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下辖自治县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哈萨克语:باركولقازاقاۆتونوميالىقاۋدانى,维吾尔语:باركۆلقازاقئاپتونومناھىيىسى‎)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下辖的一个自治县、中国的三个哈萨克自治县之一,成立于1954年9月30日。县境位于新疆东北部,东邻伊吾县,南接伊州区,西毗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北与蒙古国接壤。境内中蒙边界线长313.4千米,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总面积3.84万平方千米,自治县下辖5个镇、7个乡,县政府驻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汉城东街67号。截至2020年,常住人口为65531人,包括汉、哈、维、蒙等13个民族。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以山地、盆地地形为主,呈“三山夹两盆”分布格局,有“新疆缩影”之称,平均海拔1650米。其中山地、戈壁2.55万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66%。境域内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冷凉干旱气候,冬季严寒,夏季凉爽,年均气温1℃左右。巴里坤的山水河流主要集中在巴里坤盆地四周山区,系巴里坤山和莫钦乌拉山形成的一些季节河,水量小,流程短,渗漏大,多数河流出山口后很快就渗入地下。巴里坤牲畜品种及种类有巴里坤马、巴里坤双峰驼、驴、骡子,牛品种有黄牛、荷斯坦奶牛等百余种,野生植物有500多种,雪莲花、蘑菇、益母草被称为草原“三宝”,境内跨越新疆北部的3个成矿带。
巴里坤古称蒲类,巴里坤,一说系突厥语“虎湖”之意,因巴里坤湖而得名。一说系蒙古语“巴尔库勒”的谐音,意为“虎前爪”,以地势险要取名;一说为古代月氏语。春秋战国时期,蒲类为塞种人和呼揭人的部落牧地。东汉水元十四年(102年),西城乱起,汉庭再罢西域都护府,北匈奴再占蒲类。公元555年(南北朝),突灭柔然,建立突汗国,蒲类属突。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征服西城,西州回鹤归附大蒙古国,改伊州区为“哈密力”,改蒲类为"巴尔库尔”。元代,巴尔库尔属于别什八里行省。明正统三年(1438年),瓦刺部控制了天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巴尔库尔为瓦刺游牧地。清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镇西厅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镇迪道。1954年3月,改镇西县为巴里坤县,同年9月30日,经政务院批准,成立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新疆典型的边境县、高寒县、易灾县,2006年被国家确定为五类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以资源型工业、农牧业和旅游业为主要产业,主要农产品有马铃薯、大路菜、大麦、小麦、晚熟哈密瓜、牛羊肉、驼奶等。主要工业产品有煤炭、风电、芒硝硫化钠、原油等。巴里坤哈萨克设有国家一类常年开放口岸--老爷庙口岸,是新疆与蒙古国发展边境贸易的重要开放口岸之一。2017年,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通过国家专项评估检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退出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59.4亿元,同比增长16.5%。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拥有巴里坤湖、尖山子、怪石山、西黑沟、鸣沙山、湖滨生态园、蒲类大观园等自然旅游资源,以及丝路古镇、大河古城、松峰书院等名胜古迹。巴里坤的特色艺术形式“新疆曲子”于2008年6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当地还拥有15个自治区级非遗项目。
名称由来
巴里坤,一说系突厥语“虎湖”之意,因巴里坤湖而得名;一说系蒙古语“巴尔库勒”的谐音,意为“虎前爪”,以地势险要取名;一说为古代月氏语。
历史沿革
巴里坤古称蒲类,历史悠久,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群活动。新中国建立后,从县境内多处发掘出的石斧、石铲、石锄头、石研磨、红间、软陶泥和炭化麦粒来看,这里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原始的采集和农业。1983年,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队在奎苏乡的南湾村古基葬群中出土的丝组残片,证明在3000多年前,巴里坤人就同中原地区有了经济交往。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蒲类为塞种人和呼揭人的部落牧地。公元前三世纪末,匈奴的势力向东扩展,塞种人被迫南迁,匈奴人游牧于巴里坤草原,公元前二世纪中叶,匈奴设“僮仆都尉”,据有“者、危须、尉犁县间”的广大地区,但主要游牧地仍在巴里坤一带。匈奴右谷量王王庭就设在蒲类。
汉朝时期
