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工程大学地处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唯一一所培养战略导弹部队指挥技术人才的高等军事院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重点院校,军队“
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军队双重建设院校,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士授予权单位之一,被誉为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军官的摇篮。
火箭军工程大学原是一所为地面炮兵培养初级指挥军官的军事院校,前身为西北军区炮兵学校,先后更名为第一炮兵学校、西安炮兵学校、炮兵技术学院、第二炮兵技术学院、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第二炮兵工程大学,2016年1月随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成立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火箭军工程大学占地近1800亩,截至2023年6月,学校98%以上的教员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有教授、副教授324名,博士生导师81名,硕士生导师239名,火箭军导弹专家29名。火箭军工程大学围绕战略导弹武器作战使用与管理维护指挥技术人才培养,以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武器发射工程、作战目标工程等15个生长军官本科专业为主体,巩固提升支撑“侦、控、抗、打、评”体系作战运用的核常导弹高技术学科专业特色。有工学、军事学、管理学3大学科门类,16个本科专业(方向),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
学校历史
火箭军工程大学原是为地面炮兵培养初级指挥军官的军事院校,1951年1月,由西北军区炮兵教导团与第一野战军野炮团合并改编为西北军区炮兵学校。1951年3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炮兵学校。1955年8月,学校迁至西安。
1956年2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炮兵学校。为打破西方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加快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组建步伐,1959年6月,中国共产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学校结束地面炮兵培训任务,以西安炮兵学校为依托,组建炮兵特种技术性质学校,先行培养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人才。为保密起见,沿用西安炮兵学校名称。9月1日,工程一期、技师一期学员开学,标志着中国第一所为战略导弹部队培养人才的高等军事院校诞生。
1963年1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技术学院。1969年10月,学校转隶第二炮兵,12月更名为第二炮兵技术学院。1975年8月,更名为第二炮兵学校。1978年1月,更名为第二炮兵技术学院。1986年6月,更名为第二炮兵工程学院。2011年6月,改建为第二炮兵工程大学。2016年1月,启用火箭军工程大学名称。
办学条件
师资规模
截至2024年5月,火箭军工程大学拥有一支以院士为代表、专家教授为支撑、优秀中青年教员为主体的师资队伍。94.9%以上的教员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现有教授、副教授350余人,硕士生导师200名,博士生导师60名,导弹专家23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专家1名,“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名,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4名,中国科协“求是”奖获得者11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入选者6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对象4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名,全国全军优秀教师6名,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获得者25名,全军领军人才培养对象2名、拔尖人才培养对象3名。有3名教员被中央军委荣记一等功。
教学建设
专业信息
火箭军工程大学共设置了16个本科专业(方向),据官网2023年
招生计划显示,招收的普通高中毕业生类别全部为理科考生。对文理分科的省份,只招收理科类考生,对于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所有招生专业选考科目均为物理,其中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再选科目为化学。
教学中心
截至2023年6月,火箭军工程大学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火箭军工程大学建有工学、军事学、管理学3大学科门类,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军队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1个陕西省“双一流”建设学科、8个火箭军新兴学科方向,承担博士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生长军官等7个层次培训任务。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火箭工程大学与中国多所高校进行合作交流、
联合培养学生、提高学术科研水平。如,2022年9月25日,与
西北大学签署科研合作协议;2023年4月3日,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调研交流,参加关于新兴交叉学科建设、科技创新、高端平台建设的座谈。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6月,火箭军工程大学建有实验室18个,子实验室45个,其中军事科研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军队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军民共建重点实验室7个。
科研成就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先后完成科研课题2000多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2项,军队科技进步奖700余项,专利授权700多项。同时,承担国家“863”,“973”,“173”和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0余项,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和火箭军装备预先研究项目200余项。获得国家和军队优秀教学成果4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190多部。
学术资源
图书馆
火箭军工程大学的数字化图书馆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信息中心机房达到国家B级标准,建成现代化的云数据中心,网络用户终端12000余个。
学报
《火箭军工程大学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火箭军工程大学主管,火箭军工程大学教研保障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期刊创刊于1987年,双月刊,公开发行,全国连续出版物号为CN61—1527/E,重点刊登核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电子工程等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论文,同时刊登反映学科发展的综述性文章,是火箭军唯一一本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是继《长缨》后火箭军又一本进入全军军事学核心期刊培育建设的期刊。
学校文化
校徽
校训
火箭军工程大学的校训为:博学笃志、砺剑图强。
校歌
火箭军工程大学的校歌是《砺剑之歌》,作词者赵明,作曲者冯世全,其歌词如下:
高原雄风卷,上磨利剑,一代代好儿女,走进火箭兵军官的摇篮,中华强国梦,战士魂中牵,绿色校园,燃烧起我们青春的火焰,看雄风浩荡,送火箭上天,千钧霹雳闪耀着我们忠诚的誓言。
高原战旗卷,灞上磨利剑,一代代好儿女,托起火箭兵辉煌的明天,中华强国梦,战士手中圆,神州大地,飞腾起我们生命的火焰,看战旗鲜艳,送火箭上天,万里苍穹回荡着我们和平的誓言。
校园环境
火箭军工程大学位于西安市灞桥区,距市中心约20公里,占地近1800亩。校园东依骊山,西临灞水,绿植覆盖率70%以上,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军首批生态营区。拥有大礼堂、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训练棚、田径运动场、野外导弹综合训练场等教学训练设施,火箭军部队各种型号导弹武器装备。
现任领导
杰出校友
毕业学员中成长为将军的170余人、导弹专家180余人。截至2022年6月,火箭军军师级单位80%以上的军事主官、90%以上的参谋长,导弹旅85%以上的旅长都是火箭军工程大学毕业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