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自然增长率
反映人口再生产活动的综合性指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指标,对人类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用千分比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反映的是人口自然增长的程度和趋势,是制定人口计划的重要指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两者之间的相对水平, 影响因素既有政策性因素如计划生育的实施,又有非政策性因素如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及医疗卫生等因素。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对比关系大体分为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三种类型,并分别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相对应。根据2016年12月30日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国“十二五”期间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5‰左右,2015年末总人口为13.75亿人。预计人口总规模增长惯性减弱,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目标为4.5亿人左右。
进入20世纪后,全球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在1960年前后,全球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峰值,年增长率在2.2%左右,此后逐渐下降,并将在2087年左右进入负增长阶段。从国家/地区层面来看,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几乎都分布在非洲。截至2022年,全球共有6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3%,皆位于非洲。
定义
人口自然增长率反映的是人口自然增长的程度和趋势,是制定人口计划的重要指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用千分比来表示。
人口自然增长是人口出生和死亡二者相互抵消的结果,人口自然增长率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两者之间的相对水平。
计算公式
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影响因素
直接影响因素
人口出生
育龄妇女人口状况既包括育龄妇女总人数,也包括育龄妇女内部的年龄及其他方面的结构。由于中国人口的城乡二元结构特点和推行计划生育的特殊国情,还特别需要考虑育龄妇女的城乡结构与孩次结构。比如,尽管城乡妇女一开始都是从没有孩子的状况进入婚育年龄的,但是随着生育进程,城镇妇女会有更大比例只生一个孩子,有两个及更多孩子的比例极小;而农村妇女中只生一个孩子的比例会相对较低,有两个孩子的比例则相对较多。
与上述育龄妇女相应年龄、城乡、孩次等特征相应的特征组生育水平,即相应的城乡一年龄一孩次别的生育率。这些具体生育率可以概括为一个总体生育率,比如根据系列年龄别生育率可以直接加总计算出总和生育率。
许多其他人口和社会因素也会影响到出生,除了已经提到的城乡因素,还有婚姻、教育、收入、民族、文化传统等各个方面。但是,对于全国人口发展进程的研究和预测而言,按年龄、城乡、孩次等特征统计育龄妇女人数与相应生育率是最基本的要素。
人口死亡
死亡的基本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和城乡三种属性。类似于出生,死亡研究也要从这三个因素的交互分组的人口规模、结构及相应死亡率来人手。死亡的反面就是存活,根据年龄别死亡水平可以计算出相应的年龄别存活率,而所有年龄的存活率又可以进一步概括计算为人口预期寿命,通常区分男女分别计算,如果有条件则可以进一步划分城乡来分别计算。
出生与死亡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方式十分不同。每年出生都是从0岁进入人口的,所以总是先影响到人口年龄结构的底部。而死亡则发生于人口的所有年龄上,只是不同年龄的死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死亡对于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比较复杂,我们将在随后的研究中逐步展开。
间接影响因素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既有政策性因素如计划生育的实施,又有非政策性因素如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及医疗卫生等因素。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对人口自然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决定了人口的增殖条件和生存条件,通过改变人口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在现代生产力水平下,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往往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工业化与城镇化因素
工业化与城镇化因素也是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一大经济因素工业化与城镇化呈正相关关系,前者是后者的主要推动因素之。伊斯特林等人认为,“城市化促进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从而会冲击传统婚育观念; 同时就业竞争和生活不安定会促使进城人口推迟婚育年龄; 人们脱离乡村转变到城市生活比较容易接受生育控制等。
农业人口因素
农业人口是与城镇化一个相对的概念,一般认为农业人口与人口增长呈正相关关系,由于农村生活条件、社会保障等问题使得农村养儿防老观念严重,因此农业人口比也是影响生育率的重要因素。
文化水平和医疗卫生因素
文化水平和医疗卫生因素更多地影响人们的生育观和人口的死亡率,进而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随着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自身及其后代各项素质的提高,少生优育,把有限的收入用于将子女培养成具有更高科学文化素质的现代人。因此采取节育措施成为影响生育率的重要因素。医学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使得因各种疾病致死的死亡率下降,从而降低人口死亡率,同时对实行优生优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全球影响
全球概况
进入20世纪后,全球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在1960年前后,全球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峰值,年增长率在2.2%左右,此后逐渐下降,并将在2087年左右进入负增长阶段。
