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叶植物,约120属,2000种,分布于
热带和
亚热带地区,
中原地区有38属,243种,产
长江以南各省区,除供观赏外,其他用途不明。
草本、灌木或稀为
乔木,有时攀援状;叶基生或对生,单叶,等大或不等大;花两性,常左右对称,单生或为各式排列的
聚伞花序;萼管状,5裂;
花冠合瓣,多少2后形,上部偏斜,通常5裂;
雄蕊着生于花冠上,通常4枚,2长2短,或其中2枚为退化雄蕊;子房上位或下位,1室或不完全的2-4室;
胚珠多数,生于侧膜
胎座上;果为果,很少肉质,果瓣常旋卷。
简介
【药名】:长瓣马铃苣苔
【拼音名】:ChánɡBànMǎLínɡJùTái
【英文名】:all-grassofAuriculateoreocharis
【功效】:1.清热解毒2.凉血止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9克。外用:适量,捣敷。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
江西省、
福建省、湖北、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四川省。
植物形态
长瓣马铃苣苔
多年生草本。附生小灌木。茎长30—60(—100)厘米,圆柱形,粗约4毫米,无毛。叶对生,无毛;叶片革质,叶形变化大,长圆形、长圆状
披针形、椭圆形,茎上部叶或茎下部叶有时卵形或倒卵形,长5.5—14厘米,宽1.4—4.6厘米,顶端渐尖、长渐尖,稀短渐尖,基部渐狭、宽楔形、稀圆形,全缘,侧脉每侧4—5条,纤细,稍明显或不明显;叶柄粗壮,长3—9毫米。
花数朵簇生茎或短枝顶端;
花梗长8—12毫米,无毛。
花萼钟状筒形,长1.2—1.5厘米,无毛,5浅裂;裂片三角形,长3—5毫米。花冠裂片中央有暗紫色斑,长4.8—5.5厘米,外面上部背面有短柔毛,内面下部有短柔毛;筒长4.4—4.8厘米,上部粗10—14毫米,下部粗4—5毫米;上唇长5—6毫米,2深裂,下唇近等长,3深裂,裂片长方卵形。
雄蕊伸出,花丝着生于花冠筒中部之上,长2.6—3.5厘米,疏被短腺毛或近无毛,
花药长约3毫米,无毛;退化雄蕊狭线形,长约6毫米。花盘环状,高约1.5毫米。
雌蕊长约5.2厘米,子房无毛,
花柱长约10毫米,上部有短柔毛。
蒴果线形,长20—34厘米,无毛。种子
纺锤形,长约1毫米,一端有1
根毛,另一端有2根毛,毛长约10毫米。花期6—9月。
茎无毛。叶对生,具短柄,无毛;叶片坚纸质或薄革质,
披针形或狭长圆形,长8.5—14.8厘米,宽2—3.8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渐狭,全缘,侧脉每侧5—6条,不明显;叶柄粗壮,长4—8毫米。花在茎顶簇生;
花梗长6—10毫米,无毛。
花萼钟状或筒状,长9—10毫米,口部稍斜,直径5—8毫米,无毛,稍不等5浅裂,裂片三角形,长3—5毫米,顶端钝。花冠红色,长5—5.5厘米,外面上部疏被短柔毛,内面下部被短粗毛(毛近钻形或三角形,长0.6—1.2毫米,宽0.2—0.6毫米);筒长约4.5厘米,口部直径1.1厘米,基部之上直径牛毫米;上唇长约5毫米,2深裂,下唇长约10毫米,3深裂,裂片直展,卵形,顶端圆形。
雄蕊伸出,上雄蕊着生于距花冠基部3厘米处,长约3厘米,有极少短腺毛,下雄蕊着生于距花冠基部2.5厘米处,长约4厘米,
花药长圆形,长3—3.5毫米;退化雄蕊极小,近
等边三角形,长0.5毫米。花盘环状,高约0.3毫米。
雌蕊伸出,长约6.5厘米,子房线形,长2厘米,子房柄长8毫米,无毛,
