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又名:The Obscure、诗意的年代)是由
吕乐执导的爱情片,王志文、王彤、
阿城、
林白、 陈村等参加演出,于2007年3月23日在中国香港电影节上映。
此片讲述了九十年代末,在一座西南小城,文联召开了一次作家笔会,与会者是十几名国内著名作家。笔会上负责接待工作的是位年轻的女人(王彤 饰),她在为这次笔会服务的同时,意外的遇见了阔别多年的大学时代的男友,一个到这小城做生意的男人(王志文 饰),两人邂逅的故事。
2007年,该片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展映单元,提名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
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
《小说》原名是《诗意的年代》,讲述了一群当代作家被邀请到一个宾馆,讨论一个话题:这个年代还有没有诗意。笔会的间歇,王彤扮演的
陈晓在宾馆偶遇大学时同在中文系的恋人,王志文扮演的赵子轩。他们已经各自为人父母,在人间烟火里碌碌多年,旧情踌躇着不敢复萌,却总有点不知所措的美好。电影前半段笔会开完,作家走了。陈晓多留了一天,跟赵子轩在小城里闲游叙旧。临别的一晚,他们在房间里很不舍,又笨拙地抵挡着不知究竟是对过往还是对彼此的,不切实际的怀恋。电影结尾,每个作家都以自己的方式预测了这对恋人的走向。
《小说》原名《诗意的年代》,是在1998年由吕乐构思的一个故事,并与刘仪伟一起编写剧本。这个电影的目的是向文学致敬。刘仪伟担任制片人,并从一家空调公司筹集了150万元的预算。之后,他们与北京紫禁城影业合作,使用他们的厂标。
出现在电影之中,《小说》尚属首次。
吕乐的电影《小说》作为文本与批评之间的话语,对
电影叙述形式所做的探索努力与先锋派作家的元叙述创作实践是一脉相承的。该文从叙述分层、跨层的角度对《小说》中先锋派作家角色在结构上的作用加以阐析,进而对国内电影和先锋派小说创作中的跨层类型及相通性进行审视,希求以此为增强国内电影创作的元意识作镜鉴,发掘电影叙述的多种可能。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笔会上,制作方真的邀请了一群中青年作家来开会。其中包括王安忆、
池莉和
余华,但王安忆和池莉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出席,而余华不愿意参加这个活动。
在影片中,有一个漂亮的女孩出入画中,提供一些服务,如续水、更换烟缸等。
林白当时不知道这个女孩就是电影的女主角,以为她只是当地文联的工作人员。
客观上来说,《小说》是一部相当有想法和创意的电影,缺陷也相当明显:作家们太大牌,每个人的发言都不是事先写好的,各自观点信马由缰,已经处于完全不受导演和编剧控制状态。比如说
王朔的插科打诨依然很出彩,不但国骂连篇,观点也相当激进,“我准备80岁的时候,吸毒而死”,此类言语应该也是该片无法过审的原因之一。但是11年后再度在网络上热播,当年作家们关于“诗意年代”的观点却依然不显得过时,该片如今也引来了一批知识分子型的拥。知名媒体人
魏英杰感叹《小说》被封杀太可惜:“简直是超强阵容啊!”导演
张江南、作家慕容雪村等人也都在微博上发表了评论,继续探讨这个年代还有没有诗意。(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