汉建元三年至元鼎五年(公元前138年~前114年),蒲类国为西域诸国之一,有万余人口。匈奴单于见巴里坤草原地沃草茂,便借故强迫蒲类国6000余人迁徙到奴右都阿恶地,改阿恶地为阿恶国。蒲类国从此贫弱,其国王治所在天山西部的榆谷。同时在蒲类国以北又形成一个蒲类后国,均属匈奴,这时,在巴里坤草原牧居的还有一个很小的移支国。汉宜帝本始二年(前72年),汉王朝应乌孙国请求,派五将军领兵15万出关讨伐匈奴,筛选5万骑兵在西面配合汉军夹击匈奴。西汉大将军赵充国汉宣帝封为蒲类将军,率8万将士直驰蒲类(巴里坤)合击匈奴,此役大胜。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归期又朝,西汉政府废除“僮仆都尉”,设“西域都护府",命郑吉为都护,蒲类归西域都护府辖新朝。新莽天风二年(15年),王莽用兵西域失败、蒲类复为匈奴游牧地。东汉永平十六年(73年)二月,刘庄为保卫河西重通西域,分兵出击北何奴,实固、耿忠兵12000名出酒泉塞,伐匈奴;班超以假司马之职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面还”(《后汉书·班超传》)。汉在伊吾(哈密市)置"宜禾都尉",留兵屯田。蒲类又归西域护府辖。
东汉水元十四年(102年),西城乱起,汉庭再罢西域都护府,屯田兵卒回中原,北匈奴再占蒲类。东汉永建元年(126年),东汉王朝派班超之子班勇为西域长史,率500人出塞,辖车师等个城郭国(卑陆、蒲类、东且弥、移支、车师前部及后部)。东汉永建六年(131年),刘保在伊吾置司马,复令屯田,蒲类归伊吾司马领属。北匈奴对失去肥美的巴里坤草原始终不甘心,多次发兵侵扰蒲类。汉水和二年(137年),敦埠太守装岑发兵三千,在蒲类海打败匈奴呼街王,此役的经过勒石于装岑纪功碑。
东汉元嘉元年(151年),匈奴呼衍王率三千余骑侵犯伊吾郡,伊吾司马毛恺影吏兵500人与呼佰王战于蒲类海东,全军覆没。敦太守司马达闻讯率集郡兵四千出击匈奴,兵至蒲海,匈奴逃遁。三国时期(220年-280年),天山南北西城诸国互相攻伐兼并,蒲类被车师后部兼并。南北朝初期,战乱纷繁,车师后国亡,蒲类归北貌。东晋元兴元年(402年),柔然北度大漠,击破铁勒,深入其地,兼井诸部,国势大振,蒲类为柔然的领地。公元500年~520年(南北朝),高车与柔然争夺伊吾县和蒲类,柔然败走。公元555年(南北朝),突灭柔然,建立突汗国,蒲类属突。
隋唐时期
隋大业五年(609年)六月,隋炀帝派侍郎装矩招抚伊吾吐屯设(地方长官)。伊吾吐屯设地千里,归附于阶。
隋大业六年(610年),隋朝伊吾郡,设“西域校尉”,专事西域。唐武德元年(618),蒲类复为西突厥牧地。唐初,蒲类为沙陀部与处月部杂处的游牧地。
贞观十四年(640年),唐王朝灭高昌国,在西域设西州和庭州,置蒲类县(后又名后庭县),归庭州辖。天宝三年(744年),回鹤兴起,兼并大漠南北诸部,建立回鹤汗国,领有蒲类地。北宋,蒲类属伊州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又属西州回鹤。十三世纪初,元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草原,并于宋开禧二年(1206年),在漠北建立大古国,在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征服西城,西州回鹤归附大蒙古国,改伊州区为“哈密力”,改蒲类为"巴尔库尔”。南宋淳化十一年(1251年),大蒙古国改高昌回鹘为别什八里行省,辖巴尔尔等地。
元明清时期
元代,巴尔库尔属于别什八里行省。
明正统三年(1438年),瓦刺部控制了天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巴尔库尔为瓦刺游牧地。十七世纪初,准噶尔汗国部强大起来,称雄天山南北,巴尔库尔成为准噶尔部的游牧地。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准噶尔汗噶尔丹在俄罗斯帝国的策动下,搞分裂叛乱,清庭举兵进剿,进剿清兵进驻巴尔库尔。
清雍正九年(1731年),清大将军岳钟琪督率士兵修筑巴尔库尔城。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设巴里坤理事同知。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改设巴里坤直隶厅,属甘肃安西道节制,并设办事大臣一员。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巴里坤置府,称镇西府,同时设立宜禾县(即巴里坤县),撤巴里坤直隶厅。镇西府辖宜禾县、奇台县,归镇(西)迪(化)道节制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满兵驻巴里坤会宁满城,设领队大臣。清威丰五年(1855年),裁镇西府,改设直隶厅,宜禾县并入镇西直隶厅,奇台县归迪化州,均属镇迪道节制。清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镇西厅归新疆镇迪道。民国2年(1913年),改镇西厅为县,归属不变,民国23年(1934年)建哈密行政区,镇西县归哈密行政长公署辖。
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4年3月,改镇西和县为巴里坤县,同年9月30日,经政务院批准,成立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的一个边境县,位于天山东段与东准噶尔断块山系之间的草原上,中心点地理坐标为43°35'33"N,93°0'49"E,东邻伊吾县,南接伊州区,西毗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北界蒙古国,中蒙国界长达309公里。县境东西长276.4公里,南北宽180.6公里。县城西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595公里,东南离伊州区131公里,全县总面积38445.3平方公里。
气候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属温带大陆性冷凉干旱气候区,冬季严寒,夏季凉爽,光照充足,四季不分明,气候干燥。年均气温1℃,最高气温35℃,极端最低气温-43.6℃。无霜期98—104天。年降水量仅220毫米左右,蒸发量1638毫米。
