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晕(别名:
日晕)是一种自然界的光学现象。月晕出现在晚上,因为天空中有一层高云,月光透过云中的冰晶时发生折射和反射,在月亮周围形成彩色光环。
月晕受月亮的亮度干扰,晕圈的颜色一般是内红外紫的,有时也呈银白色光圈。其形成需要两个气象条件:一是天气晴朗,二是天空中存在卷层云。月晕一般预示着天气将要发生变化。
月晕多数是卷层云的产物。当高空中出现了由冰晶构成的卷层云时,阳光透过卷层云中的冰晶发生折射和反射等物理变化,月光被分散成不同方向的各色光,于是形成了内红外紫的晕环。
小光晕表现为一个半径22°的白色或近乎白色的发光环,光源(
太阳或月亮)位于其中心。它内部的毛边呈现红色,在一些罕见的情况下,外部毛边呈现紫色,光环内的天空比其他地方的天空明显更暗。无论在天空中的位置如何,光环的半径始终为22°。根据卷状云量的不同,有时只能看到整个圆的一部分。
在
气象学上,月晕的出现,预示着天气要有一定的变化。月晕多预示着要刮风,月晕有时候会有缺口,缺口的方向便是刮风的方向。民间有“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谚语,其意思就是若出现日晕的话,夜半三更将有雨,若出现月晕,则次日中午会刮风。
1959年1月1日晚10时许,在
辽宁省开原市的上空,出现了罕见的多晕圈绕在月亮周围,这是一个46度的晕圈,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同时有四个晕圈分别与中间晕圈相切。这四个晕的一半弧圈被
地平线挡住,与中间晕相切的一半弧圈光的强度比中间晕略弱,但四个晕圈与中间晕的四个切点特别明亮。这种现象是十分罕见的,形成的原因也比较复杂,但根本的原因仍是光线通过冰
晶体产生了折射和反射。
民间常把
日晕和月晕作为天气有变的征兆,流传着“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专家马劲表示:“这是过去人们根据
经验总结出来的,但不是绝对的。”科学试图给出解释:出现高层云时有冷风锋面过境,有可能形成风雨,“风雨现象还是要看锋面,得听天气预报的,凭借日晕月晕来判断是不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