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蔀通辨》由明代学者
陈建所著是一部旨在揭示学术流派分歧的作品。全书分为前编、后编、续编、终编四部分,各部分又细分为上、中、下三个小节。作者通过引用《
朱子文集》《语类》《年谱》等文献资料,对
朱熹、
陆九渊以及佛教思想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比较。
《学蔀通辨》共十二卷,由明朝学者陈建撰写。书中详细探讨了朱熹、陆九渊的思想差异及其与佛教的关系。陈建在嘉靖戊申年的自序中提到,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明确真理,揭露学术上的三种错误观点。前编主要阐述朱熹与陆九渊早期思想的一致性和后期的不同之处;后编则揭示了陆九渊表面上
儒家实质上佛教的观点;续编分析了佛教思想对人的迷惑性;最终,作者强调了圣贤
正统学说的重要性。
《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指出,《学蔀通辨》虽然批判了
陆九渊的思想,甚至将其描述为疯狂,但这并不意味着
陈建的论述是公正的。事实上,
朱熹与陆九渊之间的争论主要是由于两人性格不合所致,而非陈建所说的恶意攻击。此外,陈建在书中使用的语气也能反映出他的修养水平。
这一卷记载了朱熹早年曾涉猎禅学,与陆九渊尚未相识时即持有相似的观点。到了中年时期,朱熹才意识到这些观点的问题并回归
正统。具体来说,朱熹生于
赵构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九月甲寅日,而
陆九渊则出生于
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二月乙亥日。陆九渊在少年时期表现出非凡的智慧,他曾向父亲询问天地的边界问题,得到启发后,认为自己与
宇宙都是无穷尽的存在。这种对于宇宙的理解,实际上反映了禅宗的顿悟观念。然而,
陈建在此卷中并未直接批评陆九渊的禅宗倾向,而是留待后编进行更深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