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笔记文史》由笔记绪论、
先秦笔记、
秦汉笔记、
魏晋南北朝笔记、隋唐五代笔记、宋代笔记、金元笔记、明代笔记、
清代笔记共九章组成,正本清源,考辨流变。《中国笔记文史》是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笔记文史》中国笔记源远流长,历代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博大而精深。进入近现代,不断推陈出新,
李伯元《
南亭笔记》、
徐珂《
清稗类钞》、巴金《
随想录》、
梁实秋《
雅舍随笔》等,享誉文坛。
但令人遗憾的是,2000多年来,中国笔记一直是有文而无史。这大概乃是因为这中国笔记甚为庞杂,内容无所不包,有若海纳百川;理清作家作品,殊为不易;体察发展源流,难上加难;而考据版本,辨析特征与风貌,在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同时,或恨高山不可仰,或临河而羡鱼,或作望洋而兴叹的缘故吧。
然而,湘人素有不甘人后而敢为人先的传统和精神。
郑宪春同志积数年之努力,撰就《中国笔记文史》,洋洋八十二万余言,可惊可叹,可喜可贺,可志可传。一言以蔽之: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郑宪春同志撰写《中国笔记文史》立意已久。数年前,我已略知。数年来,郑宪春同志在行政单位和企业积极工作,利用业余时间东西访书、南北访学。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披览典籍以考据辨证,爬罗百家而勒成一家之言。其毅力之坚韧,其学力之渊博精核,我无惊无叹无喜无贺乎。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的历史转变时期。社会的动荡和巨变,是一个需要天才和产生天才的时代,其特征,与
欧洲的文艺复兴时代有许多相似之点。构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特征,显要之点是各种天才——士的出现。士,在当时志高心屈,大多郁郁不得意,故大多发愤以立言,而士又多自视甚高,具有百折不回的毅力,加上他们对天下局势的“明察”,以及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安邦之策,依托他们的能言巧辨,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势。
士在春秋战国也确有排难解纷的能力,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使统治阶级也不得不刮目相视,常有倒屣之迎。从而,礼贤下士也成为
春秋战国人的风尚,成为一种殊荣。士以其本身的智与力赢得了天下的尊重,也同时为他们自己的晋升开通了一条坦途,“朝为白衣,暮为卿相”,已不再是历史的传闻。统治阶级对士的敬畏,促成了他们对士的礼奉和养士之风的兴起。
燕昭王筑黄金台以招徕四方名士,曾使千年之后的
陈子昂自视生不逢时,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的迟暮之感。余者如
齐威王、
魏文侯等,惟恐士之不来附。而秦王读了
韩非子的书后,则有“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叹,得
李斯挑明之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憾,发急兵而围韩,索韩非而归,用韩非之说而成一代霸业①。至于
春秋“四公子”(
孟尝、
魏无忌、
平原君、
黄歇),以及
吕不韦门下食客号称三千,或冯骥弹,或击剑扛鼎,或鸡鸣狗盗,沸沸扬扬,自古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