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上外“奉献造和谐、实践助成才”赴黔南州社会实践团来到了有“凤凰羽毛般美丽”之誉的贵州省三都县,开展了以教育服务,法律服务,社会考察,体验民俗为目的的社会实践。
山里的三都,山外的情
贵州素以“地无三里平”而著称,高山峻岭,清水碧波也给外乡人带来了扑面而来的新鲜感。初入贵州,新修的高速公路和州府城市中的高楼大厦给人以蓬勃发展的感觉。但是,坐落于大山之中的小城到底有多艰苦,却是上海学生在亲眼目睹前难以想像的。
在当地的一次访谈会上,一位学生为了给当地教育出点子,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能让农村的家长来听我们的课,让他们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以此来促进当地的英语教育呢?
与会的一位在州教育局工作的老三都人这样回答,三都的农村实在是太苦了,我们首先想的是生存啊!这里毕竟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许多东西都需要靠三都人自己来建设。三都人非常感谢知青们曾给予的帮助,并且热情地欢迎他们的子孙回来看看。但是三都今天仍旧面临着信息滞后、观念滞后的困境。再加之这里是少数民族地区,既要保存民族习惯,又要发展现代经济显得很不容易。三都的农民兄弟们不是不想发展,而是繁重的农业劳动和生存需要使得他们不得不十分看重手上的工作,加上教育水平落后,竞争激烈给这些家长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这位“老三都”曾在当地学校工作了20多年,他强调,三都人非但不懒而且非常聪明,只要有好老师就一定会有更加成功的学生。但是有限的教育机遇摆在那里,使得三都人不得不经受更多的考验。他说三都的孩子们已经深刻了解了“知识改变命运”,有些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每天自己捡柴火赚钱供自己读书;有的每天把早饭划成两份充作午饭晚餐以此省钱;有的每天熬到凌晨2点挑灯夜战……这些年有些娃熬出了头,但是有些娃却仍旧被贫穷所限,这些让这位已白发斑斑的三都人依然唏嘘不已。
他说,现在三都有了两件天大的好事,一个是取消了农业税,这是党和政府对三都人的恩情;另一个是不断有大学生来三都支教,这是三都人的福气……听到这些,来自大城市的学生们心里顿时感觉沉甸甸的。

三都水族人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