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冗余发生在数据库系统中,指的是一个字段在多个表里重复出现。举个例子,如果每条客户购买商品的信息里都连带记录了客户自身的信息,这样的数据冗余可能造成不一致,因为客户自身的信息可能不一样。 数据冗余会导致数据异常和损坏,一般来说设计上应该被避免。数据库规范化防止了冗余而且不浪费存储容量。适当的使用外键可以使得数据冗余和异常降到最低。但是,如果考虑效率和便利,有时候也会设计冗余数据,而不考虑数据被破坏的风险。
数据库
数据库,简而言之可视为电子化的文件柜——存储电子文件的处所,用户可以对文件中的数据运行新增、截取、更新、删除等操作。
所谓“数据库”系以一定方式储存在一起、能予多个用户共享、具有尽可能小的冗余度、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规范化
数据库规范化,又称数据库或资料库的正规化、标准化,是数据库设计中的一系列原理和技术,以减少数据库中数据冗余,增进数据的一致性。关系模型的发明者
E. F. Codd最早提出这一概念,并于1970年代初定义了第一范式、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的概念,还与Raymond F. Boyce于1974年共同定义了第三范式的改进范式——BC范式。
除外还包括针对多值依赖的第四
范式,连接依赖的第五范式,DK范式和第六范式。
现在数据库设计最多满足3NF,普遍认为范式过高,虽然具有对数据关系更好的约束性,但也导致数据关系表增加而令数据库IO更易繁忙,原来交由数据库处理的关系约束现更多在数据库使用程序中完成。
目的分类
数据的应用中为了某种目的采取数据冗余方式。
1、重复存储或传输数据以防止数据的丢失。
2、对数据进行冗余性的编码来防止数据的丢失、错误,并提供对错误数据进行反变换得到原始数据的功能。
3、为简化流程所造成额数据冗余。例如向多个目的发送同样的信息、在多个地点存放同样的信息,而不对数据进行分析而减少工作量。
4、为加快处理过程而将同一数据在不同地点存放。例如并行处理同一信息的不同内容,或用不同方法处理同一信息等。
5、为方便处理而使同一信息在不同地点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一本书的不同语言的版本。
6、大量数据的索引,一般在数据库中经常使用。其目的类似第4点。
7、方法类的信息冗余:比如每个司机都要记住同一城市的基本交通信息;大量个人电脑都安装类似的操作系统或软件。
8、为了完备性而配备的冗余数据。例如字典里的字很多,但我们只查询其中很少的一些字。软件功能很多,但我们只使用其中一部分。
9、规则性的冗余。根据法律、制度、规则等约束进行的。例如合同中大量的模式化的内容。
10、为达到其他目的所进行的冗余。例如重复信息以达到被重视等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