欢迎您访问上海知青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书海泛舟>> 作家作品介绍
作家作品介绍

真实的青春回声

——姜梁散文集《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序
2015年04月30日
来源:人民政协报作者:赵丽宏编辑:楼曙光点击数:2028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读罢姜梁的《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心情很不平静。这是一个老知青对青春岁月的回忆,也是一个知识分子对历史的思索。遥远的往事,并没有随岁月的流逝而消散,他把所有的经历都珍藏在记忆中,写成了这本很特别的书。书中的叙述,发自心腑,情真意挚,虽淡淡道来,却连缀成珠,让人感动。姜梁回忆在西双版纳的知青生活,并非纯为怀旧,他追溯往事,不是对那个不寻常年代的反思。书中没有故作深沉的议论,也没有惊人之语,写作者的智慧和思索,蕴涵在朴素沉静的文字中。读这本书,不仅能回味我们这一代人斑斓苦涩的青春滋味,也能窥见一个老知青面对历史的诚实和真挚。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是一首老歌的名字,在中国传唱了很多年,中国人因为这首歌而知道了西双版纳。姜梁用这首歌的名字作书名,却不是重复那优美抒情的歌声。书中开首告别上海的一幕,就揪人心肠:“汽笛一声肠已断,月台犹如灵堂,淹没在一片哭喊声中……”火车站中这样的场景,在那个年代我多次经历,此刻读之仍心颤。

 

  这本书中,最重要也是最动人的,是对一批知青的生活和命运的描述,姜梁就像一位笔法简练的画家,生动地画出了一幅西双版纳知青人物的素描群像。姜梁牵记着当年在农场认识的很多同伴,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每个人的性格、遭遇也都不一样,有的早已离开人世。这些人物出现在书中,让人过目难忘:大班长、二木匠、三妹、大嗓门、“字典”、“农场三李”、毛男……有些人的名字在书中只是一个字:乔、艾、经、薇……作者只寥寥几笔,就写出了人物的个性和命运,也表达了友情的恒久和珍贵。给人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三个死去的知青:立宪、清芳、春光,在书中每个人只有两三百字的篇幅,言虽简,却情景俱全,节制的叙述中,涵藏着深挚的情感,读之难忘。还有那位叫明珠的女知青,她的故事,像一篇寓意曲折的小说,凄美而忧伤,让人感叹时代的诡谲和生命的无常。事过三四十年,这些人物在姜梁的记忆中竟清晰如昨。作者在写别人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写自己。只有重情重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小心翼翼地珍藏着这些记忆。

 

  姜梁在书中也回忆了自己的知青生涯,在艰苦的岁月中,是书籍、音乐和艺术给了他滋养和抚慰。他也是知青中的“秀才”,甚至还曾代人写情书。来自北京的阿城也是西双版纳的下乡知青,曾是他志同道合的朋友。书中写了他和阿城的交往,他们一起读书,一起听古典音乐,一起欣赏世界名画,一起交流对文学和艺术的见解,一起筹办知青书法展。他曾从阿城那里借过很多世界名著,还常常听阿城讲故事。而他的住所,曾一度成为知识青年的“沙龙”,集聚了一批喜欢文艺的知青。姜梁一直关注着后来成为名作家的阿城,并为昔日朋友的成就高兴。我想,阿城一定也记得姜梁,那个爱读书、爱艺术,兴趣广泛、心地善良,对朋友诚挚热心的上海知青。

 

  姜梁笔下的西双版纳,确实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他在书中描述了那里的群山、江河、花树、水果,记录了很多独特的世象风情。大自然和人间的美景,即便在苦涩的年代,也一样吸引人。书中那些描绘风景的文字,只是全书的点缀和过渡,比重极少,但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远眺天地风云,也细察身畔事物,出现在他笔下的,大到群山江河,小到草丛中的萤火虫。这些颇具艺术性的描述,不仅使书中的文字洋溢生命的活力,也表现出一种积极开朗的精神境界。

 

  青春和人生的命题,其实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此书结尾处,姜梁有意味深长的感慨,发人深思:“有人说青春无悔,也有人说青春无奈。我不能准确地概括我留在那里的青春和岁月,究竟是无悔还是无奈。但我始终认为,当年所发生的一切,或悲、或喜,或苦、或难,其实都是一种生存状态。中国十多亿人口,过去有很多人是这种生存状态,现在仍然还有很多人是这种生存状态,而知青的命运不过是在时间、地点、群体、理由上发生的差错,如此而已。”

 

  我和姜梁认识很多年,也是老朋友了。他虽身居要职,但却从不摆架子,待人谦和坦诚,朋友有困难,他必定热情相助。承蒙他信任,嘱我写序,使我有幸成为这本书稿最早的读者之一。读他这本新书,让我惊喜,也使我对他有了新的更深的了解。遂写下这些感想,为读者做一个粗浅的引导,也为我们的友情做一个纪念。

 

发布评论文章评论( 0)
共1页,当前为第1页[最前页][上一页][下一页][最后页]  转到
发表我的评论

验证码:
主编:葛天琳 黎朗晓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03 - 2010 版权所有 http://www.shzq.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