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麻乡是
长顺县最为贫困的“
麻山镇”极贫乡镇之一,位于长顺县西南部,地处东经106°13′16″至106°36′4″,北纬25°38′48″至25°7′之间,距长顺县城57公里,北接贵州长顺县
鼓扬镇,东连贵州省长顺县
代化镇,西面和南面分别与贵州省
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板当镇和
水塘镇接壤。
自然资源
全乡
平均海拔1144米,乡政府驻地海拔960米,全乡最高海拔1455米,最低海拔842米。年均气温15.5℃,无霜期315天,年均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间。境内属典型的
喀斯特地容地貌,地形地貌复杂,岩溶发育强烈,岭大沟深,岩石裸露,乱石嶙峋,耕作困难。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
全乡经济发展极为落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下,人民生活水平不高。2003年底,全乡工农业产值仅为569万元,财政收入仅为19.4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750元,有53%的群众仍在贫困线以下生活。
基本信息
交麻乡为
长顺县下辖的一个乡,位于长顺县西南部,北接
鼓扬镇,东连
代化镇,西面和南面分别与
安顺市的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板当镇和
水塘镇接壤,
距县城46公里,辖区总面积54平方公里。
行政区域面积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21亩,其中:田69亩,土6352亩,人均耕地1.41亩。全乡辖交麻村、坡脚村、
新关村、长易村、翁落村5个行政村,36个村民组,69个自然寨,总户数948户,总人口4521人,人口密度为84人/平方公里,少数民族占58%,其中翁落、新关两个村全为
苗族聚居。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现状
交麻乡贫困的主要原因和特征表现在:
一、自然条件恶劣
交麻乡属于深山区、石山区,岩溶发育强烈,岩石裸露占总面积的95%以上,山峰林立、沟壑纵横,山高坡陡、乱石丛生,是“山穷水尽”的真实写照。耕地贫乏,生存条件恶劣。一是水源奇缺。绝大部分村民组没有固定水源点,人畜饮水全靠水池水窖蓄水,全乡户均1~2个30m3左右小水窖,遍及房前屋后、田间地角,星罗棋布的小水池,是交麻的一道风景线。2000年前,过半农户要到5公里以外的地方挑水,每户都要用一个强劳力解决饮水问题,群众苦不堪言;二是耕作困难。耕地多分布于陡坡山腰上,石多土少,山地多平地少,离村寨较远,一半耕地无法用畜力耕种,只能靠人工劳作,劳动生产率低下,加之耕地质量差,“三保”性能弱,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三是生态恶化。由于生活燃料、人口增长快耕地变少导致生活困难,砍伐树木严重,交麻乡光山秃岭随处可见,
森林覆盖率只有15%左右,土地石漠化日趋明显,
水土流失加剧,
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山穷水尽人贫”愈演愈烈;四是人居环境恶劣。村寨多分布在山顶或半山上,山寨比比皆是,平寨(坐落在平地的村寨)微乎其微,农户房屋大部分是土木结构,2005年后政府把这此贫穷的乡村
划规为:“麻山”即重点扶持对象,加上2010年的建设新农村得到政府大力支持,很多村民都自愿搬迁到公路边,到2013年已大有好转,现大部分村民住的都是楼房了。全乡已经没有青黄不接的现象了,但居住环境仍要持续改善。
二、区位优势较差
交麻乡不沿城、不沿边、不沿交通主干道,处于交通死角,只有红岩—交麻公路进乡,与相邻县份和乡镇没有其它公路出口,本乡群众有“来到交麻,无路可走”之戏说。由于区位优势差,没有畅通的公路网络,与周边无法加强人员的交流和经济的交往,流动人口较少,商业不发达,市场不活跃,农产品交易难,严重地影响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制约农民增收。多少有志之士欲打通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与交麻的通道,但最主要原因是紫云县领导层目光短浅阻拢交麻修通到紫云县的公路,认为修通后大量人员会流入交麻、
长顺县,自己县城就不繁华了。因紫云县属
安顺市管辖,而交麻属于长顺、
都匀市管辖,所以带来阻扰交麻与紫云两地人民的发展。
交麻地形复杂,山势陡峭,居住分散,村寨相距较远,在进几年公路建设村村通,公路到达每村。路面窄、但路况还可以。目前有三辆客运中巴跑交麻,每天来回三趟。全乡36个村民组仍有9个村民组已通公路,普遍使用摩托车,小车和面包车在不断增加。
四、基础设施脆弱
全乡
水利设施匮乏,已有的水利设施只有防洪排洪功能,没有引水灌溉作用,农业生产全靠望天落雨,抵御自然风险能力较弱。电力设施经过农网改造后,目前状况有了良性好转,但仍有长易、翁落二个村的线路老化,尤其是