花柱疏被短柔毛,
柱头近盘形,直径约4毫米。花期8月。
花序通常为双花
聚伞花序(有2朵顶生花),或为
单歧聚伞花序,稀为
总状花序;
苞片2,稀1,3或更多,分生,稀合生。花两性,明显,通常左右对称,较少辐射对称(辐花苣苔属Thamnocharis,四数苣苔数Bournea)。
花萼(4—)5全裂或深裂,辐射对称,稀左右对称,2唇形(
扁蒴苣苔属Cathayanthe,
唇萼苣苔属Trisepalum),裂片镊合状排列,稀
覆瓦状排列。
花冠紫色、白色或黄色,辐状或钟状,檐部(4一)5裂(辐花苣苔属,
四数苣苔属),通常筒状,檐部多少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偶尔上唇牛裂(朱红苣苔属Calcareaboea,异唇苣苔属Allocheilos),或上唇不分裂(
圆唇苣苔属Gyrocheilos),裂片覆瓦状排列。
雄蕊4—5,与花冠筒多少愈合,通常有1或3枚退化,较少全部能育(辐花苣苔属,四数苣苔属)。
花丝通常狭线形,有时中部变宽(
唇柱苣苔属Chirita),或膝状弯曲并上部变粗(
蛛毛苣苔属Paraboea一些种)或上部分枝(
喜鹊苣苔属喜鹊苣苔属一些种);
花药分生(辐花苣苔属,
马铃苣苔属Oreocharis),通常成对以顶端或整个腹面连着,偶尔合生,围绕
花柱成筒(
苦苣苔属Conandron),2室,药室平行、略叉开或圾叉开,顶端不汇合或汇合,纵裂或偶尔孔裂(细蒴苣苔属Leptoboea,
短筒苣苔属Boeica)。
花盘位于花冠及
雌蕊之间,环状或杯状,或由1—5个腺体组成,偶尔不存在(
石蝴蝶属Petrocosmea)。雌蕊由2枚心皮构成,子房上位,半下位或完全下位,长圆形,线形,卵球形或球形,一室,侧膜
胎座2,稀1(单座苣苔属Metabriggsia,
唇柱苣苔属少数种),偶尔2侧膜胎座在子房室中央相遇并合生而形成中轴胎座,并使子房形成2室(独
叶苣苔属Monophyllaea,
异叶苣苔属Whytockia),或下面一室的胎座退化(筒花苣苔属Briggsiopsis,
半蒴苣苔属Hemiboea,
双心皮草少数种),
胚珠多数,倒土;
花柱1条;
柱头2或1枚,呈片状、头状、扁球状或盘状。果实线形、长圆形、椭圆球形或近球形,通常为
蒴果,室背开裂或室间开裂,稀为盖裂(
盾座苣苔属Epithema),或为不开裂的
浆果(
浆果苣苔属Cyrtanclra,菱子苣苔属Besleria)。
种子多数,小,通常椭圆形或
纺锤形,偶尔在两端具突出的附属物(
芒毛苣苔族Trichosporeae),有或无
胚乳,胚直,2枚
子叶等大或不等大,有时较大的子叶发育成个体的唯一营养叶(好望角苣苔属
海角樱草属一些种,独
叶苣苔属)。
鉴别
根状茎呈类圆柱形而稍扁,略弯曲,长10~30cm,直径1~2cm。表面棕灰色至棕黑色,具密集而稍隆起的环节,节间长1~6~11mm,节上有的有棕黑色叶基残存,并有皱缩条纹及凹点状或突起的根痕。质坚实而脆,易折断,折断面类白色或粉红色,粉性,近边缘有类白色点状
维管束环列,一侧点稍大,另一侧点较小,有的折断面可见部分组织枯朽多成棕黑色。气微、味若涩。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木栓层较厚。根茎背部的皮层稍宽,维管束较大,外韧型,其外侧有中柱鞘纤维束并有束间
维管形成层,
木质部导管微木化;
根状茎腹部的皮层稍窄,维管束较小,其外侧无中柱鞘纤维束,亦无束间形成层。髓部宽大。本品薄壁
细胞中含
淀粉粒,呈广卵形、类球形及不规则形,长3~25μm,少数达52μm并含
草酸钙簇晶,直径20~85μm,少数达107μm;此外有棕色内含物。
