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星等(Absolute
星等,M)是假定把
恒星放在距
地球10秒差距(32.6光年)的地方测得的恒星的亮度,用以区别于
视星等(Apparent magnitude,m)。它反映
天体的真实发光本领。此方法可把天体的光度在不受距离的影响下,作出客观的比较。如果绝对星等用M表示,视星等用m表示恒星的距离化成秒差距数为r,那么M=m+5-5lgr。
通过假设将所有天体放置在距离观测者的标准参考距离处,可以用星等直接比较它们的亮度。与所有天文上的
星等相同,可以为对应于指定
滤波器频带或通带的不同波长范围指定绝对星等;对于
恒星,通常引用的绝对星等是绝对
视星等,其使用光谱的光学V带(在UBV测光系统中)。
物体越亮,其绝对星等的数值越小。两个
天体绝对星等相差5,那么光度相差100倍,并且n个绝对星等的差对应于100(n/5)的光度比。例如,绝对星等的恒星M=3将比在V滤波器频带中测量的绝对星等的恒星M=8的亮度大100倍。光度高的天体可以具有负的绝对星等值:例如,
银河系的绝对B星等值约为-20.8。
天体的绝对热
星等表明其在所有波长上的总光度,而不是在单个
滤波器频带中,如在
对数幅度标度上表示的。为了从特定滤波器频带中的绝对星等转换为绝对热星等,应用热改正。
对于
太阳系系统
天体,光是反射的太阳光,我们使用定义不同的绝对星等(H),基于一个天文单位的标准参考。
绝对星等:由于目视星等并没有实际的物理学意义,于是天文学家制定了绝对星等来描述星体的实际发光本领。假想把星体放在距离10秒差距(即32.6光年,秒差距亦是
天文学上常用的距离单位,)远的地方,所观测到的
视星等,就是绝对星等了。通常绝对星等以大写英文字母M表示。
在测量恒星与星系的绝对星等,标准距离设为10秒差距,约32.616光年或300兆公里,此时该
天体的
视差值为0.1"。在定义其绝对星等时,必须指定要测量哪一类型的
电磁辐射如果按其释出的能量计算,其结果会称为辐射热强度。星等值越低,代表天体越亮。绝对星等和视星等,可以通过视差(距离)换算。
由于距离较远的原因,许多恒星的绝对星等要比其
视星等低(亮)很多;而有些恒星由于距离我们较近的原因,其绝对星等会变大(暗)很多。
恒星的绝对星等的范围通常在-10到+17之间。
星系的绝对星等通常更低(亮),例如,椭圆星系
M87星系的绝对星等为-22。
参宿七的视星等+0.18,距离773光年,则其绝对星等为:
南门二的视差0.750",绝对星等+4.37,则其视星等为:
对于
行星,
彗星,
小行星等非
恒星天体来说,它们的绝对星等定义是完全不同的。恒星的绝对星等定义对其不适用。此时,绝对星等被定义成天体在距离
太阳和
地球的距离都为一个天文单位(au),且相位角为0°时,呈现的
视星等。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只是为了计算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