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唐初,
李世民被囚南牢,罗成去探视,遇齐王
李元吉。李元吉为了除李世民心腹,故意保荐罗成随同出征。罗成连连打败了数名敌将,李元吉反责怪他没有生擒敌首
苏定方,棍责四十,又逼罗成出战。罗成苦战归来,城门紧闭。罗成义子
罗春于城头上暗告李元吉有心陷害,罗成咬破手指写了血书交罗春,誓死歼敌。结果中了苏烈之计,马陷淤泥河中,被乱箭射死。
笔者在
梅兰芳大剧院看了一出久违于京城舞台的好戏——
京剧叶派
小生最为著名的代表作《罗成》。《罗成》是参加
北京京剧院举办的“魅力春天——全国青年京剧演员擂台邀请赛”中的唯一一出以小生为主的剧目,为日渐式微的小生
行当“出场发言”,尤为可贵。
选择《罗成》这出戏,同时还要参加中国京剧节,可以说
云南省京剧院眼光独具,而且是具有一种逆新编剧之时尚、反大制作之潮流的独到而“狠毒”的眼光。这种“独”“毒”表现出一种对民族文化艺术的清醒认识,他们是站在保存民族文化精髓和发扬国粹艺术的高度来看待这出戏的排演的。为什么这么说?中国京剧节的参赛剧目要求是新近创作的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而作为加工整理后的京剧流派剧目,《罗成》的参赛资格无疑将会呈多之态势,有可能仅作为展示剧目,但是云南省京剧院还是站在时代的视角上将《罗成》这样优秀的流派传统剧目大力推出。这种作为,不是以剧目获奖为政绩工程的一时之见,而是真正为京剧根脉文化的传承和本源艺术的流传做实事,是坚守京剧艺术本体的适时举措。
《罗成》是为将京剧
小生艺术推向高峰做出了历史贡献,为京剧叶(盛兰)派小生艺术创派、成派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一出戏。从
京剧演出史上看,有一折传统的小生
折子戏《
罗成叫关》。这折戏历史悠久,历代小生能以演此剧而显示自己唱功的卓越,换句话说,不是每一个小生演员都能演出该戏的。从如今留下的资料看,
德珺如、
朱素云、
姜妙香、
俞振飞都演出过此剧。上世纪40年代,以折子戏《罗成叫关》为核,
翁偶虹、
王连平增头续尾,编撰成全部《罗成》。
叶盛兰这位京剧史上唯一以
小生挑班的演员,每到一地演出,必以《罗成》打炮而座中必满,红遍大江南北,直到上世纪70年代告别舞台。
叶少兰“文革”后又在翁偶虹的帮助下,增加“不平则鸣”一场,使罗成的形象更为丰满突出,在北京、
上海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演出此戏,“红而发紫”(俞振飞语),均获
盛誉。可以说,《罗成》也是一出体现小生艺术的源流、传承、嬗变,具有极高历史资料价值、艺术传承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的流派代表剧目。
此次的《罗成》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首先是剧本经过叶少兰的整理后加入“南牢探监”一折,与“不平则鸣”形成呼应,使罗成铁肩担道义、精忠报国家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意志得到更为集中的表现,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主题思想更为鲜明,戏剧结构严谨,情节交代完整。
其次,该剧的主演是叶派第三代弟子、
云南省京剧院的副院长
朱福,其表现使人眼前一亮,应该说,超过了他以往塑造的角色。他的扮相更为妥帖并有英武气,角色的身份感和人物的分量感把握得准确,心理的外化和身段的舞蹈化结合得恰到好处。如“南牢”一场的下场身段,交错扔水袖、转身、双翻水袖、抬腿亮相下,很好地表现了罗成此时离开的急切与对秦王李世民的敬重、不舍之情。再如大帐的下场,绕袖、双抓袖背手、抬腿吸腿、踢襟亮相等一组动作,把罗成的强忍愤怒和马踏番营的决心表现得分量十足。简短的念白极准确生动地表现出人物在规定情境中的情绪和心理活动,如咬牙切齿、强忍怒火和非己所愿的一个“是”字,陷入绝望、蒙冤难忍“搬兵求救”的“救”字,处理绝妙,深深地感染了观众。
这出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正如本戏的剧本整理、导演、
主教老师
叶少兰所说,“大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就笔者浅见,罗成的悲惨结局是政治阴谋和性格悲剧的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体会其性格中的孤傲
高邈,将更有助于准确生动地塑造其人物形象。此外,角色的深度揣摩和细节刻画上还需要下更大的工夫,嗓音和体力继续强化训练,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地胜任这出重头戏的演出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