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相关。出生率下降,又表现为生育率下降,即每位育龄女性生育子女的数量下降。据观察,在21世纪中期,全球每位育龄女性平均生育5名孩子。到了2022年,生育率已缩减一半,而在本世纪末,生育率将低于2,即每位育龄女性平均生育孩子的数量将低于2个。
生育率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简单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生育率便越低。以部分国家为例,埃及1950年每位育龄女性平均生育7名孩子,而到2019年,随着埃及人均GDP翻了约17倍之多,生育率也不断下降,每位育龄女性平均生育3个孩子。韩国也是生育率下降幅度较为明显的国家。1953年,韩国每位育龄女性平均生育约6个孩子,而到了2019年,韩国人均GDP翻了17.23倍,生育率也下降至1以下,即每位育龄女性平均生育孩子数量不到1个。非洲大部分国家由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人均GDP不足5000美元,生育率较高,大部分非洲国家每位育龄女性平均生育孩子数量在4个以上。而这也是为什么非洲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原因。而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每位育龄女性平均生育孩子数量在1至2个之间。
各大洲情况
截至2022年,非洲的人口增长率最高,仍达到2.73%,其次是大洋洲亚洲南美洲北美洲的人口增长率相近,在0.55%左右(包含人口迁移变化)。
欧洲已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在2021年左右,欧洲的人口增长率降至-0.14%,该年欧洲总人口减少104万人。在2063年前后,欧洲人口增长率将降至最低值,为-0.428%,平均每年人口将减少288万人左右。
亚洲人口增长率的峰值为2.67%,在1964年前后。此后人口增长率开始下降,在2056年前后,亚洲人口将进入负增长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2100年降至-0.45%,预计当年减少2091万人。
南美洲也在2056年前后进入人口负增长,2100年预计人口增长率为-0.496%,当年将减少212万人。
从国家/地区层面来看,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几乎都分布在非洲。截至2022年,全球共有6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3%,皆位于非洲。
指标应用
进行经济社会分型
从世界各国人口发展史看,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对比关系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并分别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相对应:
传统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组成的“高高低”型,是经济社会现代化前存在的情形:无法控制的死亡和生育,较高的死亡率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较高的出生率,以此形成人口的低增长率,保证了人口增长的稳定性。
过渡型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人口自然增长率组成的“高低高”型,是经济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情形:伴随更为先进的公共卫生方法、更为健康的饮食、更高的收入和其他进步,死亡率显著降低,但同时却没有带来出生率的同时下降,二者之间日渐加大的差异导致了人口的高速增长。
现代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组成的“三低”型,是经济社会现代化较高发展阶段出现的情形:发展的结果造成生育观念的转变,最终导致生育率的下降,人口增长在一个新的层次上实现协调。
制定人口发展目标
人口增长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适度的人口自然增长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水平。因此,在现代化进程的测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监测中,作为一项反映着人口发展方面的指标,需要确定合适的目标值。
国际
英克尔斯现代化标准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标准为1%以下。
中国
2016年12月30日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国“十二五”期间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5‰左右,2015年末总人口为13.75亿人。预计人口总规模增长惯性减弱,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目标为4.5亿人左右。
广东省确定的广东现代化指标体系中,人口自然增长率作为人口控制的子指标,目标值为5%以下,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承载的能力;江苏省制定的江苏省现代化指标体系中,人口自然增长率目标值为7‰;浙江省制定的浙江省现代化指标体系中,人口自然增长率目标值为5‰;深圳市制定的深圳市现代化指标体系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目标值为10‰;大庆市制定的大庆市现代化指标体系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目标值为3‰。可见10‰应是中国人口控制的临界值。
各国情况
中国
2023年1月,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较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这是中国人口自1962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宋健将我国人口负增长归为生育主导型负增长类型,主要原因是在低死亡率条件下出生率更低,需要出生率上升才能恢复正增长。
2024年1月17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111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
目录
概述
定义
计算公式
影响因素
直接影响因素
人口出生
人口死亡
间接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
工业化与城镇化因素
农业人口因素
文化水平和医疗卫生因素
全球影响
全球概况
各大洲情况
指标应用
进行经济社会分型
传统型
过渡型
现代型
制定人口发展目标
国际
中国
各国情况
中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