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登云,男,
汉族,1961年11月生,原名于定高,中国共产党党员,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
动力学与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湖南绥宁人。1981年—1985年于登云就读于
华中科技大学。2001年起于登云先后担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副院长、总工程师,中国东方红卫星公司总经理。2008年9月于登云任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2021年,于登云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8年4月参加工作,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历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501部)主任、国家863计划(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某专家组组长、
中国卫星总经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原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
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等,领导或参加完成了通信卫星、遥感卫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领域20余个国家重大工程,先后获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项、
一等奖1项、
三等奖1项,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国防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1项,第七届
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航天奖,中央军委总装备部995工程金奖,英国皇家航空学会金奖,国际宇航联合会“名人堂奖”,国际宇航联合会最高奖“
世界航天奖”。2008年起任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2012年6月9日,获评科学中国人2011年度人物。2014年9月29日,在
多伦多举行的第65届
国际宇航大会上通过差额选举当选
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成为第9位当选此重要职务的中国人,确保了中国在该国际航天最高组织管理层的话语权。2019年1月3日,在他的领导下,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全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2019年11月25日,英国皇家航空学会2019年度颁奖典礼在英国伦敦举行,荣获本年度全球唯一金奖,该奖也是英国皇家航空学会成立153年来首次向中国颁发的奖项。2020年6月,荣获国际宇航联合会最高奖——“
世界航天奖”,这是该世界航天界最富盛名的国际组织成立70年来首次把这一奖项授予中国人。2020年荣获
国际宇航联合会“
名人堂”奖,成为第5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2019年12月,入选新中国70周年百名湖湘人物榜单。2021年12月26日,荣获2021中国十大品牌年度人物。
1981年9月-1985年7月,
华中科技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
固体力学专业学习、获工学
学士。1985年9月-1988年3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固体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会主席。1988年4月-1991年8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501部)
助理工程师、工程师。1991年8月-1995年8月,航空航天工业部、航天工业总公司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501部)工程组副组长、研究室副主任(1991年破格晋升
高级工程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8月-1998年7月,航天工业总公司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501部)研究室主任(正处级)、部副主任,1996-2001年国家863计划某专家组成员(1995年破格晋升研究员、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996年获航天工业总公司“航天十佳青年”称号)。1998年7月-2001年11月,航天工业总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501部)常务副主任(主持工作、正厅级),
神舟飞船分系统总指挥兼东方红四号卫星大平台指挥(2001年获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届
中国青年科技奖)。2001年11月-2004年1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专业技术部(501部)部长、院长助理,2001-2006年国家863计划某专家组组长(2002年获中央军委总装备部、国家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先进个人)。2004年1月-2005年5月,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博士生导师。2005年5月-2007年12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兼总体设计部(501部)部长,2006-2017年国家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某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2007年12月-2009年3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党委委员,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2006-2017年中央军委总装备部卫星系统技术专业组成员(2001年9月-2008年1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系统工程专业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2009年3月-2014年9月,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2014年9月-2017年9月,
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国际宇航联合会卫星商业应用专门委员会主席,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2017年7月当选)。2017年9月-中国科学院院士(2021年11月当选),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宇航联合会卫星商业应用专门委员会主席,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基金会高级顾问。2022年8月任中国探月工程(四期)总设计师。
于登云参加了中国“东方红3号”通信卫星、资源一号卫星、资源二号卫星、北斗导航星、
载人飞船、探月工程和有关
小卫星等多个型号工程研制与管理工作,从系统工程、
动力学与控制角度,为型号工程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性问题。
于登云在多引力场轨道动力学与控制、高轨微振动环境优化控制、复杂系统耦合动力学与控制等三方面的理论方法与实践上取得了成果,主持或参加了
嫦娥四号探测器、高分四号、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多个中国国家重大航天工程的研制,解决了人类首次
月背着陆探测复杂约束下的轨道设计与控制、国际首颗高轨高分辨率
遥感卫星高质量成像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
2022年6月,于登云在
华中科技大学2022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寄语学弟学妹:“打好基础至关重要;做好角色转变至关重要;永葆真诚至关重要;树立系统思维至关重要;学会坚持至关重要。要主动学习、主动交流、主动请教,使自己快速适应新角色,就能在新环境中赢得先机,得到较好发展。”
2019年6月12日,于登云在
河北科技学院做题为“中国探月成就与展望”的学术报告。报告主要由探月工程现状、进行探月工程的意义、世界月球探测的发展、我国探月工程的进展以及我国探月后续发展展望五部分组成。报告会期间,于登云以身边之人、身边之事生动的展现了中国航天人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以金玉之言教育学生,要重视个人品格的培养,重视基础性学习,重视
批判性思维的形成,重视合作精神的养成,重视社会活动的参与,要使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一致。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努力练好内功,方能报效祖国。
2023年4月1日,于登云在
湖南省武冈市委党校以“我国深空探测发展现状与展望”为题作科技专题授课。报告会上,于登云围绕什么是深空探测、深空探测的意义、世界深空探测的发展等五个方面展开讲解,介绍了
嫦娥四号探测器、
嫦娥五号探测器、
天问一号的探测历程以及取得的一系列空间技术突破和空间科学成果。
“于登云是深空探测和高轨道高分辨率遥感卫星领域领军者之一,为中国探月、高分等重大工程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评)。
“于登云是著名的航天器力学专家,为中国的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以及高分辨率卫星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的顺利实施作出了突出贡献。”(
东南大学评)。
“他(于登云)是中国和世界航天的杰出代表,深空探测和高轨道高分辨率
遥感卫星公认的开拓者和领军者之一,‘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的主要奠基者和缔造者之一,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的规划者、决策者、推动者之一。”(中国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