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定王陵始建于1404年,至1414年建成。位于河南省禹州市
无梁镇老山坪东麓,是
朱元璋第五子、
朱棣的弟弟
朱橚的陵墓。
周定王陵坐西向东,是一处由砖、石建成的地下宫殿建筑群,墓室凿山起券,由甬道及前后及配殿组成,纵长约40、宽34米,总面积1970平方米。前殿长12.33、宽9.58米,左右各为两配殿,
寝殿长9.57、宽25.7、高15米。距周定王陵右侧一里左右,有一
妃子墓,俗称娘娘坟,墓室距地面约10米,主体结构是用砖,石建成环廊形穹窿顶洞,酷似“黄罗伞”盖,在“环”的外壁周围分置着距离
相等的十七个单体墓室和一个与墓室形状一样的墓门。周定王陵其建筑时间长达十四年。周定王陵大约在李自成农民军由禹州东进转攻
开封市后,
汝州市土匪武刚屠禹至
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之间被盗掘。
清代,官府组织士绅及人力填埋。1938年,乔老汉发现
周定王陵墓门。1958年夏秋间大雨,盗洞塌陷墓室被发现,由
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2017年,周定王陵被评为第三批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周定王陵始建于1404年,至1414年建成,其建筑时间长达十四年。周定王陵大约在李自成农民军由禹州东进转攻
开封市后,
汝州市土匪武刚屠禹至
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之间被盗掘。
清代,官府组织士绅及人力填埋。
1938年,王家村有一位名叫乔黑的老汉在具茨山老山坪东麓一处缓坡前犁地时,牛的一条腿蹬进一个窟窿。将牛腿拔出后,乔老汉把牛鞭杆伸进窟里,却探不到底。于是,乔老汉找来村里的年轻人,将洞一点点挖开,发现原来是个墓门。乔老汉所犁之地实则为
周定王墓前甬道。人们打开一个个石门,走进墓的大殿,却发现墓室上方有盗洞。1958年夏秋间大雨,盗洞塌陷墓室被发现,由
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2017年,周定王陵被评为第三批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周定王的陵墓区,左边是青龙岭,右边是卧虎山。陵墓区的主峰朝向是坐北向南,山岭向左右两边弯曲延伸,形状就像一把椅子。周定王的墓处在这像椅子一样的地形环抱之中。站在
始祖山的老山坪上远望,东南方向是
豫东平原,左右两侧,山岗逶迤起伏,犹如大鹏展翅。由于
龙虎山的地形地势非常符合
中原地区传统的“枕山面屏,气聚风藏”的风水理论,是一处难得的风水宝地,故此,明代
周定王选此地建其墓及其
妃子墓。
其陵墓坐西向东,是一处由砖、石建成的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地下宫殿建筑群,被专家们誉为十三陵的缩影。墓室凿山起券,由甬道及前后及配殿组成,纵长约40、宽34米,总面积1970平方米。前殿长12.33、宽9.58米,左右各为两配殿,
寝殿长9.57、宽25.7、高15米。
位于周定王陵右下方400米处,有王妃陪葬墓,俗称“妃子墓”。坟墓距地面10多米深,是一组造型奇特的地下墓室建筑群。用砖、石拱券成环廊穹隆顶洞,酷似一把撑开的伞,中间伞把是极粗的穹隆柱,直径11.4米。伞的外侧即拱廊外壁,修建有17座等距离、同规模、同样式单体墓室,墓室门均朝向中间的穹隆柱。17个墓室各葬一名女性,都用木棺和绿色琉璃外椁。
朱橚(1361年-1425年),他是
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也是
朱棣的胞弟。在
洪武三年,朱橚被封为吴王,到了洪武十一年,改封为周王。洪武十四年,他前往开封就藩。洪武二十二年冬天,朱橚因擅自离开封地前往
凤阳县秘密会见岳父
冯胜而获罪,被明太祖朱元璋下令迁往
云南省。在洪武二十四年底,他获准回到开封。在之后的三十多年时间里,朱橚组织编著了《保生余录》《
袖珍方》《
普济方》以及《救荒本草》等作品,为
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他的封国是周,死后谥号为定,所以被称为
周定王。
自周定王墓地宫边缘向东延伸150米处,向南延伸至150米处,向西延伸至150米处,向北延伸500米至地宫后山金字石处为陵保护范围。自妃子草地宫边缘向东、南、西、北各延伸150米为保护范围。
自周定王墓保护范围东边缘向东延伸250米,自周定王墓保护范围南边缘向南延伸100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自
妃子墓保护范围四周边缘向外各延伸10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周定王陵,其建筑面积是历代藩王中最大的一个,被专家喻为
明十三陵的缩影。其王妃陪葬墓距周定王陵0.5公里,是
中原地区迄今发现的独一无二的环形墓冢,酷似“黄
罗伞”盖式地下建筑,在环形建筑外壁周围分置着距离
相等的17个单体墓室和1个墓室形状一样的墓门,被誉为明代地下建筑精品,截至2014年,全国发掘的墓葬建筑中也是罕见的,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建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