地形地貌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平均海拔1650米。巴里坤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受地质构造控制,大体可以分为高中山地、高原、盆地、戈壁荒漠、湖泊五大类。地形特征是三山夹两盆。南部是巴里坤山,中部是莫钦乌拉山,北部是东准噶尔断块山系。巴里坤山位于县境南沿,为天山东段,绵延县境内160多公里,平均海拔3300米,最高峰是奎苏西南的月牙山,海拔4308.3米。在海拔36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分布着大量的冰川。巴里坤县中部是天山支脉莫钦乌拉山,莫钦乌拉山由西北向东南延伸,中部高,西部陷没,全长70公里,海拔在2800-3200米之间。最北部中蒙国界处是东准噶尔断块山系,东西走向,逶迤县境内170多公里,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
巴里坤盆地平原区海拔1600~2100米,土层厚度50~100厘米,且质地优良,地势平缓,还有山水河灌溉,适宜种植业生产;盆地底部,因地下水位较高,形成草甸土、沼泽土区,并有季节性或长期积水,牧草生长旺盛,是巴里坤县重要割草基地。三塘湖盆地泉水溢出处开垦较早,是县内园艺作物的生产区。
水文水利
河流
山水河流主要集中在巴里坤盆地四周山区,系巴里坤山和莫钦乌拉山山水形成的一些季节性河流,水量小,流程短,渗漏大,多数河流出山口后很快就渗入地下。这些山水河主要靠高山的季节降雪和中低山区的降雨补给。此外,巴里坤的冰川也能提供一些补给。
全县有大小山水河流46条,年径流量2.12亿立方米,较大的山水河流有西黑沟、东黑沟、红山口沟、柳条河等4条,年径流量合计0.72亿立方米。多数山水河流的流量较少,每年平均流量小于0.5立方米∕秒。山水河多离耕地较近,便于引用,历来为农业的主要灌溉水源。
莫钦乌拉山每年3月底或4月初形成径流量,巴里坤山4月底或5月初形成径流量。各山水河,6—8月为丰水期,9月以后水量逐渐变小,12月至翌年2月,各小河冰冻断流。
全县山水河沟流量较大的共有40条:三塘湖镇境内有7条(昌图镇、三道沟、四道沟、头道白杨沟、二道白杨沟、三道白杨沟、头道沟),大河镇境内有1条(蓝旗沟),奎苏镇境内有10条(乌沟、小沟、奎苏沟、李家沟、楼房沟、板房沟、庙尔沟、大柳沟、小柳沟、柳条河),萨尔乔克乡境内有5条(林家沟、加合沟、苏吉沟、吴家庄子沟、五场沟),石人子乡境内有4条(石人子东沟、石人子西沟、小黑沟、东黑沟),花园乡境内有4条(西黑沟、常家沟、水沟、河乐沟),八墙子乡境内有1条(大熊沟),红山农场境内有2条(红山口沟、李家湾沟),红星一牧场境内有1条(大马圈沟),伊吾马场境内有5条(黑沟、红沟、葫芦沟、小马圈沟、大柳沟)。
地下水
山区地下水县境内巴里坤山东段,海拔高,有现代冰川和积雪,年降水量400~500毫米,山区地下水补给条件优越,储量丰富;莫钦乌拉山山体略低,无常年积雪,年降水量200~300毫米,山区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和储量均次于巴里坤山东段;西部低山区年降水量100~250毫米,山区地下水主要由季节雪融水和降水渗入形成,储量较少;三塘湖西侧的白衣山低山区年降水量50毫米,地下水贮存很少;东准噶尔断块山系的额仁山一带,年降水量仅25毫米左右,是基本不含地下水的地区。
山区地下水的天然补给量,经自治区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大队通过4年多的水文地质普查,1982年底计算出地下水天然补给量为3.12亿立方米/年。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指巴里坤盆地、三塘湖盆地和县煤矿山间洼地的地下储量及开采。据1982年底自治区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大队测算表明:巴里坤盆地地下水天然补给量为1.94亿立方米/年(包括泉水0.88亿立方米/年),而每年的地下水开采量(包括泉水、井水)为0.49亿立方米,尚有1.45亿立方米/年地下水资源未开发利用,主要消耗于蒸发。
三塘湖盆地地下水的天然补给量为1.61亿立方米/年(包括泉水、坎儿井水0.08亿立方米/年)。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巴里坤县土地总面积约3.84万平方千米,其中伊吾军马场和农垦团场使用30.33万公顷,占8.05%;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借用草场21.15万公顷,占5.61%;巴里坤县实际管辖使用325.53万公顷,占86.34%。巴里坤有可耕地50.4万亩(基本农田36.6万亩),每年实播30万亩左右。有天然草场2866万亩,可利用草场1998万亩(其中优质割草场18万亩),1996年被自治区确定为牧业县。有湿地134万亩。林地122.7万亩,森林覆盖率1.45%。2022年末,年末全县有森林总面积13.91万公顷,全年补植补造面积370亩。森林覆盖率4.13%,比上年增长33.7%。
2019年,县里把巴里坤湖湿地、高家湖湿地以及其他零星湿地连片统一保护,统称巴里坤湿地,保护面积扩展到134万亩。2023年,巴里坤全县牧草种植面积接近20万亩,苜蓿种植面积6万亩左右。
生物资源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牲畜品种及种类有:巴里坤马、巴里坤双峰驼、驴、骡子,牛品种有:黄牛、荷斯坦奶牛、新疆褐牛、西门塔尔牛等,羊品种有:巴里坤哈萨克肉用羊、巴里坤绒山羊、阿尔泰大尾羊、细毛羊等,生猪品种有:长白条、杜洛克、大白猪等,禽品种种类有:三黄鸡、快麻鸡、肉杂鸡、鸭、鹅、大雁鹅、鸽子等。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野生植物有500多种,中草药有百余种,主要有肉苁蓉、甘草、草麻黄、薄荷、益母草、黑枸杞、火麻仁等,尤以雪莲花为珍贵。雪莲、蘑菇、益母草被称为草原“三宝”。
矿产资源
