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科学技术大学
1954年在四川创立的公立大学
成都科学技术大学(Chengdu University of Scienceand Technology),创建于1954年,时称成都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管、文相结合的综合性应用研究型大学。直属原国家教委,全国重点院校。
1954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四川化工学院于1955年迁至成都与成都工学院合并,两校合并后学校名称仍为成都工学院。1961年6月,成都工学院进行专业调整,原有的化机系和无机化工系合并为基本化工系,有机化工系的基本有机合成专业也并入基本化工系。1978年10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成都工学院改为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同年,成都科学技术大学面向全国招录新生。1980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都科技大学改由教育部和四川省双重领导,以教育部为主。1994年4月,经国家教委和四川省批准,四川大学和成都科技大学正式合并,命名为四川联合大学。
截至1993年年底,成都科技大学有5个学院、22个系、49个科研所室、120个教研室和116个实验室。
历史沿革
原成都科技大学创建于1954年,时称成都工学院,代表了由高校院系调整而组建的新型大学,在某种意义上是学习苏联的产物。1954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四川化工学院于1955年迁至成都与成都工学院合并,两校合并后学校名称仍为成都工学院。1955年8月27日举行了隆重的合校典礼。合校后的成都工学院有机械、电机、土木、水利、化工五个系。1959年,化工系进一步调整为化机系、无机化工系和有机化工系。1961年6月,成都工学院进行专业调整,原有的化机系和无机化工系合并为基本化工系,有机化工系的基本有机合成专业也并入基本化工系。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学校有13项成果获奖,其中基本化工系有3项获奖。
1978年10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成都工学院改为成都科学技术大学。随即,学校开始进行系别调整,撤销基本化工系,建立近代化学系和化学工程系。原有的化工系所属普通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四个教研室划归近代化学系,其余教研室划归化学工程系。原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化工系的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及物理学两个教研室划归近代化学系领导。
1980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都科技大学改由教育部和四川省双重领导,以教育部为主。同年学校第一次参加全国重点院校录取新生,18个专业、7个师资班共招收本科学生1098人。1980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都科技大学改由教育部和四川省双重领导,以教育部为主。学校从1957年开始到“文化大革命”前,全校曾有6个专业、8位导师,累计招收研究生26人,毕业20人。
1984年,成都科技大学再次进行院系调整,近代化学系更名为应用化学系。1986年化学工程系成立食品工程专业并在同年招收第一批学生。1986年12月,国家轻工业部与成都科技大学决定共同联办成都科技大学轻工学院,化学工程系的食品工程专业并入轻工学院。1990年,国家编制《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成都科技大学牵头承担国家八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的5个二级课题。其中,“6万吨/年料浆法制磷国产化装置”直接参与课题攻关的有150余人,学校有王建华、钟本和、张允湘、陈文梅、罗澄源、张义方、刘振铎、应建康等30人参加。
1993年年底,成都科技大学已有5个学院、22个系、49个科研所室、120个教研室和116个实验室。此时的化学工程系仍以“系”的形式存在,但筹建学院工作已于1993年启动。
1994年4月,经国家教委和四川省批准,四川大学和成都科技大学正式合并,命名为四川联合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化学工程系和化机系合并成为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化学工程系、化机系、应用化学系和粉体所四个实体单位。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1993年年底,成都科技大学已有5个学院、22个系、49个科研所室、120个教研室和116个实验室。主要系科设有:机械工程系、 电机工程系 、 化学工程系、数理力学系、土木工程系和水利工程系等。
师资力量
截至1978年,学校有教职工3616人,其中正教授124人,副教授681人,21名博士生导师。如化学工程张洪沅教授、土力学地基及基础丘勤宝教授、皮革化学张教授、塑料工学徐僖教授。
教学情况
中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及高压物理与合成研究的主要奠基人苟清泉等著名专家来此执教。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著名美籍物理学家任之恭、系统专家谈自忠、生物医学工程主任凯兹、英国语言专家詹姆斯等来校讲学。与美国华盛顿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伦塞勒理工学院、伊利诺伊州大学和英国萨舍克斯大学、舍菲尔德大学等建立广泛的校际联系及交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与国家与地方的所签科技协议中,成都科大的科技成果输出总额拥有西南第一。
学术期刊
《成都科技大学学报》于1957年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以追踪国内外工程科学前沿,关注工程科学领域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推动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服务国家工程科学发展和工程科技进步为宗旨,报道工程科学领域研究、开发及应用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为高等学校师生、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
校园文化
校徽
行政管理
历任领导
以上来自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历史沿革.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2023-12-30
百年川大.四川大学.2024-01-08
期刊简介.四川大学期刊社.2024-01-03
领导架构.四川大学.2023-05-2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师资力量
教学情况
学术期刊
校园文化
校徽
行政管理
历任领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