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克家(左)与哈尼族米内(中),米婆(右)。(此照片由朱克家提供)
朱克家的哈尼情节——云南知青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作者:诸炳兴
我在征集《云南知青老照片像册》时,朱克家给我发来了这张生活照(见上图)。他给我介绍了照片中的这两位哈尼族女人。
他介绍说:中间这位叫“米内”,朱克家插队在木等寨的那几年,生活上主要靠她照顾。右边这个叫“米婆”是朱克家当老师时的同事。
照片的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次,朱克家与另二位上海知青去木等寨,在村口,他们进了养猪场喝水,见到一位叫米内的哈尼族妇女,她不会汉话,用手势招呼知青们进屋,随手拿出甘蔗、煮南瓜给知青吃。她的纯朴,善良,好客。给朱克家留下深刻影响。米内比朱克家大10多岁,平时,朱克家叫她阿皮(老大娘意思),阿皮的丈夫过早逝世,身边无子女。后来,朱克家上木等寨后,她每天要去朱克家的知青住处好几次,每次都拿吃的东西去。使朱克家在生活上,不用操心。她与朱克家视同家人,形影不离,亲密无间。
那几年,朱克家生活上主要是靠她在的精心照顾。
1972年,公社党委根据他的突出表现,推荐朱克家去昆明师范学院上学。这种机会,是当时绝大多数知青梦寐以求的。当阿皮得知朱克家要去上大学的消息后,她流泪了,这让朱克家良心发现,想不到的是,朱克家既然放弃了这个难得的机遇,决心继续留在这个偏僻的山寨,建设新农村。
照片中右边这位叫“米婆”,是朱克家带她走出寨子,教她文化,当上了老师,后让她教小班,朱克家教大班,在那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他俩在工作上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努力,配合很好,工作卓有成效。
1998年,朱克家带领自己公司20多个员工去西双版纳,又回到了分别二十多年的木等寨,几百号哈尼人爬山涉水,来自各个村寨的乡亲们夹道欢迎。在人群中,阿皮见到久违的朱克家,紧紧地抱在一起,痛哭流涕。一些老人也抱着朱克家,一片哭声……。
那天,同行的员工都是20来岁的女青年,看到这感人的场面,都哭成泪人,她们对朱克家总经理说:“我们相信你过去在这里真的有过一段不同凡响的经历。”朱克家感慨的说:‘我与哈尼的这份情结,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足矣。”
2020年11月26日,朱克家偕同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阮显忠、上海市家政协会会长张丽丽、云南上海知青诸炳兴等回访云南西双版纳哈尼木等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