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咏华
国际著名无机化学家
任咏华(Vivian Wing-Wah Yam)是一位中国香港出生的无机化学家。她于1963年出生,并在香港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开始了她的学术生涯。任咏华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以及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她目前担任香港大学化学系的讲座教授
任咏华在超分子自组装和有机凝胶、光致变色材料、金属有机、纳米簇和纳米材料、分子材料学、光电材料、发光材料和发光化学传感器以及生物标签等领域进行研究。她的研究成果备受国际同行关注,并在多个国际期刊上发表了重要文章和综述。任咏华的贡献得到了多个奖项的认可,包括2011年获得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她还担任多个国际期刊的编委。
任咏华于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院士。她还获得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并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院士。作为一个杰出的化学家,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光材料和捕获太阳能的创新方法上。她的工作对于光致发光材料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物经历
1963年2月10日,任咏华出生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她的父亲是土木工程师。1985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化学系,之后在本校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支志明院士,从事金属钌氧化化学的研究。
1988年,获得香港大学博士学位后,进入香港城市理工学院(现香港城市大学)新成立的应用科学系,担任初级教职,并为这所大学的图书馆订购了第一批化学图书,为实验室订购了第一批烧杯和化学药品,并承担本科生教学。
1990年,转入香港大学任教,先后担任讲师(1990年-)、高级讲师(1995年)、教授(1995年-1997年)、讲座教授(1995年-1999年)、化学系主任(2000年-2005年)   。
1991年夏,任咏华到帝国理工学院诺贝尔化学奖杰弗里·威尔金森的课题组访问,在这里她开始转向金属有机化学合成的研究,1992年再次访问该课题组。
2001年,任咏华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年仅38岁,是当时最年轻的院士。同年开始任黄乾亨黄干利基金教授(化学与能源)。
2002年,被香港青年会评为十大杰出青年。2004年,获得英国皇家化学会百年纪念颁发的海外杰出研究奖。
2005年,以“过渡金属炔基及硫属簇配位化合物的分子设计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获得中原地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6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7年,获得福布莱特杰出学人奖。
2011年,获得欧莱雅集团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2012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3年,被聘为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西柏格讲座学者。
2015年,当选为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是该院化学界唯一一名外籍院士。同年获得英国皇家化学学会Ludwig Mond Award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综述
1985年,任咏华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高价金属钌和的氧化化学,这一研究有助于研究生物体内细胞色素利用铁离子氧化碳-氢键,因为钌和锇与铁属于同一族。1988年,任咏华进入香港城市理工学院期间,利用她的博士导师支志明教授的实验室设备从事金属配位化合物发光方向的研究。1990年,任咏华独立工作之后,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化学传感器配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发光化学和材料。在化学传感器方面,她的课题组制备出可用作短序列脱氧核糖核酸指示剂和检测溶菌酶金属有机化学配合物。
1992年,任咏华从伦敦返回香港特别行政区之后,开始有机金属发光体的研究,制备出了长寿命的冷发光有机金属,激发态寿命在微秒量级,比绿色荧光蛋白和其他荧光材料的激发态寿命还长,促进了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展。她的课题组制备出溶液稳定的磷光材料和磷光剂,可以很方便地沉积在玻璃、塑料等各种表面上,可用在有机发光器件上,任咏华还研究了非常规结构的发光材料,比如金属凝胶、球状胶束柱状纳米结构等,通过控制材料的结构,能够得到性能更好的材料。系统地设计和合成了新的无机化合物发光分子材料和化学传感器配位化合物;利用各种桥连配体,设计及合成了多种多核金属簇体系的发光材料;利用炔基在结构上呈刚性及线性排列的优点,设计了新型金属有机化学、铜和银的发光刚性棒材料;以弱金-金成键相互作用作为开关的新概念,设计出可用作分子磷光信号传感器光电开关的双核金冠硫配合物。
至2013年,任咏华发表了347篇期刊论文,申请了29项专利,撰写6篇专著章节,出版了2部专著。
代表性论文
1. Anthony Yiu-Yan Tam, Vivian Wing-Wah Yam,* “Recent advances in metallogels”, Chem. Soc. Rev., 2013, 42, 1540–1567.
2. Jacky Chi-Hung Chan, Wai Han Lam, Hok-Lai Wong, Wing-Tak Wong, Vivian Wing-Wah Yam,* “Tunable Photochromism in Air-Stable, Robust dithienyletheneContaining Phospholes through Modifications at the 内角”, 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 11504–11508.
3. Wai Han Lam,* Elizabeth Suk-Hang Lam, Vivian Wing-Wah Yam,* “Computational Studies on the Excited States of Luminescent (II) Alkynyl Systems of Tridentate Pincer Ligands in Radiative and Nonradiative Processes”, J. Am. Chem. Soc., 2013, 135, 15135–15143.
4. Yuya Tanaka, Keith Man-Chung Wong, Vivian Wing-Wah Yam,* “Based Phosphorescent Double-Decker Tweezers: A Strategy for Extended Heterologous Metal–Metal Interactions”, 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 14117–14120.
5. Man-Chung Tang, Daniel Ping-Kuen Tsang, Maggie Mei-Lee Chan,* Keith Man-Chung Wong, Vivian Wing-Wah Yam,* “Dendritic Luminescent Gold(III) Complexes for Highly Efficient Solution-Processabl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 446–449.
人才培养
任咏华培养的博士生黄文忠入选中组部2012年第三批“青年”   。她在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任职,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2008年至2016年期间,联合培养的硕士、博士信息如下: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 学术期刊任职
• 学术学会&科研机构任职
人物评价
任咏华在发光材料以及捕捉太阳能的创新技术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2011年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评)
任咏华从事配位和金属有机化学超分子化学光化学的基础研究工作,开创性的把无机化合物及有机金属化学的研究应用于功能分子材料研究中,开发出新型发光的分子设计和材料研究,并从发光性和机理方面做出了极为详尽的阐述,为此领域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何梁何利基金评)
担任职务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人才培养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担任职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