巴里坤县境内跨越新疆北部的3个成矿带,由北向南依次是、铜、、金、铁、膨润土、煤成矿带;东准噶尔铬、金、锡、铁、铜、汞、石墨、水晶、石油、天然气、油母页岩、煤成矿带(是县境内各类矿产资源蕴育最为丰富的地区,已发现各类矿床、矿点、矿化点98处,占全县境内已发现矿点总数的67.1%,其中金21处、铁20处、铜18处、煤15处,铬、锰、汞、膨润土、芒硝、盐、珍珠岩玛瑙、油页岩等24处)和博格多铜、铁、锰、硼成矿带。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通过各项地质勘探,已发现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30种,各种矿床(点、矿化点)146处,按照矿产种类划分为黑色金属矿点(铁、锰、钒、钛、铬)、有色金属矿产(铜、铅、锌、汞等)、贵金属矿产(金、银)、非金属矿产(磷、硫、盐、芒硝、石墨、石膏石灰岩花岗石流纹岩、玛瑙、膨润土、珍珠岩、砂砾、粘土等)和能源矿产(煤、油母页岩)。探明并小规模开发利用的仅限于芒硝、煤炭、黄金、膨润土、黏土、砂石6种矿产,优势矿产资源为芒硝、配焦用煤、膨润土,其中芒硝累计探明储量4870.91万吨,煤炭预测资源储量2000亿吨,膨润土预测资源储量51935.65亿吨。三塘湖“西煤东运项目”预测资源储量约500亿吨,膨润土探明储量461万吨。
风能资源
巴里坤三塘湖镇风区属新疆九大风区之一,风能资源丰富,年均风速8.2米/秒,年有效风速小时数达7344小时,满负荷发电2300多小时,技术开发量达到4897万千瓦,是新疆有效风速小时数最大的区域之一。
光能资源
巴里坤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空气干燥,大气透明度好,云量遮蔽少,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时数3170小时,是全国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其中三塘湖盆地全年日照时数达3350小时以上,具有利用太阳能发电的优越条件。
生物多样性
巴里坤野生动物有马鹿雪豹野驴、黄羊、野猪、狼、沙狐松貂旱獭属雪鸡沙鸡、鹌鹑、鹰、等百余种。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下辖5个镇、7个乡。境内有:兵团红山农场、黄土场开发区、良种繁育场、巴里坤县山南开发区。政府驻地在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汉城东街67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常住人口为65531人。全县户籍总人口105968人,比上年末减少455人,下降0.43%,城镇化率为34.5%。人口出生率9.4‰,死亡率4.2‰,人口自然增长率5.2‰。
民族
巴里坤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古代民族有塞种人、呼揭、乌孙、凶奴、高车、柔然、突厥等。都曾在巴里坤活跃,尤其是蒙古、汉、满、回、哈萨克等民族长期在巴里坤居住。2010年,巴里坤有汉、哈、维、蒙等13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占35%,其他少数民族占2%。
经济
综述
巴里坤经济以资源型工业、农牧业和旅游业为主。主要农产品有马铃薯、大路菜、大麦、小麦、晚熟哈密瓜、牛羊肉、驼奶等,其中巴里坤“力坤”牌牛羊肉、马铃薯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主要工业产品有煤炭、风电、芒硝硫化钠、原油。
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59.4亿元,同比增长16.5%;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7.4亿元,同比增长38.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2.17亿元,同比增长14.5%;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2.32亿元,同比增长59.8%;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7869元、20445元,同比增长7%和11%。
第一产业
2022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4.93万亩,比上年下降2.47%。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8.94万亩,增长3.0%,其中:小麦28.20万亩,增长8.2%;玉蜀黍属0.02万亩,下降74.0%;其他谷物0.02万亩,增长59.1%;马铃薯0.69万亩,下降63.9%;蔬菜种植面积0.42万亩,增长14.57%;瓜类种植面积0.25万亩,增长13.34%;油料种植面积0.53万亩,下降62.0%;中草药材种植面积0.03万亩,下降23.96%;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4.66万亩,下降16.8%,其中:苜种植面积4.44万亩,下降0.7%;饲用玉米种植面积0.13万亩,下降60.4%。
2022年粮食产量110317.7吨,比上年增长7.3%,其中:小麦104957.4吨,增长14.1%;玉米92.8吨,下降64.6%;其他谷物31.4吨,增长54%;马铃薯5236.2吨(干物质),下降50.4%。蔬菜产量12072吨,下降23.5%;瓜类产量6372吨,增长92.4%;油料产量458吨,下降84.5%。
2013年成立的健坤牧业有限公司,通过收购养殖户的牛羊,带动当地农牧民发展养殖、饲草料种植。2019年,健坤牧业有限公司与 5家养殖合作社形成产业联合体,实现了资源共享。新地土特产开发有限公司在三塘湖镇上湖村建设500亩辣椒生产基地、5000 平方米辣椒晾晒场,与三塘湖绿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辣椒订单种植收购合同,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2020 年公司收购干辣椒近 50 吨,合作社实现销售额 300 余万元,带动 80 余户农民增收。巴里坤拥有注册合作社227家,其中拥有完整的生产管理制度的合作社有52家。在2020年市级以上等级的合作社示范社达到29个,培育示范性家庭农场10家。
第二产业
2023年1月-11月以来,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48.0%。
