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虙在庆元二年成为
进士后,被授予州教授职位。他曾在浙东地区担任帅属,负责监督
新昌县地区的欠款问题。面对当地百姓的贫困状况,他提出应采取温和的方式处理税收事宜,以减轻人民的负担。他的建议虽然没有得到采纳,但他坚持自己的立场。
张虙曾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并改任
太学正。在他任职期间,他批评了一些新晋官员的小聪明行为,认为这些行为可能会损害国家的根本利益。他还提出了保持祖宗治国理念的重要性,得到了皇帝的认可。随后,他晋升为
太常博士和国子博士,在讨论
金朝即将灭亡的情况时,强调了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民心和粮食储备。他认为当时的政策过于急躁,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张虙后来担任了国子监丞、
秘书郎等多个职务,并参与编写了《宁宗会要》。他在教育方面也有贡献,曾任吴、益王府教授,并在庄文府讲解《毛诗》。他还曾因病请求调离京城,出任南康
知府,在那里解决了许多积压的案件,并通过个人捐款帮助地方建设。他还关注农业发展,增加了粮食储备,造福了当地居民。
张虙在晚年继续发挥余热,参与了海防事务的讨论,并在
端平初年被召回京师,担任
国子司业兼侍讲。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推广《礼记月令》的思想,并提出了修建八陵的建议。尽管他多次拒绝了劝讲的职责,但仍被提升为国子
祭酒。他还兼任过
工部侍郎,并在去世前获得了朝廷的追赠。
张虙以其正直不阿的态度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注而著称。他在政治和学术领域都有显著的成就,尤其是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他对政府政策的批评和建议,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高度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