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迈克尔格林获得
剑桥大学自然科学(理论物理学)
学士。1970年,迈克尔格林荣获剑桥大学基本粒子理论博士学位。
1970至1972年,迈克尔格林在美国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担任博士后研究员。1972至1977年,迈克尔格林在剑桥卡文迪什实验室担任SRC PDRA。1977至1979年,迈克尔格林在
牛津大学理论物理系担任SRC高级研究员。1979年1985年,迈克尔格林在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担任物理学讲师。1985年至1993年,迈克尔格林晋升为伦敦玛丽女王学院物理学教授。1993年至2009年,迈克尔格林在
剑桥大学担任John Humphrey Plummer理论物理学教授。2009年至2016年,迈克尔格林在剑桥大学担任
应用数学与理论物理系担任卢卡斯数学教授。2017年,迈克尔格林在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物理系担任CRST教授。
弦理论(string theory),是理论物理学上的一个尚未被证实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
宇宙是由我们所看不到的细小的弦和多维组成的。弦论要解决的问题是十分复杂困难的,如了解为何宇宙中有这些物质和交互作用、为何时空是四维的。因为没有其它任何一个理论在这个目标上的进展可与之比拟,弦论无疑地仍是值得继续努力研究。
弦论的出发点是,如果我们有更高精密度的实验,也许会发现
基本粒子其实是条线。这条线或许是一个线段,称作“开弦”(open string),或是一个循环,称作“闭弦”(closed string)。不论如何,弦可以振动,而不同的振动态会在精密度不佳时被误认为不同的粒子。各个振动态的性质,对应到不同粒子的性质。例如,弦的不同振动能量,会被误认为不同粒子的质量。即认为自然界的基本单元不是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之类的粒子。
“弦论是现在最有希望将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和四种相互作用力统一起来的理论。”(引自《环球科学》2007年第三期《
宇宙是堆三角形?》)
剑桥大学对外宣布,
斯蒂芬·霍金在过完67岁生日的同时,也告别了世上最为驰名的学术职位——“卢卡斯数学讲席教授”。他的继任者是另一位天才人物,弦论创始人之一迈克尔·格林。
剑桥的“卢卡斯教授”席位设立于1663年,同一时间只授予一人,近350年来,执掌这个教席的科学家包括
艾萨克·牛顿,以及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保罗·狄拉克、
计算机的先驱
查尔斯·巴贝奇。
剑桥大学规定,“卢卡斯教授”年满67岁卸任。按照这个古老的规矩,11月1日荣崇高头衔的格林,将是迄今18任“卢卡斯教授”中“任期”最短的之一。他生于1946年,最多做4年“卢卡斯教授”就将告退。而在同一个位置上,
艾萨克·牛顿呆了33年,
乔治·斯托克斯则是整整5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