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预期(Inflation expectation),是指人们对未来
通货膨胀水平的一种估计或推断。通胀预期会对当前需求和供给决策产生作用,并以各种方式影响价格总水平。
通货膨胀预期往往不易于
测度,除了
理性预期还会存在非理性因素。研究大多认为预期通胀率是以往CPI的加权求和,国外通胀预期测度方法往往采用证券名义收益利差法,而中国通胀预期主要是适应性的,是公众对以往经验的总结。通胀预期同时具有:“瞻前顾后性”“黏性”和“加速性”三大特征。影响通胀预期的主要因素有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涨及政策的
公信力等。通胀预期可以在没有实际通胀时长时期存在,且不一定导致实际通胀。
管理通胀预期,国际惯用的方法是,为通胀预期找到一个明确目标。通常,通胀目标制可让货币当局利用所有得到的信息来制定
货币政策。
基本概述
预期概念
所谓预期,就是对经济变量未来值的一种预测,通胀预期是指经济行为者对未来
通货膨胀水平的一种估计或推断。在经济生活中,特别是在货币经济中,各个经济行为者的通胀预期会对当前需求和供给决策产生作用,并以各种方式影响价格总水平。
预期概念在
约翰·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将预期分为短期预期和长期预期,认为预期是影响
总供给和
总需求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导致经济波动的决定性因素;他认为就业水平、
货币需求、投资水平以及贸易周期都与预期有关。
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投资证券,是基于
投机获利的动机。Friedman和Phelps强调了预期是经济产出的重要决定因素,并基于
菲利普斯曲线的失业理论的分析上,指出实际的
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是依赖于预期的通货膨胀。Lucas在理性预期假说的基础上,探讨了在给定可获得信息的基础上经济主体如何作出对未来经济事件的最优可能预测。
相关术语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就是“
流通货币”增多而引起的价格上涨。通货膨胀指宏观经济中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升现象,因导致通货膨胀的成因有很多种,通货膨胀也不仅仅只是货币现象,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货币增多而引发的。
度量通胀指标
通货膨胀是一种总体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因此度量通货膨胀的指标也就是衡量价格总水平变动的指标。
宏观经济学用
价格水平来描述整个经济中的各种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总体
平均数,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衡量。常用的价格指数有消费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零售价格指数(RPI),以及GDP平减指数。
由于CPI最能反映居民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支付的服务费用价格变动的总趋势和程度,因此作为
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被大部分国家所采纳。从CPI中剔除食品和能源的价格,就得到了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因为食品和能源价格最容易受到异常因素的影响而异常波动,因此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比消费者价格指数更平稳。GDP平减指数是指某时期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也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价格变动程度。
形成机制
通货膨胀预期往往不易于
测度,因除了
理性预期还会存在非理性因素,这些将会对居民消费、投资等方面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未来的真实
通货膨胀率。通胀预期的测度及形成机制仍然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也是难点。已有研究大多认为预期通胀率是以往CPI的加权求和,而中国通胀预期主要是适应性的,是公众对以往经验的总结。国外通胀预期测度方法往往采用证券名义收益利差法,将期限较长的债券名义收益率减期限较短的债券名义收益率作为预期通货膨胀率。
类型
通胀预期有
适应性预期和
理性预期之分。适应性预期,即预期是在总结过去经验基础上所形成的,预期将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理性预期学派提出,经济行为者将最大限度地利用可获得的信息,消除产生预期误差的系统性来源,避免为预期误差付出高昂的代价,即经济行为者对未来通胀的预期是理性的。
特征
关于通胀预期的具体特征,
M理论中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看法:
上述三种预期特征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中,黏性预期强调形成通胀预期的不完全理性与通胀预期形成后的
惯性;适应性预期强调亲身体验与以往经历在通胀预期形成中的作用;理性预期强调通胀预期的
完全理性。
现实看,通胀预期同时具有:“瞻前顾后性”“黏性”和“加速性”三大特征。“瞻前顾后性”指通胀预期的形成既与预期者的以往通胀经历有关,又与他们对当前形势的前瞻判断分不开。“黏性”指通胀预期形成后的变化过程比较缓慢。除“瞻前顾后性”和“黏性”外,通胀预期还具有“加速性”特征,即在特定条件下(如物价上涨程度超过最近一次通胀的最高值或政府承诺过的目标值),通胀预期会因此加速。“加速性”意味着公众或企业在作出通胀预期决定时是不完全理性的。“加速性”还能使通胀预期成为实际通胀的独立原因。上述三个特征,对通胀预期管理有重要意义。
影响预期的因素
一项针对25个市(地)12000户居民与1350户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影响通胀预期的主要因素如下:
收入水平
调查发现,被调查者收入越低,其通胀预期越强。分析表明,导致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低收入者的