煤炭产量增速继续保持三位数增长,2023年1月-11月,煤炭产量达到3143.8万吨,同比增长104.5%,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7%。11月份,完成原煤产量345.8万吨,同比增长18.9%,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5%。
新能源发电量平稳运行,1-11月,全县规模以上风电企业完成发电量54.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5%。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11月当月完成发电量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3%。
煤炭加工业生产缓慢。1-11月,完成兰炭产量212723.6吨,同比增长10.5%。活性炭产量6949.9吨,同比下降19.5%。煤炭加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下降2.6%。
炸药生产大幅增长。随着5月新入库企业的加入,炸药产销大幅度增长,1-11月,完成炸药产销量30066.6吨,同比增长56.4%,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7%。
石油产品制造正常生产。1-11月成页岩油产量54735.8吨,同比下降9.7%,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9.3%,较上月回升2.8个百分点。
2022年全年县职责范围内共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0起,比上年减少100.0%,死亡0人,比上年减少100.0%,直接经济损失0万元,下降100.0%,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人,比上年减少100.0%。
第三产业
巴里坤,是古丝绸之路北新道进入新疆的第一重镇,为历代中原地区连接西域的中枢,中西文化、民汉文化在这里交融荟萃,享有“教育甲全疆”“文风甲全疆”“庙宇甲全疆”的美誉,是新疆汉文化的母源地,是与乌鲁木齐市、伊犁齐名的“三大商都”之一。人文景观有近1300年历史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河唐城、3000年历史的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兰州湾子古遗址群和2007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东黑沟古遗址、200多年历史的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疆保存最完整的土夯汉满两城和新疆最大的古庙宇群落地藏寺、仙姑庙,有唐朝清代修建的延绵200多公里的烽火台28座,有自治区重点保护的东汉年间的任尚碑、国内现存的珍贵汉碑—裴岑纪功碑和数以万计的岩画等;自然风光有全国四大鸣沙山之一的巴里坤鸣沙山、新疆三大草原之一的巴里坤草原以及新疆有名的怪石山巴里坤湖等。先后被自治区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强县。现有国家4A级景区1处、2A级景区2处、A级景区1处。
2023年1-11月,巴里坤县累计接待游客274.32万人次,同比增长96.8%;实现旅游收入7.79亿元,同比增长108.8%。11月当月接待旅游人数2.64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0.09亿元。
社会
教育
截至2022年末,全县共有普通中学7所,其中高中2所,初中5所,普通小学11所,幼儿园21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0%。
卫生健康
截至2022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73个,卫生机构人员数466人,拥有病床244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7个;妇幼保健所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与上年持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46人,增长1.0%,其中,医生258人,与上年持平,注册护士136人,增长3.0%。
文化事业
2022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众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影剧院1个,青少年活动中心1个,老年活动中心1个,乡镇文化站12个。广播电台1座,调频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数字电视用户635户。
2006年建成哈萨克文化展馆,2013年更名为“哈萨克民俗博物馆”,是国家AA级景点,哈密市地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建筑面积2120平方米,分为两个大的展厅,1楼展厅为哈萨克族民风民俗展厅,有巴里坤地形沙盘、浮雕墙、民族乐器、民族服饰、生产生活用品、石人像、岩画、上世纪早期生活用品等文物,2楼为巴里坤自然资源展厅,展出动植物标本、工农业产品、矿产等资源500余种展品。
杨忠贤纪念馆
杨忠贤纪念馆始建于1999年,原址在萨尔乔克乡卫生院。2010年,为进一步纪念优秀共产党员杨忠贤,激励各族干部群众向杨忠贤同志学习,巴里坤县委、县政府投资72万元,在县城重新修建了纪念馆。杨忠贤纪念馆占地3762平方米,纪念馆分三个展厅,共收录领导题词9份,图片60余张,实物47件。目前,杨忠贤纪念馆已被列为哈密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教育基地。
