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王 刚 原黑龙江爱辉县张地营子公社大新屯上海知青
[媒婆日记46]
日本人喜欢吃油炸虾,即剥去虾头、虾皮剩个尾巴,沾满面糊下油锅。
一天晚上,小刚用同样的虾同样剥去虾头、虾皮剩个尾巴,然后从背后开刀,去掉肚肠,开片不切透,翻开来用菜刀拍扁,成了琵琶状。
仔细撒上一点点盐和味精,在蛋清里滚一下。
记住!粘的东西不一样,价钱也不一样。
小刚将面包切成细丁,粘在虾上。半成品起码有三个虾大。做这道菜油温很关键!
第一遍油温只有40-50度,一个一个放下去,主要是让它定型。捞起来后晾着。只有等到上菜前才第二次下锅。此时小刚随手用案板上的小餐刀切了一小段胡萝卜,五分钟后,一个立体层层复瓣的牡丹花刻好了,他将它放进冷水里定型。
等到威虎厅里的客人走得差不多了。
小刚开大火热油锅,油温开始翻腾冒烟了,他一下子将全部凤尾虾放下去,炸至金黄色捞起,放在餐巾纸上吸油,因为现代人即喜欢油又怕油。
此时的“凤尾虾”一个个金灿灿、酥脆脆、坚挺挺,琵琶状的外形翘着红红的尾巴,煞是惹人喜爱!
装盘时小刚将所有虾身朝内,红红的尾巴翘在盘沿,在圆盘中央放上几根绿色香菜,再将那个胡萝卜牡丹花轻轻放在了香菜上。盘边配上芥末和辣酱油。
这盘菜不是给客人的,而是给所有自家人品尝的。
奇怪了!大伙儿都是张着嘴在看,谁也不舍得下口。
小刚轻轻对我说:“哥,日本人素以精细称雄世界,咱要么别做,要做就要狠狠压他一头!”
“哥,您让他们赶紧趁热吃,吃完好给个价?”
[媒婆日记47]
进入二十一世纪了,感觉香酥鸭有点太腻了。
小刚开始做盐水鸭。
很简单,只要将鸭子洗净,千万剪去鸭屁股!尤其是那两颗“骚痘”。将鸭子整个放进大锅里,加水没过鸭子即可。用大火烧开,将表面漂浮的杂物撇清。放葱姜酒(黄酒)少许,转入小火。用筷子可以很方便地捅进鸭子后关火。然后捞出鸭子放进一口空锅,洒些黄酒(最好花雕),里里外外擦上盐,盖锅。放置一个多小时就够了,上桌前斩块装盘。
红烧黑毛猪肉的关键是不能放水!用小火煨,这样才能做到原汁原味。
白斩鸡最重要的是选鸡种、看火候、浸冰水。
煮炒饭的饭里水一定不能多,咖喱要用泰国油咖喱……
小刚将菜谱上的所有菜式进行了一次过堂和改良。
平时一有空三木就会带着我们哥俩出去“撮一顿”,一是想要犒劳犒劳我们,二也是想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日本菜。
小刚发现日本80后的口味开始“欧化”了,很多人已经热衷奶酪。
正好附近有一家日意合作的公司,两位意大利工程师经常来吃韭菜虾仁饺子,小刚从超市买来一大块干奶酪,就是闻起来臭臭的那种。
他在厨房里将干奶酪擦成粉末状,请湖川端给这两位意大利人。
他俩愣住了!在日本没有人有本事在他们在吃中国饺子的时候帮他们配上意大利调料?
“不拉污!不拉污!”(太聪明了)他们对着湖川连连称赞。
湖川也被搞糊涂了,这么香的饺子偏偏要去撒上这么恶心的像肥皂一样的奶酪?竟然还有人吃了欢呼起来?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你知道吗?从此后他们将他们公司的意大利人和日本人都带过来了,指明要奶酪中国饺子!
[媒婆日记48]
小刚开始用鸡蛋和面,然后放进四十年前援朝姐和君强姐夫在黑河家里的那种“压面机”里,压成长方形,切成二张馄饨皮大小。接下来用牛肉末、洋葱末煸炒番茄酱并准备好二十片“起司”奶酪。然后您就一层皮子一层馅子、一层皮子一层“起司”地铺,您铺出来的便是欧洲著名的LASAGNA(千层饼)。和烧制锅贴一样的办法,待水分快要干了,放一块黄油下去,当您闻到一股东北蜡油子的味道,LASAGNA出锅了。
意大利工程师不用尝,只要闻到这股味道哈喇子就下来了,因为这是家乡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他们坚信在这个饭店里一定有他们的同族!
于是小刚被请了出来,他手上提着一大瓶“佐藤香槟”。湖川一看瓶子就知道了,这是教官最近研制的新品:将樱花血柑的果汁和佐藤SAKA按不同比例置入玻璃酒瓶中进行二次发酵。
教官手上拿的是他最喜欢的2:1比例的气泡酒。
小刚不敢摇晃,轻轻拧开瓶塞上的铁丝,慢慢推出软木塞……“砰!”地一声,一股樱花清香在桌间弥散开来……冰凉的紫红色琼浆在灯光下晶莹剔透,佐藤家族的两大品牌在玻璃瓶中互相交融、互相碰撞、互相渗透。
意大利人的味蕾对果酒非常敏感!他们喜欢特定的酸度和特定的糖分和特定的气泡。
所有完美都是各种不同元素恰到好处的融合。小刚深谙这些,所以事先就已经将香槟冰镇好了。
震撼有时就在瞬间发生!紫红色琼浆以扑鼻的樱花香味开场,随后便是一股冰凉、清香和酸甜随着气泡在口腔内四溅、在舌尖上绽放。
还未等您回过神来,就像山间瀑布一样,顺着您食道的三个狭窄,欢快地蹦跳下行。
这是一场东西方美食文化的碰撞,更是一场严苛的考试!
