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沟镇,
河东区辖镇,在区境东南部,东靠
临沭县,西邻市经济开发区,镇政府驻地距区政府驻地18公里。辖37个行政村,人口4.4万人,总面积6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00公顷。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连云港—固原公路横穿全境,各村通上
水泥路。
2011年11月重沟更名为
朝阳区,并升级为朝阳街道办事处。
乡镇概况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日益发展。重沟镇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全镇民营经济规模不断膨胀,总体实力不断增强。2007年,全镇民营企业已达136家,个体工商户3215户。全镇规模以上企业14家。14个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700万元,实现利税527万元。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依托市经济开发区建设带来的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重沟镇确定了“全民抓经济、重点抓民营、突出抓招商”的经济发展思路,对到重沟镇投资兴业者,根据省市区有关规定,将享受税收奖励、用地优惠、收费优惠、落户优惠、环境服务等多重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建立招商引资工作流程,在办理土地使用手续、工商税务办证等方面提供优惠服务。到2007年,共
引进项目33个,引进资金3.28亿元,其中过千万元的项目26个。其中,2007年引进项目12个,实际到位资金1.2亿元。泓运纺织有限公司、天一置业有限公司分别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
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特种动物养殖规模迅速扩大。2007年全镇拥有养殖大户3600户,
狐属、貂、貉子的秋季存档量达到130万只,特种动物养殖实现的收入占全镇年农业总收入的65%,是鲁南特种动物养殖重镇。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2007年新增瓜菜面积3000亩,
杞柳2000亩,苗木800亩、花卉300亩。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镇域内地形平坦,交通网络发达,新
连云港—固原公路、老327国道横贯东西,新曹路、程梅路、临东路纵穿南北。实施村村通公路工程,投资1378.6万元新建和整修道路28条,公路里程达50.7公里。投资300多万元,完成37个村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解决3.1万人的饮水问题。投资280万元实施镇驻地改造工程,共改造路段2830米,绿化28800余平方米,埋设排水管道4382米,安装路灯112盏。投资136万元架设6公里工业专用输电线路。投资350万元,修复程梅路5.7公里。投资350余万元对中心小学、王坊头小学、田庄联小和玉皇庙联小等学校进行了扩建和新建,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投资210万元新建卫生院。投资120万元,建设敬老院,总占地面积达10.69亩,房屋65间。培植南菜、北柳、中养殖农业三大片,打造新327国道和老327国道两条工业经济长廊,建设“亮化、绿化、净化、美化”的四化小城镇,吸引更多农民从事第三产业,加强政府建设,培养一种好风气、带好一支好队伍,建成一批好项目,力创重沟品牌,打造明星乡镇。
城镇建设
在区委区政府下发全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集中活动的实施意见后,重沟镇党委政府立即召开党委扩大会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制定了重沟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集中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镇长负总责,纪委书记为直接负责人,土地所、建设办、工商所、派出所和各工作区分片负责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集中活动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领导带头落实的工作格局,层层落实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责任,同时将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定期调度工作进展。
1、对镇驻地沿街个体户进行了统一管理和清理,加大市场管理力度,杜绝了乱摆摊点、占道经营,促进了重沟镇城镇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2、在沿街两侧设立40个垃圾池,成立了10人专业清洁队,购买垃圾清运车进行定点定时清理,清除了沿街柴草堆、石头堆、垃圾堆等垃圾,并且加大对小广告和乱贴乱画清理力度,彻底解决了沿街脏、乱、差现象,美化了沿街两侧的面貌。
3、在镇驻地道路画上交通标志线,投资15万元对镇驻地沿街两侧房屋粉刷乳白色外墙漆,粉刷面积达到20000余平方米。美化了镇驻地的环境,提升了重沟的形象。
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制定了门前“三包”责任制,采取严格管理,加重奖惩等措施,培养广大群众自觉开展环境整治习惯。在培养的过程中,将监督管理工作具体细化到每个领导干部身上。实行书记包工作区,指导员和工作区书记具体包村责任制,细化分工,严明纪律,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到底。
乡镇活动
重沟镇在“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中实施教育引导家庭成员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家庭和睦、邻里和睦,深入开展的“四进家”活动。
