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周颐(1859~1926),近代词人。原名周仪,以避
爱新觉罗·溥仪溥仪讳,改名周颐。字笙,一字孙,别号玉□词人,晚号蕙风词隐。
临桂区(今广西桂林)人。原籍湖南宝庆。
光绪五年(1879)
举人。后官
内阁中书、会典馆修,以
知府分发
浙江省,曾入
两江总督张之洞、端方幕府。其间,复执教于武进龙城书院和
南京师范大学学堂。辛亥革命后,以清遗老自居,寄迹
上海市,鬻文为生。
况周颐以词为专业,致力50年,为晚清四大家之一。20岁前,词作主"性灵","好为侧艳语","固无所谓感事"(
赵尊岳《蕙风词史》)。光绪十四年(1888)入京后,与当时词坛名家
同里镇前辈
王鹏运同官,以词学相请益,得所谓重、拙、大之说,词格为之一变。稍尚体格,词情也较沉郁,如〔齐天乐〕《秋雨》等。中日甲午(1894)战争时,愤于外敌入侵,写下一些伤时感事、声情激越的篇什,如〔唐多令〕《甲午生日感赋》、〔苏武慢〕《寒夜闻角》、〔水龙吟〕《二月十八日大雪中作》、〔摸鱼儿〕《咏虫》、〔水龙吟〕"声声只在街南"等,反映"嘶骑还骄,栖鸦难稳"的现实和"壮怀空付,龙沙万里"的感慨。有一些作品则是对清室的兴衰、君臣的酣嬉,深致忧思,如〔三姝媚〕的"红楼依然,玉容歌舞"、〔莺啼序〕的"有恨江山,那能禁泪"等。
辛亥革命后,
况周颐与
朱祖谋唱和,受朱影响,严于守律,于词益工,但大都是"故国"之思,抒写封建遗老情绪。如〔倾杯〕《丙辰自寿》,以"老圃寒花"自比;〔水调歌头〕《壬戌六月十一日集海日楼为寐叟金婚贺》中,更明显地表露出"指顾光华
复旦大学,仙仗御香深处,比翼更朝天"的复辟幻想。
况周颐尤精词评。著有《
蕙风词话》 5卷,325则。是近代词坛上一部有较大影响的重要著作。1936年,《艺文》月刊又载《续编》2卷,凡136则,系辑自况氏各种杂著。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取正续两编为一集,统名《蕙风词话》,与
王国维的《
人间词话》合刊出版。
况周颐的词学理论,本于常州词派而又有所发挥。他强调常州词派推尊词体的"意内言外"之说,乃"词家之恒言"(《蕙风词话》卷四),指出"意内为先,言外为后,尤毋庸以小累大醇"(《蕙风词话》卷一),即词必须注重思想内容,讲究寄托。又吸收
王鹏运之说,标明"作词有三要,曰:重、拙、大"。他论词突出性灵,以为作词应当"有万不得已者在",即"词心","以吾言写吾心,即吾词","此万不得已者,由吾心酝酿而出,即吾词之真"。强调"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以必佳"。但亦不废学力,讲求"性灵流露"与"书卷酝酿"。有其自具特色的词论体系。此外,论词境、词笔、词与诗及曲之区别、词律、学词途径、读词之法、词之代变以及评论历代词人及其名篇警句都剖析入微,往往发前人所未发。
朱祖谋曾称誉这部词话、认为它是"自有词话以来,无此有功词学之作"(
龙榆生《词学讲义附记》引)。
况周颐著作,有词 9种,合刊为《第一生修梅花馆词》。晚年删定为《蕙风词》2卷。又辑有《薇省词抄》11卷,《
粤西词见》2卷,《联句和珠玉词》1卷。
《蕙风词话 人间词话(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四部小说不仅有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价值,更因其在文学成就上的突出而被人们关注。主要内容包括有:1.惠风词话。2.惠风词话续编。3.人间词话。4.人间词话删稿。5.人间词话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