1、取本品粉末(40目)1g,加
甲醇10ml置水浴上加热浸渍10分钟,过滤。取滤液1ml,加
三氯化铁试液1滴,溶液显蓝绿色至蓝黑色。(
单宁)
2、
薄层色谱法 样品制备:取本品粉末(40目)1g,加
乙醚10ml,回流10分钟,过滤。取滤液5ml,挥去乙醚,加甲醇0.5ml溶解,点样20μl。
对照品:
岩白菜素甲醇溶液(5mg/ml)点5μL。
吸附剂:
硅胶G(
青岛市)10g,加
蒸馏水约60ml,研磨10~15分钟,铺板,干燥后,105℃活化30分钟。展开剂:
三氯甲烷醋酸乙-
甲酸(5:4:2)展距17cm。显色剂:紫色光灯(254nm)下观察。
分布
约140属,2000余种,分布于亚洲东部和南部、非洲、
欧洲南部、
大洋洲、
南美洲及
墨西哥的
热带至
温带地区。本科有2亚科,其中,苦苣苔亚科Cyrtandroideae(子房上位;种子有少量或无
胚乳,
子叶2枚不等大)主要分布于亚洲及非洲热带地区,少数分布于欧洲南部和大洋洲,只有2种分布于
北美洲南部和南美洲北部;
另一
亚科,
大岩桐亚科Gesnerioideae主要分布于美洲热带地区,少数分布于大洋洲。
中原地区有56属(其中28属特产我国),约413种,均属于苦苣苔亚科(只台闽苣苔族Titanotricheae的系统位置尚未明确),自
西藏自治区南部、
云南省、华南至
河北省及
辽宁省西南部广布,多数属、种分布于云南。
广西壮族自治区和
广东省等省区的
热带及
亚热带丘陵地带,多生于
石灰岩山的陡崖上,向北则属、种的数目逐渐减少,有少数属(
短檐苣苔属Tremacron,
金盏苣苔属Isometrum,珊瑚苣苔属Corallodiscus分布于西南一带高山地区,只有2种越过
秦岭分布到
中原地区北部。
其中,
珊瑚苣苔Corallo-discuscordatulus自云南北部、
贵州省、
四川省向北经秦岭到达
太行山北部山地,另一种,
旋蒴苣苔Boeahygrometrica自云南、华南北部山地向北分布到
河北省北部和
辽宁省西南部,这里成了
苦苣苔科分布区在
亚洲的北界。
本科多数植物有美丽的花,可供观赏,著名的有苦苣苔亚科的
非洲堇属Saintpaulia,好望角苣苔属
海角樱草属,
芒毛苣苔属Aeschynanthus,欧洲苣苔属Ramonda等,大岩桐亚科的大岩桐属Sinningia.在我国,本科植物引种的不多,只有
双心皮草Chiri-ta、
短茎半蒴苣苔属Hemiboea、芒毛苣苔属Aeschynanthus等属的少数种在
广州市、
南宁市、
杭州市等城市引种作观赏用。
本科的一些植物可供药用,如
吊石苣苔Lysionotuspauciflorus,
旋蒴苣苔Boeahygrometrica,蚂蝗七Chiritafimbrisepala,
牛耳朵C.Eburnea,
密齿降龙草Hemiboeasubcapitata,
珊瑚苣苔Corallodiscusflabellatus等。苦苣苔
亚科约有84属,可分为6族,这6族在中国均有分布。
繁殖
播种繁殖
苦苣苔类植物的种子极小,因此播种的尤须小心。可使用国产黑色128穴的塑料
育苗盘,或者使用苗浅均可。苗浅由于是素烧瓦盆,渗透能力和吸水能力强,更有力于保持盆土湿润,有利于种子萌发。播种基质与栽培基质稍有不同,使用东北草炭(pH值≈5.5,EC值1.28mS/cm,容重0.25g•cm-3,总孔隙度在78~81%之间)和
珍珠岩复混,体积比4:1。使用前应该提前1~2个月加入适量
生石灰粉,充分拌匀材料,调整pH值在6.8~7.5之间比较适合。同时需提前灌水使得混合基质充分湿润。将准备好的基质置入播种盆皿,稍加镇压,但勿过分压实。
种子处理:
双心皮草植物的种子没有休眠期,同时种皮薄,透水透气性好,无须额外处理就能得到满意的出芽率。
