蝮虫
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毒蛇名
虫,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毒蛇名。“虫”为“虺”的本字,读hui。蝮虫又称反鼻虫、蝮、蝮蛇、蝮虺,记载在《山海经·南山经》猿翼山、《南次二经》羽山、《南次三经》非山中。
郭璞注《山海经》说其颜色像绶文,鼻上有针,大的蝮虫重达一百多斤。
在《尔雅·释鱼》中记载了蝮虺的身长有三寸,而头如同人的大拇指一样大。
屈原《离骚·大招》的招魂词中写到,呼唤灵魂不要去炎火千里的南方,说那里有蝮蛇等可怕的生物。
形态特征
蝮虫的颜色像绶文,鼻上有针,大的蝮虫重达一百多斤。
出处与传说
蝮虫的记载主要出自《山海经》。在《山海经·南山经》中,猿翼山和羽山被描述为多怪兽、多怪蛇,其中就包括蝮虫。另外,蝮虫也在屈原的《离骚·大招》中被提及,屈原在诗中呼唤灵魂不要去南方,因为那里有蝮蛇等可怕的生物。
解释与象征
蝮虫在古代传说中被视为害人的毒物,常常被用来喻指奸恶的小人。例如在成语“为蝮弗摧,为蛇若何”中,蝮虫就被用来象征坏人,意思是要趁敌人弱小时就把它消灭,后泛指坏人要及早除掉。
参考资料
虫 基本解释.汉典.2024-02-02
..2024-02-0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出处与传说
解释与象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