恩格尔系数较高,食品等基本生活支出在其支出中占比较高。而食品在CPI中占30%左右的高权重,是影响CPI变动的主要因素。因此,食品价格上涨会显著影响低收入者的通胀感受。相反,高收入者比较关注的消费品,如
家庭轿车的价格一直呈下降趋势,因而他们的通胀预期相对较低。
受教育程度
被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越低,其通胀预期越强。分析表明,这是由于受教育程度影响被调查者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判断能力与对政策的解读能力。如当回答对“某报纸说:只要票子发多了,物价就一定上涨”的看法时,学历在大专以下的认同者占78%,学历为本科的认同者占46%,学历为研究生以上的认同者仅占15%。
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涨
尽管房地产价格变动未纳入CPI,但调查发现,国务院连续出台旨在遇制部分地区房价上涨过快、抑制投资(
投机)性购房需求的政策之后,70%的被调查者的通胀预期有所下降。
以往的通胀经历
调查发现,受上一轮物价上涨的影响,七成被调查者将日常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看做
通货膨胀的先兆。这个结果也印证了通胀预期具有“顾后性”特征。
企业的行业属性
如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企业认为未来有一定程度或较大程度通胀的比例合计占71.2%。房地产企业认为未来有一定程度或较大程度通胀的比例合计占65.3%。处于产业链末端的一般加工制造业、普通零售业认为未来有一定程度通胀或较大程度通胀的比例,分别为55.5%和63.4%。其他行业认同未来存在通胀的比例,低于50%。分析表明,通胀预期较高的企业多属于垄断行业。它们通胀预期较高是因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较强的定价能力。这个结果与经济学原理一致。
政策的公信力
调查发现,当被调查者对
宏观调控力度预期较大,对调控效果预期较高时,他们的通胀预期就较低。这个因素也印证了通胀预期具有“瞻前性”特征。
通胀预期与通胀的区别
通胀预期与实际通胀有着明显区别。通胀预期可以在没有实际通胀的时候较长时期存在,并且不一定导致实际通胀。通胀预期既不是实际通胀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通胀预期是对实际通胀的“想象”,但想象不等于现实。
通胀预期与实际通胀又有密切联系。主要表现为:通胀预期通过影响货币供求,导致货币总量上的过多或结构上的过多,或二者兼而有之,从而为实际通胀创造了必要条件。货币学派代表人物
米尔顿·弗里德曼有句名言,“
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这并非意味着货币过多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而是说通货膨胀的实际发生需要足够的货币配合才行。
管理通胀预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
货币政策执行理念发生了重要变化,"出其不意"的货币政策逐渐让步于更加透明的货币政策,预期的引导与管理成为了
中国人民银行政策框架的的核心要素。
2008年
金融危机之前,学界关于央行预期管理的讨论主要围绕货币政策本身展开,如央行沟通行为、政策
惯性如何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的思路是通过考察预期管理手段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来探讨预期管理在货币政策中的重要性。
直到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才开始直接关注央行预期管理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央行的沟通行为有助于降低
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减少金融波动。由此可见,厘清央行预期管理的金融稳定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管理通胀预期,国际惯用的方法是,为通胀预期找到一个明确目标(即名义锚),把在一定时期达到某一通胀率(或通胀率区间)作为唯一目标,即通胀目标制。通常,通胀目标制可让货币当局利用所有得到的信息来制定
货币政策。
在中国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发布的《2011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把“稳定物价和管好通胀预期”列为了货币政策的关键。由此可见,央行十分重视通胀预期的管理。通常,央行在运用提高
存款准备金率等
货币政策工具的同时,会继续运用利率等价格调控手段,调节资金需求和投资储蓄行为,以管理通胀预期。换言之,利率工具是央行管理通胀的最有效手段。2011年以来,央行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发行央票、启动
正回购、加息以及人民币升值等措施抑制信贷投放规模,调整货币信贷结构,从而加强通胀预期管理。
影响
如果通胀预期是基于对
实体经济复苏的信心产生的,就有利于经济恢复。通胀预期被视为恢复公众投资与消费信心的积极因素。现实地看,人的行为是
有限理性的,容易受信心影响。如果缺少信心支撑,经济复苏就较迟缓;而有了足够的信心,就会产生巨大的
乘数效应,推动经济重新步入良性运转轨道。政府投资就能引导民间投资,扩大民间消费。
相反,如果通胀预期是由于人们对实体经济的信心不足,从而寻求资产保值或追逐资产买卖价差,就会影响民间投资与消费的真正启动,阻碍经济的复苏,严重的还会导致滞胀。对通胀率的预期往往是决定性的。较低的通胀率预期般不仅不会损害经济运行,而且可能有助于投资与消费。而较高的通胀率预期则会引起社会恐慌,导致错误的投资与消费决策,并加剧实际通胀。
一般来说,一旦消费者和投资者形成强烈的通胀预期,就会改变其消费和投资行为,从而加剧通胀,并可能造成通胀螺旋式的上升。比如,当听说股票涨得快比较赚钱时,一些人就会去买股票,结果推动股票价格上升,且上升速度快于
存款利率的提升。此时,一些未买股票的人,就会将存款从银行提出,去购买股票。通胀预期引发的对某产品或资产的需求会直接导致该产品或资产的价格加速上涨,而这些产品或资产的价格一旦形成上涨趋势,就会进一步加剧通胀预期,从而加大购买需求,导致通胀的螺旋式上升。房价一路飞涨,也是由于这个行业比较赚钱,很多人预期房价涨得快,认为有利可图导致。管理好通胀预期对于控制物价上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