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山街道,
长清区下辖街道,地处长清区中部。五峰山街道行政区域面积56.04平方千米。2011年末,五峰山街道辖区总人口31613人。
历史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后,为山在区和汉卢区的一部分。
1949年,为第三区和第七区的一部分。
1958年,称黑峪乡,秋,建五峰公社。
1961年,恢复长清县后,还属长清县。
1962年,并入马山公社。
1976年,复建五峰公社。
1984年,撤公社建五峰山区。
1985年,改建五峰山乡。
1995年,改置五峰山镇。
2003年4月,改设五峰山街道。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五峰山街道下辖41个行政村:东马、小庵、石窝、东洋河、西洋河、庄南山、庄家庄、北宋庄、徐南山、王峪、北套、讲书院、宋村、西马、黑峪、
官庄镇、西沟、展庄、西菜园、东菜园、西黄、北黄、东黄、润玉泉、会字峪、陈主、李店、高庄、三官庙、兴隆、赵庄、后太平、张庄、葛条峪、西石、纸坊、朱家庄、邱庄、蔡庄、德峪、下铺子。 [2] 街道办事处驻
长清区东马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五峰山街道地处长清区中部,东与
张夏街道毗连,南与
万德街道搭界,西与马山镇、归德街道为邻,北与
崮云湖街道、文昌街道接壤。五峰山街道行政区域面积56.04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2011年,五峰山街道耕地面积3.8万亩,人均1.2亩,其中林果面积1.5万亩,生态公益林8万亩。
人口
2011年末,五峰山街道辖区总人口3161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587人,城镇化16.9%。另有流动人口340人。总人口中,男性15914人,占50.4%;女性15699人,占49.6%;14岁以下4749人,占15%;15—64岁23389人,占74%;65岁以上3475人,占11%。五峰山街道总人口中,以
汉族为主,达31538人,占99.8%;有回、
哈尼族等10个少数民族,共75人,占2.4%e。2011年,五峰山街道人口出生率9.2‰,死亡率8.16‰,自然增长率1.04‰。
经济
综述
2011年,五峰山街道财政总收入4997万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24万元,比上年增长14%。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400万元,增值税48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81%。
农业
2011年,五峰山街道农业总产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8.9%。2011年,五峰山街道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五峰山街道产粮食2.1万吨,人均663
千克,其中小麦0.9万吨,玉米1.1万吨。主要经济作物有
番薯、花生、
大樱桃、核桃、玉杏等。地瓜种植面积0.3万亩,年产0.15万吨;花生种植面积0.5万亩,年产0.0375万吨;大樱桃种植面积6000亩,年产0.18万吨;核桃种植面积7000亩,年产0.105万吨;玉杏种植面积2000亩,年产0.22万吨。2011年,五峰山街道畜牧业以饲养兔、羊、生猪、牛、家禽为主。2011年,五峰山街道兔出栏量120万只,羊存养量1.2万只,生猪年出栏量0.8万头,家禽饲养量30万羽,总产值221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8.4%。
工业
2011年,五峰山街道以压力容器、板式换热器、管道防腐、钢结构安装为主,工业企业32家,职工3686人;实现工业增加值5.7亿元,比上年增长34%。
商贸
2011年,五峰山街道商业网点258个,职工5028人;2011年,五峰山街道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0.6万元,比上年增长18.6%;城乡集贸市场8个,年成交额5亿元。2011年,五峰山街道年出口额2200万元,主要产品有纺织品、刺绣,主要销往
美国。
金融
截至2011年末,五峰山街道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2家银行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2.8亿元,比上年增长16%;各项贷款余额元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五峰山街道有幼儿园20所,在园幼儿554人,专任教师37人;小学6所,在校生1533人,专任教师12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027人,专任教师74人,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2年,五峰山街道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00万元。
文体事业
1996年,五峰山街道建成
有线电视台,2007年,五峰山街道改为有线电视工作站,2011年末,五峰山街道有线电视用户6200户,入户率72%。
2011年末,五峰山街道综合文化站1个,村文化大院38个,其中标准化文化大院3个;农家书屋33个,藏书5万余册;文化队伍10支。