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图书馆
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图书馆创建于民国33年(1944年),原名为民众教育馆,1954年改称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图书馆。馆址几经变迁,2005年6月,搬迁至位于满城军民团结路15号。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设计藏书容量12万册,可容纳读者座位120个。2013年10月参加第四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获得三级图书馆。图书馆设汉语外借室、哈语外借室、图书库存室、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少儿阅览室、采编室等。现有计算机31台,提供读者使用的计算机有25台,接入10兆光纤。
体育
巴里坤有公共体育场1个。
社会保障
2022年末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4650人,比上年增长1.2%。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984人,增长1.2%;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666人,增长1.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5373人,增长1.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7721人,比上年增长0.2%。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6203人,增长5.9%;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1518人,下降1.2%。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8453人,增长1.2%。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10580人,增长0.1%。
2022年末共有366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同比下降9.6%,占城镇户籍人口的1.0%;1601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同比下降10.5%,占乡村户籍人口的2.3%。全年累计向社会发放救助基金及社会福利资金1182.5万元,同比下降53.2%。
2022年全县共有工会基层组织212个,同比增长5.5%,会员人数11454人,同比下降9.8%。
人居环境
2022年全年供水总量20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3.3%。其中,居民家庭用水67万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2%,自来水用水普及率100.0%。年末用水用户10000户,比上年增长0.6%。集中供热面积147万平方米,同比4.7%。其中:住宅80.57万平方米,同比3.2%。
建成区绿地面积257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6.56%,较上年增长6.8%。公园5个,公园面积28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0.79平方米,较上年增长59.9%。
2022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0天,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7%,比去年上升了0.6个百分点。其中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到Ⅰ级(优)为220天,占监测有效天数的62.7%;Ⅱ级(良)为130天,占监测有效天数的37.0%。通过2022年监测结果显示,地表水、地下水水质各项监测指标分别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的浓度限值,均属清洁水质,水质级别均为优。
交通
巴里坤县打造的以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为支撑,铁路、航空为枢纽,资源公路和县、乡公路为依托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已见雏形。
公路
新疆G575线巴哈公路全长76.5公里,天山隧道是该项目控制性工程,由中交一公局集团承建。隧道全长11.775公里,采用分离式双向四车道、单向行车。G7北京—乌鲁木齐高速公路巴里坤段全线贯通,G7京新高速公路巴里坤段途经巴里坤县奎苏镇大河镇下涝坝乡等乡镇;G575线老爷庙口岸至巴里坤段、巴里坤至哈密段公路,G331线三塘湖至淖毛湖公路巴里坤段2021年底通车。
巴里坤城市道路长度31.49公里,同比增长8.1%;道路面积51.2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9%;人均城市道路面积38.52平方米。
铁路
2024年1月15日,将军庙至淖毛湖铁路开通运营,正线长429.9公里。将淖铁路途经三塘湖镇、巴里坤、淖毛湖矿区及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区资源富集的五彩城、大井、将军庙、西黑山、老君庙矿区,成为煤炭运输的新通道。将淖铁路开通,将—淖—红铁路也随之贯通,准东矿区煤炭出疆运距缩短28%、运输时间缩短30%,成为哈密淖毛湖、三塘湖和准东地区等矿区建设开发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疆煤外运”重要通道及煤化工产品外运的线路。
