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松大小蠹
鞘翅目小蠹科动物
西部松大小属于小蠹科切梢小蠹族类昆虫,分布于落基山脉及其以西的北美西海岸,南起加利福尼亚州,北至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基本信息
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小蠹亚科科Scolytidae,切梢小蠹族Tomicini。
分布情况:洛基山脉及其以西的北美西海岸,南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至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寄主植物:一般情况本种只危害西黄松大果松,但在大发生年份本种则能危害松属的其他树种。
危害情况
本种为北美的重要森林害虫之一,喜危害健康立木,很少危害倒木。据估计,由于本种的危害所造成的木材损失每年可达200多万立方米。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0—4.7mm,平均体长约3.5mm,体长为体宽的2.2倍。褐黄色,被短毛。眼纵椭圆形。触角鞭节5节,锤状部4节,其三条节缝相互平行,缝当中向锤端弓曲,第4节极短。额面在两眼以下额的中部凸起,该凸起又被起自颅顶中缝的中沟所纵穿,分成左右对称的两半,两半凸起各有顶峰,好像对峙的乳房。雌虫额面凸起较弱,但形式与雄虫相似。口上突的基部较宽阔,口上突的侧缘分别向额外方倾斜并略抬起,有如一对光滑的小瘤;额表面遍布刻点和颗粒,虽粗而不糙,同时遍布稠密短小的茸毛。前胸背板长小于宽,长度为宽度的0.66倍,背面观背板前缘略狭于基缘而近似梯形,背板前缘中部向后方有弧形缺刻,是为本属的共同形态特征。雄虫背板前端的横缢部分凸起,构成横缢凸带;背板表面光平,有稠密的细小刻点和稠密短小的刚毛,两者的分布均不甚均匀。雌虫无横缢凸带,鞘翅目长度为两翅合宽的1.5倍,并为前胸背板长度的2.25倍;以小盾片为中心两翅基缘分别向前方凸出,形成双凸弧线形,基缘本身向背上方凸起,并有一列规则的锯齿;鞘翅两侧平行向后延伸,尾端收成弧线形。刻点沟不下陷,整个翅面平坦,连成一片,沟间部由多列凸起的小颗粒和凹陷的小刻点所组成,翅前多粒,翅后多点,刻点沟中的刻点浅大,不易分辨。鞘翅斜面的翅缝和第)。沟间部凸起,其余部分低平正常;整个翅面上分布着短小茸毛、平齐而均匀。
蛹与成虫体长相同。颅顶有沟,沟的两侧各有l小额刺,两刺相距较近;翅芽光滑。额端部和中足腿节端部均光滑,腹部第3、4、5、6背板有小侧刺,而第1、2背板没有清楚的背刺和侧刺。
幼虫:幼虫体长稍大于成虫,口上片明显凸起,额部无中突,唇基端部略明显地凹陷;胸节有腹突,腹突上有足垫,腹部末端略横直。
生物特征
在北美西海岸新区较北地区,大多数个体1年1代,少数个体1年1.5代,如在美国西海岸的南端,加利福尼亚州,则能达到1年3—4代,此外年度气温的变化对世代数目也有所影响,成虫一般在5月份出现,其活动的持续时间较长,直到越冬,可能由于个体发育不齐及世代重叠现象所致,以幼虫和成虫两虫态越冬。卵期7天,幼虫期30—35天,在蛹室中老熟幼虫潜伏2—7天方始化蛹,化成虫后潜伏7一14天,任何不利条件均可导致上述各虫态时间的延长。母坑道单纵坑,不太纵直,并常有弧线形分枝,卵产于卵中。孵化后幼虫坑与母坑道垂直分枝而出,起初幼虫局限于树皮内取食,以后子坑道达到形成层与边材的相切之处,化蛹在皮层与边材之间,化成虫后蛀羽化孔直接穿皮而出。
传播途径
近距离靠成虫扩散传播;远距离靠蛀虫木材的远途运输传播。
检验方法
剥树皮采虫以确定木材中的虫口密度,再根据虫口密度和当地口岸条件而采用不同方法处理有虫木材。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危害情况
形态特征
生物特征
传播途径
检验方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