播种方法:将种子与细砂混匀,置于纸上,右手拿着纸,左手轻轻震动右手手腕,将种子均匀洒在栽培基质表面。由于种子细小,不能浇水必须使用浸盆法供水,同时种子为光敏种子,因此无须覆土,可以器皿上方蒙上一层塑料薄膜保湿,但是必须注意观察,一周左右种子萌发便应该把薄膜取下,以防徒长。幼苗在第一个月内常易于发生原因不明的无菌性死亡,必须在保持空气湿度和基质湿度的同时保证足够的通风良好。
叶插繁殖
唇柱苣苔属植物大多为具有肉质肥厚叶片的莲座型植物,在实际栽培中发现,仅多痕唇柱苣苔无法进行叶插繁殖。
分株繁殖
大部分
双心皮草植物都是单轴生长的,如果生长点没有受到破坏,也许很多年都不会有大量子株生,因此播种和叶插是其主要常规繁殖方式。一些种或个体也偶见自基部叶腋中孳生子株,因此少数情况下也可使用分株繁殖。分株多在花后1个月内进行,无须拘泥于时间,唯7、8月份气温和湿度过大容易引起切口腐烂。
苗期管理
种子播种之后一般7d内开始出现萌发,13~16d的时候达到萌发高峰,但是萌发能一直持续到播种之后1个月,甚至2个月。种子萌发对温度要求并不严格,温度在15~28℃时都能正常萌发,大部分以25~30℃萌发势最好。萌发1周后逐渐揭开薄膜,注意适度遮光,保证足够的湿度是育苗的关键。
苗期营养供给
幼苗初期生长较为缓慢,同时出苗时期根据物种的不一,从7d后到16d为萌发高峰,但能够一直在将近2个月的时间内陆续萌发。在前60d中生长是十分缓慢的,因此在第1个月的时候基本上无需额外供给养分。但从第2个月开始,就应该提供追肥以促使幼苗的生长加快。使用Hoagland’s(霍格兰氏)营养液作为养分补充的来源,使用浓度为原始浓度的1/5,调节pH值浓度为6.5~7,10d浇施一次。由于属于低海拔型的植物,对高温有较好的适应性,为加快成长夏天也无需停止追肥。
移苗上盆
(1)移苗:幼苗在器皿中生长一段时间之后真叶出现。当真叶生出2片并充分展开时,结合间苗工作保证幼苗之间的空气流通,这是防治猝倒病等一些细菌、真菌性疾病的重要方法。然而随着幼苗的日渐长大,及时地进行移苗和上盆是比较重要的。选择合适的分苗上盆时间有助于使其提早开花,缩短生育期限。由于在温室内进行移苗工作因此对气候要求不大。但是最好还是避免在正午以及阳光强烈的时间进行,冬季也不例外。栽培基质可以选择经过栽培试验确定的T9基质,或者根据其生境类型选择本章中所设计的基质。移栽后及时灌透水,促使植株尽快恢复受伤根系,恢复生长。
(2)移栽后的管理:最重要的是必须在移栽后5d内保证足够的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湿度稍大也无妨。同时,还必须有70~80%左右的遮光处理3d。之后便可撤掉部分遮光物,使得遮光度在50~60%左右,正常管理。移苗前后的植株,均以健壮、叶色均匀和叶质较厚者为佳。
成苗的管理
首先必须要确认的一点是,应该根据不同的
生态型来选择不同的栽培环境。即使是在同一间温室也有北向、南向,靠近水帘与否,靠近
暖气片与否等各种影响到小环境的因素,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从而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同的影响。
(1)上盆:逐步将已经成长的小苗慢慢换到更大一号的花盆,这个周期通常是5~6个月。很多
唇柱苣苔属的植物其植株能够随着换大的盆而增加体量,如果不换盆或者始终使用小盆,植株的体量就不会有太大的增加,但是即便如此,无论大盆小盆都不会影响花器官的生成和发育,不过花和
花序的大小长短与营养器官是成
