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
范大灿教授主持完成的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是一部系统论述德国文学历史的著作,它把德国文学从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
两德统一的发展变化视为一个统一的过程,每个文学时期、每个流派都是这一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每个作家、每部作品都是这一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一个点。不仅包括各个流派、各种文学形式的起源和演变、各个作家的基本情况和各种作品的基本内容,而且还对与特定时期的文学有关系的哲学观点、宗教信仰、社会习俗等作了较详细的介绍。从政治、经济、社会的角度,从哲学、科学、宗教以及文学市场、作家、读者与文学的关系来解说文学现象,把握文学演变的外在动因。
《德国文学史》介绍了以歌特、
席勒、
弗兰兹·卡夫卡为代表的200多位作家及其作品。既有德国文学史的纵论,又有与英法文学发展的横向对比,以跳跃的文字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德国文学深沉厚重的发展历程。
范大灿教授主编的《德国文学史(五卷本)》任卫东,
刘慧儒,范大灿编著的。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全面,最详尽,学术水平最高的德国文学史。它把德国文学从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
两德统一的发展变化视为一个统一的过程,每个文学时期,每个流派都是这一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每个作家,每部作品都是这一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一个点。它不是按编年史的方式讲述一个个作家以及一部部作品,而是讲述整个德国文学史是如何变化的,各个文学时期是如何衔接的,各种流派,各个作家和他们的作品是如何出现的,在历史上都起了哪些作用,进而说明它们与它们之前和它们之后出现的作家和作品的历史关系,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介绍、评论和评价。因此,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史,而不是文学“辞典”。
第二卷记述了德国文学在18世纪从落后走向
欧洲文学顶峰的历程,并对德国文学在18世纪,特别是在18世纪下半叶能有如此辉煌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得出了独到的见解。
第三卷的内容包括浪漫文学,介于古典文学和浪漫文学之间的作家,比德迈耶文学,政治化的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这里,对浪漫文学的复杂性进行了详尽和独到的分析,纠正了若干至少是在我国对浪漫文学的误解。这一卷中还指出了德国文学在19世纪趋向政治和关注日常生活的原因。
第四卷记述了从自然主义文学运动开始到1933年
阿道夫·希特勒上台
德国出现的各种文学流派以及它们的倾向和影响。这部文学史还强调指出,德国的现代性文学从
自然主义开始,以及德国现代性文学的特征。
第五卷讲的是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德国文学。由于国家分裂为西东两个国家,因此也就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学,即联邦德国文学和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文学。1990年
两德统一,民主德国不复存在,但民主德国文学确实存在过,而且产生过一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在这部《德国文学史》中特别强调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