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鄂豫边红军第十一军)组建于1928年,简称“红十一军”,人数约1500人。1928年7月,根据中央指示,鄂东北特委在
光山县柴山保尹家咀村召开会议,决定将以湖北黄安、麻城农民起义部队为基础组建的工农革命军第七军改编为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军长
吴光浩兼师长,党代表
戴克敏,参谋长曹学楷,政治部主任
陈定侯。
1928年7月,根据中央指示,鄂东北特委在河南省光山县柴山保尹家咀村召开会议,决定将以湖北黄安、麻城农民起义部队为基础组建的工农革命军第七军改编为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军长吴光浩兼师长,党代表戴克敏,参谋长曹学楷,政治部主任陈定侯。三十一师下辖4个大队,共300余人。11月间,又成立了政治部,主任
陈定侯。经过一年奋战,红三十一师发展到700余人。
1929年5月,河南商南爆发起义,起义部队集中到班竹园整编,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二师,师长
周维炯,党代表
徐其虚,副师长
漆德伟,参谋长漆海峰,政治部主任
漆雨元。下辖3个团。全师共100余人,一个月后发展到300余人。1929年11月初,安徽六安、霍山农民起义,建立了第一、第二游击队。1930年1月20日,六安中心县委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三师,师长
徐百川,政治部主任姜镜堂,下辖3个团。全师共200余人。上述3个师通过开展游击战争,分别创建了鄂豫边、豫东南和皖西3块根据地,整个部队发展到1500余人。
1930年5月19日,中央军委发出指示信,针对中央军委南方办事处计划将东江地区红军编为两个军的建议,明确表示:“中央不同意这一意见。因为现在
中国工农红军不是要多立军的名义,而是要充实每一军的内容”;“东江可以成立三师,为红军十一军。”于是,按照中央指示,东江特委遂将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下辖的第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五十团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下辖第一、二、三、四、五纵队。全军2500余人。军长古大存,政治委员吴秉泰,参谋长
龚楷,政治部主任罗欣然。1930年8月17日,红十一军攻克
梅县区县城,收缴反动武装甚多,在
东江一带声威大振。后来红十一军在转战闽粤边界地区时遭到挫折。1930年12月,红十一军余部改编为东江红军独立第二师。
1933年1月25日,红十军奉命南渡
信江到贵溪上清宫与中央红军第三十一师会合后,组成红十一军,归红一方面军指挥。军长周建屏,政治委员肖劲光,辖第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师,共4500余人。该军成立后即参加了
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作战。6月,改编为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第十九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