意大利工程师的表情只要看他的眉头就知道了,先是紧锁,估计是气泡冲击鼻腔引起的,然后是舒展再舒展,最后张开双臂:“Wonderful!”一个毫无掩饰的英语单词从意大利工程师的口中迸出。
[媒婆日记49]
他乡遇知音!
小刚在他的第四故乡遇到了第三故乡的知音。在日本的餐厅里用熟练的拉丁鸟语交流着。第一次看小刚说那么多话,而且是我也听不懂的话。
看得出他们是在回忆故乡的美好,聊到动情时,他们会激动地抱在一起互相拍拍后背。然后再喝一口佐藤香槟。
那哪是他的家乡呀?他的家乡在大新屯。看到小刚我突然感到一种只有在国外才会经常出现的那种凄楚感觉。
四十年前我们在国内经历的是文革的苦难,但再苦再难也是在自己的那个草窝里。现在不同了,我们时时刻刻处在一个又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周围人的兴奋很难引起我们的共鸣。
大新屯的历练再加上国外生活的磨练使得我们具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适应能力。就像美国海豹突击队员一样,飞机无论将他们扔到哪里都能在那里生存。我们在大新屯时吃的是一样的饭,住的是一样的窝,干的是一样的活。
四十年后,我们就好像从两个不同的世界重新走到一起,各自有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生活方式,甚至不同的语言,我说日本话小刚听不懂,小刚说意大利语我又听不懂。但我们俩的网名很接近,我叫“浪迹天涯”小刚叫“天涯海角”,反正都是大新屯山那边的人。
三木非常理解我们,也非常感激我们!他能做的就是在生活上给我们多多的照顾,每月一到6日他会准时将我们俩的双倍工资打到中国,平时再给一份不菲的生活费,过完年后,他又将“大新屯饺子餐饮株式会社”的分红款交到了我俩的手上。
我想起来了,“大新屯饺子餐饮株式会社”是独立账户,半年运营下来收益相当不错!这就是国外与国内的差距,只要吃得起苦就有的钱赚。
我俩已经从简单的体力劳动上升到了以脑力劳动为主。感受到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的真谛。
[媒婆日记50]
海川毕业回来了。
老远就看见自家山坡上横着一面大大的日本太阳旗,旗子正上方公公正正地刻着两个大字——サトー。 旗子两边是两扇“风铃”迎风摇曳,发出“叮呤当啷”的响声。瀑布冲击“风铃”产生的雾气在山涧里慢慢散开,在阳光照射下形成了七色彩虹,正好镶嵌在国旗和サトー的正上方。
尽管平时从父亲的电话里,姐姐们的信件中了解到了许多家里的新鲜事,但一看见这个壮观场面还是感到很吃惊!
他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两位教官并且致以90度的深深一躬。
海川浓眉大眼、清秀挺拔、知书达理、谦逊好学。
我轻轻跟小刚说:“你看这小子像龚传文吗?”“嗯,是挺像的,我喜欢!”
海川回来后即申请了光缆,对整个家族进行电脑一体化管理。
引进光缆后,我和小刚的电脑网速一下子快了很多。否则“媒婆日记”上传很慢。
小刚还在调整佐藤品牌的酒品和饮料,按照酒精度数佐藤SAKA比较适合男人口味;佐藤香槟男女都喜爱;再开发一款老少皆宜的樱花血柑豆奶(由樱花血柑和豆浆组成)。
因为方圆十公里的人群早就对佐藤家族的“樱花血柑”和“佐藤SAKA”的味道已经刻骨铭心。顺着这个家乡味道走下去,“佐藤香槟”和“樱花血柑豆奶”就成了佐藤家族的系列品牌饮料。
甜品?小刚还是瞄准了“樱花血柑”和“佐藤SAKA”,制成了佐藤香槟口味的冰淇淋。在白白的酒酿冰淇淋中镶嵌了紫红色的樱花血柑酱,您说它能不好吃吗?
意大利工程师问小刚还记得吗?在意大利的所有中国餐馆都有一道“油炸冰淇淋”的甜点,点菜时所有意大利客人都说中国人写错了?冰淇淋怎么可能油炸?
小刚跑进厨房,十分钟后端出几盘“油炸冰淇淋”请意大利客人品尝。
一天早上,小刚拖我去豆腐作坊做豆腐?
我想起了“此处不养爷,爷去做豆腐”的豪言壮语。
这是我们大新屯的传统豆腐,即用卤水点出来的,有一股东北大豆特有的浓郁香味。小刚带我看的不是中国豆腐而是日本“绢豆腐”,这是用石膏做的,很细很嫩,本身没有什么特殊的味道。他就想利用佐藤酒酿和樱花血柑结合“绢豆腐”开发一款适合老人和婴儿的甜品。“绢豆腐”还可以与各种蔬菜汁搭配,做出五颜六色的菠菜豆腐、番茄豆腐、辣椒豆腐、胡萝卜豆腐、茄子豆腐等等。
海川从两位教官的大刀阔斧中深深体会到了自己在书本上学过的如何创建品牌战略?如何有效降低成本和有效拉长佐藤家族的产业链并形成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