正比例的,这与很多花卉在小型的盆子中便会发育不良以至于无法正常进行生殖发育有很大的区别。盆底的排水孔应该使用塑料纱网罩上,再压上瓦片。之后放入粗粒的
珍珠岩、
粗砂或碎瓦砾盆片形成排水层。有些在野外环境下根系本身扎根就很浅的种,
土层最好只到盆高的1/5~1/4处。上盆时间并无特殊要求。一般来说,营养液浇施已经足够
双心皮草植物的营养需求了,无需在上盆时添加基肥。上盆时盆沿应该留出约1cm的空,同时栽植的时候要确保根颈部分不可埋入基质中。上盆后第一次要浇透水,次日浇第2次。5日后就可转入正常管理。
(2)温度管理总体说来,
唇柱苣苔属植物对温度要求不高,即使是夏季温室内瞬时最高温度局部可能高于35℃,短时间内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如果是引种自
云南省的一些种如大叶唇柱苣苔C.macrophylla和圆叶唇柱苣苔C.dielsii则很难在北京越夏,而产自广西的种大部分则不存在这个问题。总体说来,多数种类的适生温度范围还是在日温21~30℃,夜温15~21℃比较合适。
根据适生温度的范围应该将搜集的
种质资源种植在不同的温度温室内,可分为:
(a)喜低温类型
适宜喜冷凉的类型,如龙胜金盏苣苔、
马铃苣苔属的大部分种和
钝齿蟳唇柱苣苔等。日间最高温度不应高于22℃,夜间应该维持在10℃左右。我们温室难以满足这样的条件,因此低温类型的种基本上都引种不成功。
(b)喜中温类型
适宜于喜中温的种,温度范围夜温10~15℃,日温15~21℃左右,如莨山唇柱苣苔、
滇黔石蝴蝶等。这一类苣苔在冬天的时候温室栽培表现十分良好,但到夏天即使有水帘的庇护,桑拿天时瞬时温度能上升到35~37℃,就是短时间的高温也会造成此类苣苔的生长受阻,主要表现在根系腐烂,根颈坏死。之后需要很长时间的恢复,如果随后未能制造适宜的环境促其恢复,就会造成生长衰退最后导致引种失败。
(c)喜高温类型
来自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部分
双心皮草植物属于此类,因此能在我们的引种温室表现良好。此类植物适应于夜温大于16~18℃,日温27~31℃的范围,偶有短期温度低于10℃,甚至达到7~8℃。一般不会对其成活和生长有大碍。因此,在我们的温室
种质资源圃,由于环境所限,引种成活并表现良好的多属于喜高温类型的种,也有部分其他类型者,因适应能力较强而在引种过程中表现良好。所以,对于在已引种的数年中表现良好的种类来说,只要稍微注意夏天时候的“
桑拿”天气和瞬时高温,届时加以足够的通风和遮光,温度不会成为栽培的限制因子。
光照管理
该类植物对光照要求也与其生态适应范围密切相关。正如上文提到的,在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和通风条件下,大部分的种是能适应一定强度的光照条件的,这也比其在野外环境中的光照强度要大得多。一般来说,叶片质地肥厚、叶色鲜艳的种往往喜欢较强的光照,叶片质地薄、具毛、多汁者更偏好弱光条件一些。但是一旦叶片出现灼伤,就必须立即增加遮光度,一般在现有状态下再减少10~15%。但是最主要的参考指标还是上文试验中提到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以及
叶绿素a、b的比值,这是最直观反映植物对光照条件的适应程度的,也对将来进一步的引种、生产和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体说来,大部分种类,光照控制在90~115μ
摩尔•m-2•s-1强度下,每d约10~12h,就能得到满意的效果,在我们的温室条件下,晚春至夏末遮光度在50~60%,秋季、冬季和初春不予遮光也能使栽培植株生长良好。但是有些种,如肉质叶的特化类型和一些广布种,刺齿、文采、条叶唇柱苣苔和
