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高16米;树皮灰白色;幼枝密被淡黄褐色星状短柔毛。叶薄革质,圆形或倒卵状圆形,直径6-11.5厘米,或宽略过于长,顶端圆形或截形而有凸尖,基部截形或圆形,在顶端的两侧有粗齿2-3个,上面沿主脉和侧脉被淡黄褐色短柔毛,下面密被淡黄褐色短柔毛,侧脉5-6对;叶柄长4-4.5厘米,被毛。
蒴果倒卵状矩圆形,有5棱,长3-4厘米,顶端圆形,被淡黄色短柔毛和灰白色鳞;种子连翅长约2.5厘米,翅膜质,褐色,顶端斜钝形。
分布于中国广西
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南地区成斑块状分布,主要集中在
防城区的那梭、那良、那侗等几个乡镇,地理位置为北纬21°45'-21°47',东经107°50'-108°07'。
生长于海拔1000米的山上。零星分布于北
热带季节性雨林中,属
乔木中下层的偶见成分,弱阳性树种。所在地年平均温22℃,1月平均温14.9℃,极端最低温可达0.9℃,年降水量2784毫米。土壤为赤红壤,pH值为4.5-5.5。
在果实成熟期即10月底至11月上旬及时采收
蒴果,此时,果实由绿色转变成棕褐色,要保证在果实开裂前采收。过早采收,种子未完全成熟,活力较差,过晚,果实成熟后果皮裂开种子被大量吹落,且虫害加重。采收后可剥出种子即刻播下,也可将果用竹筐或编织袋装好,放置干燥通风处,让果壳自然开裂后再播种。
选取细河沙为基质,种子间距为1厘米×1厘米,播后一直保持基质湿润状态。粗齿梭罗的种子休眠期约为2个月,最适宜播种期为春天,2月底到3月在温度一般不低于15℃时播种,不仅发芽率提高,发芽时间也大大缩短,所以最好不要随采随播,早播不仅增加了护理工作,且幼苗要承受冬天的低温危险时段。从播种的地点来看,只要温度合适,在中国广西北部也可以很好地萌发生长。
从野外带土挖取高度在0.6米以下的幼苗,迁移到红壤或
腐殖质土壤中。移植时剪掉叶片,仅留下半片到一片即可。粗齿梭罗幼苗喜生于较荫的环境下,可人工覆盖遮荫网,也可植于其它树下,光照在30-40%之间均可。移植栽培过程中,要避免干旱和强烈光照,待长出新叶新枝后,适当增加光照(60-70%之间)有利于加快其生长,但也不能完全暴露于光照下,否则叶片萎缩变黄,虫害也将增多,生长将十分缓慢,甚至导致死亡。
中国广西
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应从速开展调查,弄清粗齿梭罗是否灭绝,如有发现,应加强保护,并引种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