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矿物学
磁性矿物学
磁性矿物学是一门研究岩石中磁性载体矿物的成分、晶体结构、磁学状态及其随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变化的科学。
历史沿革
磁性矿物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的磁性矿物——磁石,也称为“磁铁”——磁铁矿中原地区古代发明的磁罗盘就是一个典型的磁性矿物应用实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到了19世纪中叶,人们开始认识到岩石中含有磁性矿物的现象,并对其磁学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构成岩石的大部分矿物是非磁性的,只有少数如铁、钛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等能够赋予岩石稳定的剩磁。
特性
磁性矿物学的研究主要建立在铁磁学的基础上,通过对矿物成分、颗粒大小与形状、氧化程度、磁畴结构等因素的观察和研究,探讨矿物的磁学状态及其变化规律。常用的磁学特性参数包括磁化率、饱和磁化强度、矫顽力、居里点等。自然界中常见的磁性矿物主要包括铁钛、铁锰氧化物及氢氧化物、铁的硫化物以及铁、钴、镍、合金等。这些矿物的磁学状态可分为铁磁性、反铁磁性和铁氧体性等多种类型。其中,铁氧体性的磁铁矿磁赤铁矿表现出较强的磁性。磁性矿物在不同物理、化学条件下的变化会影响其磁性特征。例如,火成岩中的磁性载体主要是钛磁铁矿和铁赤铁矿,而月球岩石的磁性则与所含铁及其合金相关。深海沉积物的主要磁性载体也是钛磁铁矿。陆地沉积岩的情况更为复杂,因为它们通常由多种岩石的碎屑沉积而成。最新的研究表明,一些大陆和海洋沉积物的主要磁性载体可能是细菌磁铁矿。此外,磁性矿物可以通过自生和成岩作用形成,但总体上,岩石的稳定剩磁主要来自磁性矿物颗粒。
研究方法
磁性矿物学的研究方法经过多年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现代技术允许使用光学及电子显微镜来观测磁畴结构,穆斯堡尔谱可用于确定含铁矿物的氧化状态。其他常用的技术还包括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化学分析等,用于矿物成分的鉴定。磁性矿物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对于磁学、古磁学、岩石磁学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至关重要,还在磁性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磁盘、盒式录音磁带等产品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就是立方晶系磁赤铁矿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特性
研究方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