低压线路破损严重,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就医要到几公里十几公里的乡卫生院,受到卫生院的设备、器械、药品以及技术等多方面的局限,农民生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医治,小病拖成大病,轻病酿成重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较为突出,不过,最近几年政府在此乡实施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综合
医疗保险,现已有所好转。
五、增收门路狭窄
交麻乡没有可开发的矿产资源,尚无工业企业,全乡以农业为主,
种植业和养殖业是主导产业,农民靠种植生存,靠养殖增收的格局没有打破。由于受到耕地、气候等条件的限制,产业结构调整步履维艰,仅形成
烤烟一项种植产业,年创产值45万元左右,为农民增加收入23万元。交麻群众历来有养猪、养鸡的习惯,但受粮食问题的影响,规模不大,出栏率低、商品量小。因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交麻乡群众大部分处于温饱状态,增收极为困难。目前年人均纯收入在625元以下的有570户2850人,常年或阶段性靠国家救济扶贫的农户仍有234户1176人,给新阶段扶贫开发增加了难度。到2005年开始,乡里年轻人大部份到沿海一带打工,给乡里增加收入,目前年人均收入已大幅提高,详细数据需核实才报。
六、群众素质低下
交麻群众素质较低,这是长期封闭和经济贫困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素质不高。全乡初中以上文化人口240人,占总人口的5.54%,
高中以上文化人口,实属凤毛磷角,小学文化人口2200人,文盲、半文盲仍占相当大的比重,由于文化素质低,群众不愿接受和不能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生产沿袭传统作法,生活保留落后方式;二是劳动技能低下。除从事传统种养业外,对其他产业无所适从。交麻乡外出务工人员每年都在800人以上,但从事技术工种的较少,大多数仍从事重体力劳动,从事非农产业的少,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三是开拓创新能力弱。由于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没有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在交麻乡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增收门路是非常困难的,群众对新品种种植、新技术应用普遍存在畏惧心理和抵触情绪,导致一业为主的经济格局很难打破。
经过“八七”攻坚,特别是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交麻乡的贫穷落后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广大群众想脱贫、盼致富的要求日益强烈,向贫穷挑战,对落后宣战的信心和决心不断增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敢于拼搏的事迹随处可见。交麻要发展,交麻能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这是一代又一代交麻人的心愿。要从根本上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必须着力抓好三方面。
一是着力改善生存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运输难等突出问题。逐步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高生活水平。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彻底摆脱愚昧落后的生活习俗。
二是着力拓宽增收门路。在现有的土地上作好文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改善生产条件,增强抗灾能力,在稳定解决温饱问题的前提下,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种植效益,大力发展养殖业,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增加养殖收入。鼓励外出务工,多渠道增加收入。利用各种条件,采取各种方式,不断拓宽增收路子,增加收入总量,稳定解决增收问题;
三是着力提高群众素质,加强基础教育。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确保全乡青少年儿童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打好基础。加强技术培训,要农业劳动者都能掌握1~2门农业
适用技术,增加农业科技含量,提高生产效益,加强扫盲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盲、半文盲,从而转变观念,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劳动技能。长期远离县政俯,与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交接,处于三不管地带,政府要加强投资、管理交麻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