2011年末,五峰山街道学校体育场7处,12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五峰山街道医疗卫生机构18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标准化
村卫生室16个;病床30张,固定资产总值106.18万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5人,执业护士9人,执业乡村医生47人。2011年,五峰山街道全街道总门诊人次5.6万,出院病人229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4107人,参合率100%。发放养老金人数4799人。
社会保障
2011年,五峰山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户,人数8人,支出13440元,比上年增长11%,月人均140元,比上年增长7%;2011年,五峰山街道医疗救助6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76人次,共支出2.25万元,比上年增长2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66户,人数703人,支出76万元,比上年增长36.7%,月人均91元,比上年增长15%。2011年,五峰山街道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39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37万元,比上年增长15%。社会福利费220元,比上年增长17%、敬老院床位11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30人。2011年,五峰山街道社区服务设施41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5个。慈善分会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12万元,使650人(次)困难群众受益。
交通运输
2011年末,五峰山街道辖区内共有区道21.3千米,乡道413.8千米,村道44.7千米。
获得荣誉
2019年10月22日,被授予“
山东省森林乡镇”称号。
2022年11月1日,五峰山街道(
大樱桃)入选农业农村部公示的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名胜古迹
五峰山山峦叠翠,古木笼阴,云生古洞,泉出石,堪称人间仙境。自古以来就与
泰山、灵岩并称“鲁中三山”,属泰山支脉,主峰海拔395米,因五个横空出世的秀丽山峰(迎仙峰、望仙峰、会仙峰、志仙峰、群仙峰)而得名。五峰山历史悠久,据碑文记载:五峰山兴发于秦,广拓于金元,繁荣于朱明,垢污于明未
清代。
五峰山自
南北朝以来,便有佛事活动,自金元以来,辟为道观,是著名的
道教圣地之一。道观分南北两观,南观又名
玄都观,是明德王的香火院。观南的棣山之阳,是德王陵寝园,分布着六代德王的陵寝。北观即洞真观,始建于明太和年间。金敕封为“洞真观”,元敕封为“护国神虚宫”,明敕封为“护国隆寿宫”。建有皇宫门、
午朝门公园、三清殿、玉皇殿、
碧霞宫、真武殿、保国隆寿宫牌坊、
三元宫等,观东有
朱翊钧供奉其母李娘娘的九莲殿,观西有朝阳洞、青帝宫等古迹。另外,观内尚有卧龙池、清亭、百丈阶、
碑林区等景观。迎仙峰西侧莲花洞的佛教造像是
东魏时期的遗存,反映了
五峰山有佛教活动的历史。
五峰山有内外八景。内八景是青龙峪、白虎峪、仙人台、无影庙、
清泠泉、迎仙桥、七星泉、更鸡桥;外八景有青崖积翠、润玉七峰、明泉早照、风山烟雨、滚粟朝霞、鱼台钓月、杏堤春晓、薛岭牧樵。
五峰山有自然、人文景点213处。主要有:皇宫门,建于金元,底座8个卧狮两两相对,各具情态。玉皇殿及殿前石刻。始建于元,东西西侧配有龙王殿和虎神殿。殿前最珍贵石刻当属崔先生像赞碑;银杏树,高35米,雌雄同株,有两千余年历史,为
济南市地区树中之冠。三元殿,始建于元,内祭三宫大帝,1996年开始修复。青帝宫,始建于明,是
五峰山内规模最大最豪华的建筑群。圣佛莲花洞石窟
造像,位于聚仙峰西侧峭壁上,莲花洞石窟造像 雕凿于
东魏、
北齐年间,石窟广阔3.3米,高3米,窟外另砌券拱门,门额置“天启六年五月圣佛莲花洞”刻石,窟内正壁
雕佛1、僧2、菩萨2,四壁及拱门两侧雕小佛242尊,洞内外共有佛308个。窟顶藻井雕莲花30余朵。圣佛
莲花洞石窟造像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明德王墓,位于道佛山南,系
朱祁镇之子朱见鳞及其六世嫡系子孙的墓穴,对研究明代
帝王陵葬制度,具有重要价值。
五峰山东南有一奇绝山峰青崖寨山,山势陡峭险峻,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金元时,东平路行军万户严实曾屯兵于此镇守。
严实系
长清区人,死后被追封加谥为武惠
鲁国公。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以孙化亭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曾驻守于此,至今山上仍有半穴居式建筑、寨门以及点将台、旗杆穴等遗址。
为加强
文化遗产保护,1989年以来,先后维修了洞真观木牌坊、志仙亭、玉皇殿、龙王庙、虎神庙等。以
五峰山自然、人文景观为依托,兴建了“中华周易苑”。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