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书记》是一部由湖北电视经济频道和
紫禁城影业联合出品的剧情电影,由
吕乐执导,熊兵和
徐帆等主演。该片以刘银昌为蓝本,讲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30多年扎根山区,艰苦创业,为民排忧解难,办实事,带领全镇人民奔小康的故事。影片于2005年12月28日在中国湖北首播,2006年3月27日在中国湖北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播。影片于2006年7月15日在中国上映,深受观众喜爱。影片展现了
刘向平初始终不渝把自己的命运同贫困山区群众连在一起的动人事迹。
鄂西南的山乡天涯乡山高、闭塞,有的一条裤子都要全家轮换穿,多年贷款越滚越多还不清,没有姑娘愿意嫁过来,要么就是老婆孩儿情愿跟人贩子逃到异乡,有的住在茅草房、山洞里。乡党委书记向平川(熊兵 饰)目睹着村民们的生活,梦想着带领全乡走向富裕。他说服农民各家出工,用国家配给的八十公里柏油路的钱,修了七百多公里的机耕路。他建校舍,组织农民种植经济作物,从事
计划生育工作,十多年奔走于山乡之间,不求加官进爵,只求服务一方。其中也不乏实干与蛮干、人治与法治、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的变数,生活的改进也带来了新问题,依旧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只是原因变化而已。
该片取材于中组部树立的优秀党务工作者、基层干部标兵、湖北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官店镇党委书记刘银昌的先进事迹。剧本由来自北京、
四川省、
湖南省、
内蒙古自治区和湖北的8位作者花费了3年时间14次易其稿而成。
导演
吕乐启用
宣恩县文工团演员熊兵担任男主角,还邀请了湖北籍演员
徐帆友情出演。为使影片更加淳朴、真实,该片其他演员全部从湖北当地老百姓中挑选,剧中人物讲的是湖北鄂西山区人民熟悉的地方方言。
导演吕乐力主按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貌来拍摄该片,增强该片的真实自然性。他率领摄制组跨越两年,车进鄂西大山区,冒酷暑顶严寒完成了摄制任务。摄制组四进鄂西大山区,在刘银昌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完成拍摄。影片由记者采访刘银昌本人开始展开叙述,影片最后定格在刘银昌的采访画面中。
该片画面朴实而率真,以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建始县官店镇党委书记刘银昌为原型,展示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对基层群众的骨肉深情。影片采用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基层党委书记形象,表达“只有情为民所系,才能真正做好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主题。全片采用纪实手法塑活着的英雄人物形象,这在中国电影界还不多见(郑久元、《
楚天金报》、
新浪评)。
《山乡书记》好在艺术上真实、自然。全片除演员
徐帆客串采访记者外,全部是由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本地的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出演,戏好像不是编出来的而是记录下来的。其次,好在大胆创新。影片反映的是一个还活着的、仍然朝气蓬勃地工作在现岗位上的先进典型,并且故事原型刘银昌同时出现在影片中。第三,好在思想深刻。故事紧紧围绕着一个“情”字展开,力图表现主人公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山乡书记》的主题是深远的,在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过程中,无疑可以经久发挥它的作用。
《山乡书记》给银幕带来了另一种鲜活的空气,给观众带来了艺术而又真实,惊诧但又会心的审美感受。这部取材和拍摄都来源于真实的《山乡书记》绝非“宾馆制作”,更是坚决杜绝了正面形象塑造的虚假和千篇一律。影片中直接亮相的人物原型——鄂西贫困山区
建始县官店党委书记刘银昌几十年来一心为老百姓摆脱贫困而真干实干、百折不挠,给影片的拍摄提供了最好的生活素材。群众演员于其说是在镜头前表演,不如更准确地说是在对朋友讲述自己的故事和内心的情感,因为那都是他们亲身经历的一切。这种零距离的表现使影片始终弥漫在真实的氛围之中。
但所有这一切的表现不是对生活原封不动的照搬,而是经过了艺术家对生活的细心咀嚼和进一步的艺术创造。剧本创作曾数易其稿,而导演拍摄过程中,无论是对人物的刻画,还是对自然的书写,从
摄影到服装道具等每一个环节都浸透了心血,充分体现了所追求的写实同时唯美的艺术风格。当观众被朴素真实的力量所打动的同时,也深深地为那些优美精致的镜头语言所吸引。影片的艺术风格与人物形象十分吻合,正是于平凡之中透出崇高之美。
《山乡书记》的独到之处就在于,导演选取了“新闻纪录”(纪实风格)样式。电视的普及培养出影视观众关注“真实故事”的审美趣味。真实的朴实的讲述与悬念迭出曲折情节具有同样的艺术魅力,纪实的魅力绝对胜过那些矫揉造作的虚假之作。若仅限“新闻纪录”,那就放弃了电影艺术手段,而取代了新闻记者的工作,《山乡书记》超越了纪录样式而以细节营构出独到的艺术氛围。甚至对于故事中的自然风景,导演
吕乐均以四季实景拍摄,毫无一点点掩饰矫情之处。另外,演员选取也强调本色,包括影片开篇,
徐帆在影片中客串记者采访,一口“汉腔”就表示影片的言语风格。但确实要承认并认可它是一种强化纪录(纪实)样式的手段。总体上完成了影片的纪实风格的追求(张兆本、叶梅、徐志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