牛耳朵就完全没有遮阳的必要了。
水分管理
①栽培基质的水分供应
除了极少数喜阳的种类和适应范围很广的广布种之外,大部分的类型还是偏好阴湿的。因此尽管由于其生物学特性,使得很多种能耐受较长期的干旱,不过为了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水分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栽培中模拟原自然环境是引种和栽培重点,处于旺盛生长期的时候切忌不能缺水否则就会直接影响其花的发育。而排水不良会引发根系腐烂,由于地上部分多肉质多汁,待到表现为萎蔫时,地下根系都已经全部腐烂了。
浇水时最好将水置于大型容器中1~2d,使得水温和室温一致。北方水多呈中型至弱碱性,虽然适合于
石灰岩类型植物的生长,但是若浇在叶面上会发生
水垢,有碍观瞻,因此在栽培中多使用浸盆法来保证基质的湿度。
②空气湿度的保证
温室内的空气湿度日变化主要受气象条件、温度及通风换气的影响,一般来说比较高,但在冬季暖气启用之后湿度值会下降,尽管如此,基本上仍能满足各种不同类型植物的要求,无须特殊处理。但是对于某些生境特殊的种,如洞穴植物文采苣苔、小花苣苔和凤山唇柱苣苔等,以及生境在溪流边上石壁者,如广西粗筒苣苔和羽裂唇柱苣苔,必须保证较高的空气湿度才能正常生长,可以将其植于较深的盆内,然后在盆口蒙上透明塑料薄膜,如食品保鲜膜,既保证空气湿度又保证了透光度。唯一要注意的是盛夏时节谨防温度过高,容易导致植株发生腐烂死亡。另外,在高空气湿度的夏季保证良好的通风是预防真菌疾病的重要保证。
③浇水的时间控制
一般来说,春、夏、秋三季大部分种类生长旺盛,浇水宜勤,2~3d一次,杜绝中午浇水,以清晨和傍晚浇水为好。冬季可改为每周一次,对于某些落叶休眠的种,如粉绿异裂苣苔,保持盆土湿润即刻,切忌水分过量引起腐烂。
(5)施肥:
由于在浇水时,适应T9基质的种多佐以Hoagland’s营养液,使用其他基质的土内养分多已足够保证在下一次换盆前植株所需,因此无需额外追肥。只有一些生长旺盛,代谢速度快的种,如紫纹
唇柱苣苔、牛耳朵、黄花牛耳朵等,在与其他种进行正常管理时,叶片生长速度明显减缓,叶片变薄颜色变淡,才需要追肥。直接以Hoagland’s营养液追施,或者使用发酵后的饼粕类有机肥,或市售的追肥类,都十分有效。
开花期的管理
所引种的
苦苣苔科植物开花期绵延全年,每一个月均有不同的种处于花期,这为我们将来育成全年开花的类型奠定了基础,但是也对花期的管理提出了挑战。
总体说来,花期增加遮光度,降低日温和夜温,大约在正常生长所需的遮光度条件上再减少10~15%,平均降低2~5℃能够明显延长花期。但是对于栽培温室来说单独提供此类条件十分困难。此时,控制浇水量,保证花期盆土湿润,杜绝在浇水时溅到花上,同时保证较高的空气湿度,有助于延长花期。花朵相对叶片组织来说对光照强度更为敏感,花期短时间的光照强度增大就有可能使幼嫩的花瓣灼伤,影响观瞻和开放时间,因此尤其要注意遮光,控制在75~98μ
摩尔•m-2•s-1之间较好。
结实期管理
苦苣苔科植物都是典型的
虫媒花。同一朵花的雌
雄蕊成熟时间不同,雄蕊一般先熟,避免了自花授粉和
近亲繁殖。在温室内多无蜂类和
蝶类,一般情况下不会结实,如若意欲获得种子须进行
人工授粉。一般来说
双心皮草植物同种不同个体之间正常授粉之后,3日左右花冠脱落,约2周可以观察到子房明显膨大和延长,
花柱萎蔫。
一般成熟期在2个月左右,根据种而有所出入。前期保证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供应,等到
