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比德尔·艾里
英格兰数学家、天文学家
乔治·比德尔·艾里(1801年7月27日-1892年1月2日)英国第七任皇家天文学家(1835~1881)。曾为皇家格林威治天文台安装新的设备,使数千次观察记录免遭埋没。但他没有及时处理1845年英国天文学家约翰·柯西·亚当斯的计算结果,多少耽误了海王星的发现。后改进了金星和月球的轨道运动理论。1854年在一深矿井的底部和顶部用同一个摆测量重力,由此推算出地球的密度。
简介
乔治·比德尔·艾里爵士,FRS(英文:Sir George Biddell Airy,1801年7月27日-1892年1月2日),英格兰数学家与天文学家,于1835年至1881年之间担任皇家天文学家(Astronomer Royal)。他许多的贡献包括在行星轨道、测量地球的平均密度、固体力学中二维问题的解题方法等研究,而且还包括在他担任皇家天文学家时,确立格林威治于本初子午线上的贡献。但他的声望被遭到指控所污蔑。其指控认为由于他的迟钝,英国失去发现海王星的先机。
生平
艾里出生于阿尼克(Alnwick),艾里家族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至14世纪时居住于威斯特摩兰郡(Westmorland)之肯米尔(Kentmere)的同姓家族。他所属的家族分系在英国内战期间搬至林肯郡居住,而成为农民。乔治·艾里最早是于赫里福德(Hereford)的小学接受教育,之后则就读于科尔切斯特皇家文法中学(Colchester Royal Grammar School)。因为艾里是个内向的小孩,所以他在学校借由高超的玩具枪制造技巧获得到同学们的欢迎。
1819年时,他进入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成为一个减费生(Sizar),这是说他可以付较少的学费却必须担任雇员来补偿其减免的学费。在剑桥,他开始了显赫光明的学术生涯,并且似乎很快就成为他那个年代公认的领导人物之一。1822年,他被选为三一学院的公费生(scholar),而在隔年他以数学荣誉学位甲等考试第一名(Senior Wrangler)毕业,并获得史密斯奖。1824年10月1日,他被选为三一学院的院士(fellow),他并于1826年12月取代汤玛斯·脱尔顿(Thomas Turton)被委任为数学的卢卡斯教授。他担任该席位一年余,之后在1828年2月被选为天文学的布卢米安教授(Plumian Professor)与新剑桥天文台的台长。
1835年被任命为第七任皇家天文学家。他保持这一职务长达45年之久,直到1881年八十岁退休时为止。他用精良的仪器装备格林威治天文台使之现代化,将它提高到了德国天文台的水平。自从威廉·赫歇尔的全盛时期以后,德国的天文台在高斯和贝塞耳这样一些人的领导下,一直对英国的天文台遥遥领先。艾里还组织整理了一直被束之高阁而布满了灰尘的资料。他是自负、嫉妒而又眼光狭小的人,他统治着天文台犹如一个小小的暴君,但是却使天文台的工作忙碌从而充满了生机。
一种奇怪的命运老是纠缠着艾里,使他总是因失败而为世人铭记。例如,他起劲而坚定地反对迈克尔·法拉第*提出的有关“力线”的想法,而后来又终于明白了法拉第的这种直觉乃是建立在詹姆斯·麦克斯韦*的坚实数学基础之上的。在J·C·亚当斯*致力于发现海王星而终致失败的一幕中,艾里扮演了反面角色。事实上,艾里作为一个丧失了发现这颗行星的机会人。远比他所取得的任何实际成就更加出名,这些成就则使他理所当勾结地于1872年受封为犹他爵士队。但是,十九世纪七十和八十年代他遭到失败才是最令人心原单位的。随着十九世纪那两次金星凌日(1874年和1882年金星越过太阳视面)的来临,艾里决定组织大型考察队以便用史无前例的精度去观测这一天象。他希望用这种办法取得一太阳系尺度的高精度测量,该精度要经不久前去世的恩克*的测量精度还高,真是不遗余力。艾里那令人烦躁的彻底精神在登峰造极地实施着。他亲自训练观测者,甚至制作了一个金星凌日的模型,以便所有的动作都能在一种事先的摹拟演习中做得非常熟练。考察队失败了,因为金星的大气使得它与日轮相切的时刻不能精确地决定。如果听从加勒的意见,他就会取得更好的结果;加勒曾于1872年提议用不呈现可见视圆面的小行星来测量视有效期。半个世纪之后,另一位皇家天文学有H·斯潘塞、琼斯*采纳了这个建议,从而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平心而论,对于艾里必须申明,在他的时代还没有一颗已知的小行星离地球近到足以供人们以必要的精度定出其视差。很有特色的是,他在一件与其本人的健康有关的事情上获得了成功。1825年,他首先设计了能纠正散光视力的透镜眼镜片,他本人的眼睛就是有散光的。
研究
行星不等性
皇室天文学家
寻找海王星
地球的平均密度
以太曳引试验
应力函数法
泰桥事故
参见
• 艾里函数
• 艾里斑(Airy disk)
• 艾里方程式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生平
研究
参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