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芦坑知青之家于2018年11月落成(上海第一批知青上山下乡50周年)。
知青之家及园区由上海老知青集资,当地政府企业资助耗资近300万建成。
树碑勒石,详列为知青展馆捐款的老知青名录,第一块43位,第二块24位。

知青之家落成典礼仪式由老知青周松坡主持(图3),麦?镇党委书记、新老知青代表分别发言祝贺(2018/11/19)。

130余名老知青分别从上海、南京、武汉、珠海、南昌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远道而来。
相聚在第二故乡,追寻沉淀恒久,生命里抹不掉的青春记忆。
新老知青合影(邱从实,中,知青之家主要参与及策划人,原上海国泰君安证券公司党办主任)。
新干县政府宴请重回故乡的老知青们共叙红土情。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新干发展的上海知青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真诚地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
王战(原鸡峰阳团知青,现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顾问)代表老知青答谢。
新干—上海知青教育基金会向新干县品学兼优学生捐赠款(累计捐赠RMB7万2千元)。
王战、贺寿昌代表原阳团上海老知青向村老年协会捐款。

晓坑希望小学是国泰君安证券社会公益基金会在原下放晓坑村上海知青(下图右1)推荐促成下,成为常年受惠捐资助学的小学。

上图:县委书记(中)为纪念知青上山下乡50周年,为知青之家落成敬酒!

知青之家座落于山水环绕景色秀美的水库堤岸。
知青之家导览图。
四合院式庭院。

庭院正门、侧门楹联。
传统别致的二层小楼
纯朴典雅的走廊。

院内设知青展示厅、知青住舍和知青食堂。

1968年历时数年,共有2800余名上海知青赴新干县插队落户,他们的足迹遍及全县各公社。展示厅重现了当年知青们在这块红土地上努力克服生活困难,积极学习劳动技能,为农村农业及文化的发展洒下辛勤的汗水,留下青春难忘的岁月。
久别重逢话当年,回眸已是半世情。
蹉跎岁月,难以忘却的青春磨练历历在目。
1968年最先步行至晓坑乐门村插队的上海南洋模范中学知青朱高亭,金苗林(知青女中豪杰)夫妇睹物生情。

站在自已当年的照片前感慨万分,我们的青春留在这里,还有失去的年华。
《五百知青一个梦》由上海第一批插队知青撰写的回忆录(2013,新干县档案局汇编)。
"鸡峰五七综合场"是由部分体弱多病不能适应繁重田间劳动知青组成的集体企业(1972—1979),这个特殊群体不但解决自已的生存问题,还为当地农村农业的发展,奉献了自已的努力。
《青春的印迹》由知青场长周松坡主编,部分知青成员撰写的回忆录(2016)。
病弱知青下乡田间安装自己生产的灭虫黑光灯。
《新干知青岁月》该书集知青往事、知青记忆、知青名录、知青工作大事记四大篇章,全面记载自1968年大规模上山下乡的十余年中,新干县接纳来自上海、南昌、吉安及本县4000余人插队知青的事例(2020,新干县档案馆编纂)。
全套的农具使知青成为行家里手。
当地老俵为初来乍到的知青添置的生活用品。
知青保留的各种老物件。
贺寿昌(原鸡峰阳团知青,国家一级美术设计师)赠送油画作品“新干县城"。
魂牵梦绕第二故乡,情意永在。
每间知青住舍都以当时所在公社命名。
住宿外幽静的小竹林。
宽蔽明亮的会客室。
会客室里相谈甚欢,老知青和老俵情深难忘。
用青石板和青砖铺就的忆青小道,在小道两侧设置知青文化宣传栏,分五个阶段讲述了知青文化的发展历史。

面朝黄土,背靠天的知青劳作写照。

知青在屋前"自留地”上种植蔬菜,解决生活难题。
茅草大棚内展示当年知青劳作时的农耕器具。

碾稻谷的大磨盘。

知青翻山越岭休憩躲雨的茅草屋。

知青在艰苦劳作之余参加民兵训练场景。

知青之家的水库资源。

碧玉盘似的荷叶铺开在小水池中;鸭群在水库中悠哉悠哉;钓鱼台前垂钓似神仙。
盛夏竞相开放的荷花格外粉艳(选自谢从军摄制)。

菜园里蔬菜瓜藤郁郁葱葱。清澈的山泉引作饮用水。

大院安装的避雷装置,底座直径1.3米,深6米;钢筋水泥加铁地笼;主杆四节连接,总长24米。

吊装安置,徐徐起动。
知青之家看家人,热心为知青服务的当地老俵夫妇(左1,2)。

风雨之后见彩虹,大院景色更动人。
航拍下的知青之家,别样的视角。
老知青休闲度假的家园,亲切感油然而生。

东方知青文化促进会老知青相聚在知青之家,重温青春岁月,畅述知青情怀(2020-8)。


农家大灶,起火撑勺。

文艺知青即兴演唱当年的流行歌舞。

新干县下放知青联谊会部分成员参观访问,追寻青葱岁月的足迹(2020-10)。

王战(左2)再度来到知青之家陪同县领导共餐叙情(2020-11)。

原高岭大队田云村一行上海老知青参观知青馆(2021-4)。


江西师大师生踏寻知青足迹,感受峥嵘岁月(2021/7)。


暑假期间,上海老知青孙辈前往寻访外祖父母青春年华的足迹(2021/8)。


芦坑知青之家为知青重回故地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曾经,也为后人讲述了知青岁月的那些故事。
知青年华永驻!
本篇主要选自姚景春,谢从军,周育芳,张银涛,张红娣,徐金芬拍摄的照片及视频。感谢姚景春选送珍贵的历史资料和邱从实提供的图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