1、开展“法制教育进家庭”活动,教育家庭成员遵纪守法。通过开展法律知识培训、“送法下乡”、“以案说法”等活动,广泛宣传普及法律知识,教育妇女依法管家,依法治家,影响带动家庭成员学法、守法、用法,教育家庭成员自觉同社会不良现象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2、开展“科普知识进家庭”活动,教育家庭成员崇尚科学。通过开展“三下乡”、创建“学习型家庭”等活动。大力推广科普书籍,号召家庭成员多读书、读好书,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倡扬文明风尚,移风易俗,反对
迷信,拒绝邪教、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3、开展“美德建设进家庭”活动,促进家庭和睦。广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大力推广基层妇女组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等优秀家庭角色评选的经验和做法,采取“好事做在婆家、光荣送到娘家”等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大力弘扬尊老爱幼、男妇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的家庭美德,以良好的家风促进村风、民风的好转。
4、开展“和谐新风进家庭”活动,促进邻里团结。注重发挥妇女在处理邻里关系中的关键作用,通过组织开展文艺体育活动,“好邻居”评选等多种形式,加强邻里之间的交往与沟通,大力倡导爱国奉献、团结互助、扶贫济困、见义勇为的良好风尚,建立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新型邻里关系。
政策
强化领导统一思想
通过层层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明确任务:一要明确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把抓新农村建设贯穿农村工作的全过程,建立健全乡村干部考核机制,将各村的建设情况作为考核驻村干部成绩的主要内容,体现奖勤罚懒。二要明确树立艰苦奋斗和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历史的、持久的工作任务,要克服厌烦的,克服“等、靠、要”的,克服被动抓新农村的情绪和思想。三要明确新农村建设“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整体推进的指导思想。四要明确“主抓重点,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工作递进关系。2008年主要抓试点村重沟镇,整治村重沟镇,连片的下坦村以此为契机,在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班子建设等工作上有新的突破。
强化宣传再造氛围
除了原有的标语、黑板报、远程教育站点、露天电影等方式外,主要强调两个方式的宣传:一是寄公开信,进一步掌握石溪的华侨、在外经商、从政等人士的情况,通过寄信,激发他们的爱乡热情和投入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二是抓典型宣传,通过联系媒体加强对“新农民,新产业,新风尚”的宣传,极力营造“人人建设新农村,个个争当新农民”的良好氛围。
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是继续抓好规划的编制,把《规划》编制作为下步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求突出对新农村建房点和工业园区的规划,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规划编制的意见,力争规划讲科学,善定位,抓进度,求质量。预计8月底完成地形测量,9月份进入资源调查、文本编制阶段,争取在11月底完成规划编制全部工作。
二是多渠道培育经济增长点,寻找新农村建设产业支撑,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建全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机制、加大种养殖户扶持力度、发展来料
加工业等途径,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其次,按照“以工富农”的思路,在做大做强石材雕塑这个龙头产业外,2008年整理部分基础较好的
非农建设用地,尝试引进一至两家低污染、
劳动密集型企业(如服装加工),以带动就业。已签约的一家外贸服装企业,征地工作正在进行。另外,以
瓯江为依托,石溪“农家乐”旅游项目,正引起有关人士的投资兴趣。
三是以试点村为主抓手,加大环境整治力度。重沟镇2008年要完成村办公楼的建设,计划拆除猪、牛栏、占道建筑2000平米,建设村民活动场地、花坛、凉亭约800平米,粉刷赤膊墙15000平米,整治河道0、5公里,总投资约150万元。此外,要推进邻村的建设和改造,各村创造条件,逐步落实专人保洁制度。做好330国道沿线的环境整治。加快垃圾填埋场建设进度。
四是努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强化监督巩固成效
一是聘请顾问,及时对重沟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
二是成立乡、村两级的新农村建设监督小组,定时组织检查,寻找不足,不断改正,以巩固成效。
三是加强与兄弟乡镇的沟通,学习先进经验,寻找差距,不断提高。
发展现状
近年来工业发展迅速,既有纺织、五金工具、
食品加工等传统行业,又有建材、冷藏、饲料、石英玻璃、资源再生等新兴行业。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
番薯、水稻。拥有种植黄瓜、
芸豆、西瓜、萝卜、大蒜的棚式蔬菜8000亩,
杞柳面积3000亩。拥有养殖貂、
狐属、貉子等特种动物的养殖专业户3000余户,2006年最大存栏量预计可超过100万只,是鲁南苏北地区特种动物养殖名镇。
镇域内地形平坦海拔在60米左右,位于北纬35度00分36.58秒,东经118度30分52.56秒,交通网络发达,新327国道、老327国道(现称
沂河路)横贯东西,新曹路、程梅路、临东路纵穿南北,境内有
沭河穿过。
历史遗迹
青峰岭遗址位于河东重沟镇王、郑田庄村北,东南靠刘田庄,北为养马庄,向东700多米有一条河支流自西北向东南流过。遗址为红砂土冲积而成的梭形高地,北端偏西,南端偏东。南北长1150米,东西宽500米,总面积约57.5万平方米。遗址于1982年12月发现,是一处以
中石器时代细石器文化为主的史前居址。它的发现引起了中外考石学界的瞩目,对研究人类历史发展及鲁南古代发展史有重大贡献。1992年6月被
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