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叶枝子花
唇形科青兰属植物
羽叶枝子花(Dracocephalum bipinnatum Rupr.)是唇形科青兰属植物。存在变种短裂,即羽状叶裂只有原变种的一半长。
形态特征
根茎斜,粗5—10毫米。茎多数,常在基部或中部具分枝,高15—30厘米,四棱形,疏被倒向小毛,上部稍密,在叶腋生有极短的小枝。下部茎生叶具长度超过叶片之半的长柄,中部茎生叶具短柄,叶片干时纸质,羽状深裂几达中脉,长1.5—2.5厘米,宽7—12毫米,轮廓卵形至披针形,基部楔形,深裂片3—4对,线形,斜升,长4—8毫米,顶端的长10—14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钝,下面脉上疏被小毛,全缘,或有时具少数小裂片,叶因此为二回羽状分裂。
轮伞花序生于茎顶部2—5对叶腋,约具4花;花具短梗;苞片长为萼的1/4—1/2,倒卵状椭圆形或披针形,基部楔形,被短柔毛及睫毛,边缘的4—8个小齿具细刺,刺长1—2毫米。花萼长14—17毫米,被短毛及睫毛并具金黄色腺点,2裂达,1/2,上唇3浅裂至本身长度1/4—1/3处,3齿阔卵形,几等大,先端具刺,刺长约0.8毫米,下唇2深裂几至基部,2齿宽披针形,先端具小刺。花冠蓝紫色,长3—3.8厘米,外面被短柔毛,上唇稍短于下唇。雄蕊无毛。花期8—9月。
产地分布
产新疆西部,西藏自治区西部;生于山溪石缝中,草原或半沙漠,海拔2500—2600米。苏联克什米尔也有。模式标本采自苏联。在中国具体分布于新疆(天山西部、塔尔巴哈台山、阿拉套山、萨乌尔山)和西藏西部。分布区年降雨量为387.24毫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山区气候特征明显,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光能资源丰富。
繁殖方法
播种:于9月中旬采种,晾干,置阴凉处待播。11月初至中旬,土壤封冻之前播种。状整地,畦长根据地块而定,畦宽1米,利于抚育管理。细致整地,保持播种地平整。行播,行距宽20厘米,播种行沟深5厘米。由于种粒较小,播种时种子与干细沙拌匀下种,播后覆土2厘米,压实。
营养袋:在温室内,1月下旬至2月上均可。营养袋装入配方土,浇透水消毒后第3日点播,每袋播2粒种子20-30天出齐苗。在小苗有三片真叶时可移入大田栽培。
插:在6月下旬苗高达20c厘米即可打插。在1年生或2年生苗采集插穗,采集顶梢长10厘米穗,捆把清水浸泡4-6小时。扦插在全光喷雾条件下进行,可提高扦插成活率。扦插基质为壤土与细炉渣,比例1:3拌匀消毒。扦插株行距为5厘米×10厘米,200株/平方米。扦插深度插入基质内5厘米,插后连续喷雾1小时,让基质与插穗充分接触。扦插后20-25天生根,35-40天可移植栽培。
栽培技术
播后管理:翌年,除去行间杂草,出苗前不能浇水,待苗出齐后,小水浇透。如果春季干早少雨,播种地干裂,可喷灌。
移植:在播种苗高约10厘米时,在阴天移苗栽培,株行距50厘米×50厘米,移栽后浇透水,及时中耕除草。
主要价值
羽叶枝子花以其奇特叶形、美丽花姿、艳丽花色,具有很高观赏价值,在园林绿化中可用于花带、花坛、花境栽培。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产地分布
繁殖方法
栽培技术
主要价值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