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纹是
中原地区传统陶瓷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新石器时代起就出现在陶器上。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植物纹的表现形式和意义也随之演变。
历史沿革
植物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新石器时代前期,河姆渡文化的陶器上就已经出现了刻画的谷穗纹和藻纹。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期和晚期的
软陶泥文化阶段,叶形、豆荚形、花瓣形等植物纹样变得更为常见,构图和表现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彩绘植物纹最为丰富,叶形纹种类尤其多。
商周的陶器和原始青瓷上流行的叶脉纹,属于抽象性植物纹样。
战国、
秦汉至六朝前期,陶瓷器上常见的柿蒂、卷草等图案化的植物纹,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文化特点。隋唐时期,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具有西域风格的
花卉纹、叶纹、草纹使得瓷器装饰面貌焕然一新。宋代瓷器上的植物纹发展得丰富多彩,磁州窑的竹枝、小树、芦苇、花卉等植物纹堪称典范。定窑、耀州窑、吉州窑等名窑通过印花、刻划、绘画等多种技术手段表现出各自特色的植物纹。元、明、清各代的植物纹更加丰富,
康熙、
雍正、
乾隆三朝瓷器上的植物纹既有情趣的图案,又有写实的绘画,同时也包含了许多吉祥图案,如
蟠桃、
野生灵芝、松竹梅“岁寒三友”和兰花竹菊“
使君子”。
典型纹样
莲花纹
莲花纹是最早的瓷器装饰纹样之一,也是一种典型的宗教纹样。从
南梁至
清代,莲花纹一直盛行不衰。宋代定窑、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吉州窑等窑口在盘、碗、瓶、罐、枕上使用刻划、模印、彩绘等手法,展现了多种姿态的莲纹。其中,折枝式的莲花纹较多见,如定窑白釉盘上的缠枝莲。此外,还有把莲纹,这是一种将折枝莲花、莲叶和
莲蓬用锦带扎成束状的形式,常见于宋代耀州窑青瓷的印花纹饰。
莲瓣纹
莲瓣纹是以莲花花瓣为装饰纹样,始于
南北朝时期,与当时的佛教盛行有关。莲瓣纹分为单层、双重、多重等形式,以及尖头、圆头、单勾线、双勾线、仰莲瓣、覆莲瓣、变形莲瓣等形态。早期瓷器上的莲瓣纹曾作为主题纹饰出现,如
北朝青釉仰覆莲瓣纹大尊、
五代十国耀州窑青釉刻花莲瓣纹渣斗、
北宋定窑刻花莲瓣纹盖罐等。
宝相花纹
宝相花纹是对自然花卉的艺术处理,使其图案化、程式化。宝相花纹有两种形式:平面团形和立面层叠形。前者多用于唐三彩装饰,后者多见于明清景德镇瓷器上。
牡丹纹
牡丹纹是指以
牡丹为主题的传统纹饰。
唐朝人崇尚牡丹,金银器等常以牡丹纹为装饰题材。宋代人视牡丹为富贵花,瓷器上盛行牡丹纹饰。表现技法包括刻花、印花、绘画等,形式有独枝、交枝、折枝、串枝、缠枝等。
扁菊花纹
扁菊花纹是明朝
洪武朝瓷器特有的菊花图案,特点是将菊花形状处理成扁圆形。
百花纹
百花纹又称“满花纹”、“万花纹”、“
万花堆”,是以多种花卉为题材绘制的纹饰,始见于清乾隆景德镇窑粉彩瓷器,
爱新觉罗·颙琰朝继续流行。
冰梅纹
冰梅纹又称“冰裂梅花纹”,创制于清
康熙朝,以仿宋官窑冰裂片纹为图案地纹,然后于地纹上画朵梅或枝梅。
木叶纹
木叶纹是宋代吉州窑的独特创造,天然树叶经腐蚀处理后,贴在素器上,施釉焙烧,树叶的形状及脉络便清晰地留在器壁上。
蕉叶纹
蕉叶纹是一种以
芭蕉组成的带状纹饰,最初流行于商末周初青铜器上,用作瓷器装饰则始于宋代。
瓜果纹
瓜果纹是以各种植物果实为主题的纹饰,历代装饰手法多样,始见于
唐朝。
三果纹
三果纹是瓜果纹的一种,以两种瑞果作为装饰题材,多见于明、清景德镇瓷器上。
海石榴纹
海石榴纹是从
伊朗传入的纹样,最早出现在唐三彩陶器上,被视为象征多子的祥瑞之果。
缠枝纹
缠枝纹是我国传统瓷器装饰纹样之一,明清时期尤为盛行。因其图案花枝缠转不断而得名,明代称为“转枝”。
折枝纹
折枝纹是截取花卉或水果的一部分,形似折下的花枝或花果,习称“折枝花纹”、“折枝果纹”或“折枝花果纹”。
忍冬纹
忍冬纹是一种以忍冬植物为主题的瓷器装饰纹样,始见于
魏晋浙江省一带的青瓷上。
卷草纹
卷草纹又称“卷枝纹”、“卷叶纹”,是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因其以柔和的波曲状线组成连续的草叶纹样装饰带而得名。
过枝纹
过枝纹又称“过墙花”、“过墙龙”,是一种特殊的纹饰构图,指器物内壁与外壁或器盖与器身的纹饰相连,浑然一体。
皮球花纹
皮球花纹是以多个大小不一、花色不同的团花有规则或无规则地分布在装饰画面上,宛如跳动的花皮球。
参考资料
植物纹.image.baidu.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