蒴果生长基本停止,不再延长,再保证充足的水分供给1周左右,开始逐渐控制水量,保持盆土微干。因为此时仍大水供给,蒴果往往会出现爆裂,种子未成熟时便会外翻,直接影响其生长后期的正常发育和成熟。
当蒴果变黄,还未开裂时要及时采下,否则种子便会洒落造成丢失。种子装袋后置于低温干燥处,4℃冰箱最好。但是仍要注意,多数唇柱苣苔的种子生命力在2~4个月之间,一定要及时播种。
病虫害防治
经过多年的温室栽培试验,我们发现来自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
苦苣苔科植物大部分抗病和抗虫害的能力都较强,没有毁灭性的病虫害。由于环境的不适宜,偶尔出现一些病害或虫害也比较好控制。
病害
在温室时有发生,若栽培基质配比中草炭量过高则易发此类疾病,据研究,致病原主要是腐霉Pythiumsp和疫
霉菌Phytophthorasp,使用1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溶液和500倍
百菌清悬浮剂可以有效预防和防治。
偶见发生于高湿度很低的光照条件下,致病原可能为富克尔核盘菌Sclerotiniafuckeliana和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可食用1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溶液或50%
代森锌1000倍液防治。
虫害
①
蚜虫:Myzu
亚种,Aphissp,Megourasp少见,但是一旦发生多聚集在
花序和花芽上吸取汁液,造成花朵失色、畸形、花序扭曲和植株早衰。可以使用40%
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或
溴氰菊酯800倍液可有效毒杀。
②
卷球鼠妇:Armadillidiumvulgare
甲壳亚门,
等足目,鼠妇科。主要取食幼嫩根尖,危害根系生长。如果植株靠近地面部分有新鲜创口,翌日可以观察到大量
鼠妇聚集在创口附近取食,影响植株创口的恢复和正常生长。可使用50%
磷胺乳油1000倍液、50%
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或50%
西维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尤其对盆底排水孔处亦须多加注意,那是鼠妇类多藏匿的地方。
③
蛞蝓类:常见的为野蝓Agriolimaxagrestis危害,
腹足纲,
柄眼目,
蛞蝓科。取食幼嫩叶、花和幼根,尤其嗜食
雄蕊和花粉,在
唇柱苣苔属上表现尤为明显,另外,其蜿蜒爬行过的叶面会留下不雅观的白色印痕。这都直接影响观赏、结实和杂交育种工作。对大多数杀虫剂不敏感,只可用生石灰或浓盐水预防,或专类杀灭
软体动物门的药剂,如灭螺克颗粒剂捕杀,其余多行人工诱捕,以新鲜香蕉皮、西瓜皮、白菜叶等置于阴湿处,翌日清晨将聚集的
蛞蝓投入高浓度盐水中灭杀。实践证明,啤酒也是十分有效的诱捕物。
相关词条
参考资料
2.http://scholar.ilib
.cn/Article.aspx?AIT=QCode\u0026AI=ajshswzy200404003\u0026A=ajshswzy200404003
3.http://www.huatan.net/bbs/read-
HTMLtid-56761.html
4.http://www.plant.ac.cn/latin/Gesneriace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