航空
2024年1月22日,根据民政部网站消息,经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准,新建巴里坤机场命名为:巴里坤大河机场,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大河镇新镇区北侧,至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县城直线距离约19公里,公路里程约23公里。
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哈萨克族刺绣,是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萨克语称之为克叶斯铁,是哈萨克族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哈萨克族崇尚自然,其刺绣突出表现是追求原始自然美,图案大多选自现实生活中表达吉祥意义的自然界花草鸟虫为纹样,常见于窗罩、墙围布、枕头花、荷包、嫁妆等。在巴里坤,哈萨克族刺绣中常用的纹样还有牡丹、莲花、蝙蝠等,可显见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特征,形成独特的地域风格。巴里坤的哈萨克族刺绣,主要采用串珠、刺花、镶嵌、彩漆、描金、雕花、编织、贴花、金银线、拼花、挑花、扎花等绣法。哈萨克族刺绣技艺不但作为哈萨克族的传统美术遗产,显示着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还与时代同步,有鲜明的时代感,显示出其生命力和感染力。
哈萨克族狐狸皮帽子
哈萨克人很看重自己的帽子,民间有话说“友看帽子敌看鞋”,也就是说,帽子就是一个人身份象征,哈萨克族用狐狸皮、紫貂、羊羔皮等加工皮帽子,很适合在巴里坤这样的高寒地区生活时戴,狐狸皮帽子有很好的御寒保暖作用,又美观大方。哈萨克人将这种皮帽子叫“吐马克”。
哈萨克族毡房制作技艺
毡房,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游牧转场时适合搬迁的一种简易住房,特点是携带方便,易于搭卸。毡房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为圆柱形,上部为穹形。毡房的骨架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上半截用草原上特有的红柳条,柳树枝杆和芨芨草做成圆栅,下半截用笔直的木杆搭成圆锥形骨架,然后上下两部分结合就搭成了毡房的框架。毡房从外表看不怎么起眼,但在内部却布置的大方、合理,井井有条,既有“客厅”“卧室”,又有“伙房”“库房”。毡房内四周是挂壁,地上是花毡,各种幔帐都是刺绣艺术品,使人赏心悦目,仿佛置身于艺术殿堂。
巴里坤小曲子
2018年,在“全国非遗曲艺周”的展演上,一种新疆地区少有的用汉语演唱的曲目,获得了各界好评。这就是巴里坤小曲子。它的唱腔清新悦耳,故事通俗易懂,至今已流传了二百多年。据当地文史专家考证,巴里坤小曲子发端于清代中后期,随当时到新疆经商或屯田的大批内地人口而来。2008年,新疆曲子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建生成为哈密市新疆曲子的代表性传承人。在他的呼吁下,许多老艺人参与其中,并重新组织起了小曲子乐队。
文物古迹
巴里坤古迹众多,有近1300年历史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河古唐城遗址、3000年历史的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月氏王庭兰洲湾子古遗址群、200多年历史的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疆保存最为完整的土夯城汉满两城和地藏寺仙姑庙,有唐朝清朝修建的绵延200余公里的28座烽火台。巴里坤曾有各类庙宇百余座。
大河古唐城遗址
大河古城”也叫“大河古城”,位于巴里坤盆地底部中心区,地势平坦,水源丰富,极宜农耕。著名的“大河”就发源这里,古代是屯垦戌边生产军粮的地方。
历史记载,当年的“大河古城”曾驻扎3000士兵,屯垦耕地约5000亩,战马300多匹。城墙用夯土筑成,土质为黄色。古城呈长方形,中部有一道较宽的城墙将古城分为东西两个小城,分别为主城和附城。两座城东西并列,主城南北长210米,东西宽180米。城墙最高近10米。宽12米。南城中部有敌台一个。城墙的四角设有角楼,现仅西北角和西南角保存较好”。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大河古城”遗址,面积不大,但水草丰美,是当年驻扎军队屯垦粮草的基地,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一路穿越和传递着文明。
丝路古镇(双城合璧)
坐落在天山脚下的巴里坤县城由两座清代城池组成的。这样的古城不但在新疆少有,就是在全国也不多见,有两座清代城池,西面的是汉阳,于1731年修建;东面的是满城,于1772年修建,专为携眷长驻的两千多名满族将士而建。它们均由宁远县大将军、威信公岳钟琪在平息了准噶尔汗国王噶尔丹策零叛乱后所建。
巴里坤地藏寺仙姑庙
“地藏寺、仙姑庙”位于宏伟壮美的自然景观巴掌山(岳公台)的山脚之下,兴建于嘉庆2年(公元1797年)和嘉庆5年(公元1800年),是一座佛教建筑与道教建筑的结合体,这种文化的结合形式是十分罕见的。其内庙宇耸立,草木繁盛。寺庙内现有古建筑11座,内设民俗展厅两处,文物展厅两处。
饮食
羊肉焖饼子
这道菜始于清代,铁齿铜牙纪晓岚因故遭贬乌鲁木齐市。途中经过哈密市巴里坤县,县令非常的推崇纪昀,想要好好招待一番。但又迫于无奈纪晓岚是戴罪之身,不能公然向其示好。情急之下,县令脑洞大开在焖羊肉上盖上一层贴饼子,外人看来不过是白饼奉上【粗茶淡饭】,迎合当时的情景,实际饼下却藏有肥美的羊肉。从此,羊肉焖饼子就“横空出世”。时至今日,羊肉焖饼子已成为新疆餐桌上一道名菜,是新疆人招待远方来客的最高礼遇,也是哈密特色名吃之一。
巴里坤蒸饼
