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78-1982年,就读于
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
学士;
1984-1986年,在美国南
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哲学系求学,获哲学硕士学位;
1986-1993年,在
芝加哥大学政治科学系求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1993-2004年,在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任教;
2004年,在中山大学政治科学系任教。
社会调查
2005年7—8月,组织完成全国性农村选举与治理调查项目“2005年农村社会问责机制调查”;
2005年11月19-20日,参与国际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转型社会中的公共政策与治理”;
2006年7—8月,组织完成语言、宗教、与
族群和国家认同调查项目
西藏自治区地区的“全球化下语言学习状况调查”;
2007年1月,组织完成“2007年珠三角地区外来工状况调查”;
2007年6月,组织完成语言、宗教、与族群和国家认同调查项目新疆地区的“全球化下语言学习状况调查”;
2008年1月,组织完成“2008年珠三角地区外来工状况调查”;
2008年7—8月,组织完成“广东民营企业抽样调查(2008)”数据分析;
2008年7—10月,组织完成
广东省农村选举与公共物品供给项目“2008年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状况调查”;
2009年1月,组织完成“2009年珠三角地区外来工状况调查”;
2009年3月,组织进行中山大学和
香港科技大学合作项目“香港人在内地:融合的驱动力?”调查项目。
交流访问
2006年,在美国OLD DOMINICS大学召开的《全球华人政治学者论坛》做主题发言,“
选举 and Governance in Rural China: A Survey Study”;
2007年10月4日—7日,参加由中山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作为国内筹办方,法国梅耶人类进步基金会作为欧方组织者共同主办的“2007 中欧论坛”;大会发言的主题,“中欧发展问题的差异性与共同性”(在
布鲁塞尔中欧论坛大会上的发言);小会发言主题,“中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与治理特点”(在
比利时中欧农村小组会上的发言);
2008年3月16日-30日,在
德里大学东亚研究系访问;主题演讲:“中国农村选举与治理关系分析:2005年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英文);
2008年10月,作为OECD农村发展项目的特邀专家,参加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工作部召开的OECD 中国农村政策评论大纲(Rural Policy Review-China)评审会议;
2008年12月,参加由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组织的“2008年中国政治发展南北对话会”学术研讨会;
2008年12月,参加印度社会科学所与
印度管理学院 (India Institute of
管理学) 联合召开的“印度地方治理三十年”学术大会。主题演讲“农村选举与公共治理:2008年
广东省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英文),会后访问了印度WEST BANGAL政府的农村与发展部,并到当地两个村子进行考察;
2009年3月,在美国加州参观、考察工会组织和
集体谈判情况;
研究方向
比较政治学,
理性选择理论与
博弈论应用,转型社会与劳工政治,中国农村选举与社会发展等。
主要著作
著作
• 《地主·农民·共产党》,香港
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
论文
• 《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比较政治学的新视野》,《管理世界》2005年第04期;
• 《从三层博弈关系看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基于某大学城征地案例的分析》,《
中国土地科学》,2006年3期;
• 《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博弈路径选择分析》,《资源与产业》,2006年4期;
• 《"政治学的诺贝尔奖"与当代比较政治学的科学追求——亚当·卓沃尔斯基关于民主与发展的研究介绍》,《开放时代》,2010年8期;
• 《社会主义实践的现代性》,《开放时代》,2012年11期。 、
翻译
人物轶事
•
中山大学政管学院何高潮教授在“三八”节当天送给女性朋友的祝福语是“‘三八’节是一个人类进步的节日”。
• 对于新疆部分地区政府要求年轻人不得留大
胡须、妇女不得蒙面纱等措施,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何高潮教授不以为然。他认为“宗教反恐和文化反恐都是死胡同,要在社会经济政治各方面找到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共存的基础”。笔者也认为,直接干预本质上属于个人自由的着装问题,不仅无助于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反而容易败坏整个政治运动的声誉。
人物评价
何教授丰富的知识储备,幽默的谈吐,信手拈来的案例,精彩的分析,为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应急管理学院师生提供了一场丰盛的知识盛宴。同时,他将学术研究作为一项快乐的事业的这种做学问的态度很值得暨南大学
行政管理/
应急管理学院师生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