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光绪、
宣统年间,北京出现了两所贵胄学堂:一是1906年5月27日成立的陆军贵胄学堂,位于铁狮子胡同东口路北;另一所是1910年1月1日开考的贵胄法政学堂,位于煤渣胡同东口路北。这两所学校都是为了培养王公大臣及其后代的军事才能而设立的。
1905年1月28日,清政府出使
墨西哥大臣
梁诚提出《请设陆军大学堂、省学堂》奏折,建议设立贵胄学堂,专供王公大臣子弟学习军事。同年10月20日,练兵处、兵部提交了试办贵胄学堂的章程,并获得批准。章程规定,学堂专为王公大臣子弟提供军事教育,办学地点最初选定为
神机营旧署,后因场地限制迁至德公府旧址。
学堂初期担心学生不服管束,因此选择了旗、
汉族中有经验的人担任斋长。但随着学堂的顺利开展,改用了保定武备学生担任斋长。
宣统元年,贵胄学堂的毕业生获得了朝廷的认可,并颁发了毕业证书。
1907年,日本人
服部宇之吉记录了贵胄学堂的情况,指出学堂是为了培养王公子弟的军事能力而设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