巴里坤蒸饼起源于元代,是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而传入新疆的。当时,中原的汉族移民带来了面粉、大米等食材,结合当地的草原文化和传统工艺,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蒸饼制作技艺。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巴里坤蒸饼已经成为当地哈萨克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圆圆的蒸饼,看起来“朴实无华”,里边却大有乾坤。撕开外层薄薄的一层面皮,里边是由香豆子、红曲霉、姜黄等香料抹在面饼上卷制成的饼芯,各有各的香味,混合起来更是味道独特。
八大碗是巴里坤民间传统菜肴的主要代表。清代到清末,巴里坤驻有大量的旗人,最多时可达一万五千多人,其中满洲贵族为数不少,因而满汉全席是贵族们婚丧嫁娶时常办的宴席,满族的许多饮食习俗一直流传。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还时兴八大碗、九魁席等婚丧宴席。后来这种成规逐渐被取消,但其中的一些被变通编排到另类宴席菜谱中,构成新的搭配形式,其炮制方法仍延续下来。2006年以来,巴里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经过搜集挖掘,把“八大碗九魁席”的制作技艺记录了下来。“八大碗”实际上主要是八碟八碗十六道菜。因当时儒家与道家文化盛行,人们崇拜八”这个数字。
风景名胜
截至2013年,巴里坤有国家AAAA级景区1处(巴里坤古城景区),国家AA级景区2处(哈萨克展馆、怪石山),A级景区1处(古民宅)。有旅游企业2家(坤原旅游公司哈密市太阳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有旅行社1家(景色风光旅行社)。旅游商品开发制作企业5家,旅游商品销售店15家。四星级酒店1家、二星级酒店2家。全景区住宿最大接待能力为2161人,餐饮最大接待能力为7748人/次。2006年,被命名为自治区历史文化名城。2007年,被自治区命名为旅游强县。2008年,巴里坤古城景区升为全国AAAA级旅游景区。 
巴里坤鸣沙山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有全国四大鸣沙山之一的巴里坤鸣沙山。巴里坤盆地西侧低缓的山地为风力侵入巴里坤盆地提供了地貌通道,盆地西侧花岗石体上的蜂窝状风蚀地貌极为发育,当地人称为“怪石山”,是西北风携带砂粒进入巴里坤盆地、打磨花岗岩而成。西北风自巴里坤盆地西侧宽缓低地貌进入盆地,携带砂粒向东运移,由于在盆地东缘受高山阻挡,砂粒在山前堆积形成鸣沙山。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巴里坤概况.巴里坤县人民政府网.2024-02-03
行政区划.国家统计局.2024-03-28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4-04-23
里坤地藏寺仙姑庙景区.马蜂窝.2024-04-19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邮政编码.8684邮政编码查询.2024-05-08
自然资源.巴里坤县人民政府.2024-04-23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人民政府.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人民政府.2024-04-23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人口数据.红黑人口库.2024-03-07
历史沿革 自然资源.巴里坤县人民政府.2024-04-23
游草原 体验风情 游绿色 回归自然.巴里坤县政府网.2024-04-30
游古迹 感悟历史.巴里坤县政府网.2024-04-30
巴里坤非遗项目简介.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人民政府.2024-05-08
巴里坤县基本情况.巴里坤县人民政府.2024-04-23
巴里坤县政府办班子成员分工.巴里坤县政府.2024-04-23
经济发展.巴里坤县人民政府.2024-02-27
基本概况.巴里坤县人民政府.2024-03-05
文化动态.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人民政府.2024-03-01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图书馆简介.微信公众平台.2024-04-19
天山观察丨将淖铁路能为新疆带来什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2024-04-23
民间艺术.巴里坤县人民政府.2024-03-01
刺绣(哈萨克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2024-03-28
名胜古迹.巴里坤县人民政府.2024-02-27
巴里坤美食.巴里坤县人民政府.2024-03-01
羊肉焖饼【中国菜系】.chihuoclub.2024-04-23
巴里坤蒸饼.tesegu.2024-04-23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
汉朝时期
隋唐时期
元明清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气候
地形地貌
水文水利
河流
地下水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风能资源
光能资源
生物多样性
行政区划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民族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社会
教育
卫生健康
文化事业
体育
社会保障
人居环境
交通
公路
铁路
航空
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物古迹
饮食
风景名胜
巴里坤鸣沙山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