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针编织
创造织物的一种方式
钩针编织(Crochet)是创造织物的一种方式,是通过钩针将一条线以挑、绕、转、钩、放等操作创造出平面或立体织物形态,进而将织物组合成服装或服饰品的过程。
手工编织是人类最早采用的织物编织手法,其中钩针编织是传统手工编织的一种。其来源于阿拉伯半岛南美洲中原地区,公元4~5世纪,在墓葬以及文物中就出现过此类lace。14世纪中期的欧洲意大利罗马时代的布里奥)和比利时(佛兰德斯)出现了由钩针编织的镂空织物。18世纪时,法国出现一种在绣绷上刺绣的手法称之为“Tambour”,其工具即为最早的钩针。19世纪,蕾丝钩针在爱尔兰得到发展和普及,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爱尔兰早期的蕾丝钩针就传到法国,此后,蕾丝钩针的花样就变得更为丰富,成为收藏家们的喜好之一。19世纪90年代之后,钩针编织逐渐融入时尚元素,也传入中原地区。一直发展到21世纪,钩针编织的选用材料更加丰富,针法也更加多样。钩针编织历经时代的演变发展,已经形成现在无国界的发展状态,并被广泛运用。
钩针编织的技艺特点分为针法、组织以及性能特点,其中性能特点有脱散性、良好的延展性、勾丝性等。其按照不同的方法可以分为突尼斯钩针编织法、方网钩针编织法、双头钩针编织法、扫帚lace钩针编织法等;按照织物效果分为平面与立体效果。
钩针编织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人文情感是任何纺织技术都无法比拟的,其手工制品不可复制的艺术特色也是任何机械产品都不可企及的,这也是手钩手工作品一直深受消费者青睐的原因所在。经过长期的演变,钩针编织的手工艺术再次回到了潮流的顶端,形成一种新的时尚浪潮。美国钩针协会于1994年8月创立,到2009年,已拥有2674名成员和71个地方分会。在第九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第十三届中国(山东省)省工艺美术博览会以及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都有关于钩针编织的项目。除此之外,钩针编织已被列入上海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吉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以及赣州市章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基本概括
钩针是针的一种,由针勾、针轴、针柄、针杆4部分构成,前端呈带倒钩的圆锥形,通过针钩在线圈中的旋转来进行钩针编织。制造钩针的材料有骨质、竹子、金属等,钩针的粗细用号型表示,针号越大,针勾越粗。竹子、骨质的钩针较粗,主要用于毛线等粗绒线的手钩,金属制的钩针较细,常用于棉、毛、丝、麻、化纤等精纺细绒线钩编。
发展起源
起源
钩针编织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些理论认为钩针编织来自于阿拉伯半岛南美洲,或是中原地区,但目前没有具体的考古证据证明钩针编织到底源自于哪一个地区。史料有载,自公元4~5世纪的四大文明古国墓葬中就曾出现类似抽纱lace和雕绣花边的织物。古代秘鲁文物中也有此类花边。14世纪中期的欧洲意大利罗马时代的布里奥)和比利时(佛兰德斯)出现了由钩针编织的镂空织物。钩针编织的普及,大约是18世纪左右的欧洲。据相关文献记载,最早的钩针编织有可能是没有钩针而使用手指的,以至于没有人工工具留下来的痕迹,也无法考据其历史。
18世纪时,法国出现一种跳圈式刺绣方法,称为“tambour”。这种刺绣的工具就是最早的钩针,只不过钩出的织品和21世纪的钩针编织不同,因此未被注意。考查后得知,它是混合了棒针编织法与钩针编织法的古老织法“Nålebinding”(丹麦语,意为束缚与针)。据说这就是最早期有记录的钩针工艺。早期弯曲的钩针是钉在木柄上的,这是普通常见的针头。早期在爱尔兰制作蕾丝的工人大多用这种粗制的钩针;但也有昂贵的钩针,昂贵的钩针是由银、黄铜、象牙、钢或骨头等材料制成的,钩针的把柄上也雕有许多花纹,这种钩针大约为当时上流社会的夫人们所使用。早期的钩针编织花样着重于生动的配色,以及盘条与织品的搭配。
早期发展
蕾丝钩针在爱尔兰的早期发展,推动了家庭手工业的兴旺。特别是在爱尔兰与法国的北部,由于战争和土地变更导致爱尔兰与法国北部的某些传统农耕和畜牧业遭到严重破坏,另外,中产阶级也逐渐兴起,使得家庭手工钩针编织有了更大的市场;加上钩针编织易学易懂,在任何地点只要有针和线就可以工作特质,促使其越来越普及。由于类似的钩针编织产品越来越多,使它变成了一种便宜的量产品。19世纪的维多利亚女王时期,钩针编织所给人廉价品的印象逐渐薄弱。爱尔兰生产的钩针编织蕾丝品的销量越来越大,自学蕾丝编织逐渐盛行起来。最早的爱尔兰蕾丝编织法传到法国之后,花样就变得更为丰富。19世纪,英国人J·利弗尔斯发明了lace织布机。1840年以后,花边织机的性能逐渐完善,使用的线料种类繁复,花样也层出不穷。因此,19世纪的维多利亚蕾丝作品成为收藏家们的喜好之一。
19世纪末,欧洲抽纱技艺由宣教士、修女和商人传入中原地区沿海地区,首先在天主教堂及教徒中流行。据《上海对外贸经济易志》《上海县志》等地方志书记载,1886年,法国天主教修女携带花边样品来到中国,在上海徐家汇圣母院内向女教徒传授欧洲抽纱技艺,并将修女自制品作为馈赠珍品,之后逐渐转为产品。1910年莘庄镇编结点的本地民女采用细钢丝钩针,改良了欧式编结法,手法简捷,并已有了组织批量生产的能力。当时,上海莘庄妇女在从事钩针编结lace时,手艺精良,利用不同组合对针法以及中原地区传统编结技法,编制出图案新花样和更多的花色,深受欧洲人喜爱,很快畅销欧美市场。由于编结者增多,编织技艺不胫而走。20世纪初,随着上海钩边花边业对外贸易量的不断扩大,催生了中外合作的花边厂和收发花边的店号大量出现。其中,最知名的有七宝金秋波号、汪克勤号,漕河泾森盛号等。直至抗战初期,上海七宝和莘庄镇、漕河泾等地区专事编结工艺者达数千人。40年代初,因美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结花边产品出口道路受到严重阻碍,使其编织业陷入停顿状态。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才恢复生产与出口。据上海地方志记载,1954年,上海莘庄镇、七宝镇、梅陇镇颛桥镇等地共有花边行14家,外发加工人员7000人。截止到2015年,上海莘庄作为中原地区钩针编织的代表,已有100多年历史。
现代转变
20世纪初,由中国广东籍华侨缪凤华编著的《绒线编结》是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的最早的关于编结工艺的专著。此后,黄培英创办了编结教习所,随着手钩工艺的传播,中国的编织业日益成长,结合中国民族特色工艺创造了很多新针法。1956年,在上海成立了钩针编结工艺厂,编结工艺品也成了中国出口商品中突出的工艺美术品。虽然,中国的编织机械化已经跟上时代,能够织出各种不同的针法,但是仍然不能代替手工钩编在服饰行业中的地位。
20世纪40年代末期,钩针编织教学又重新流行起来,变成家庭手工艺的热门主角,随之出现了更多新的花色和独具特色的构成。钩针编织与流行式样的结合,促使许多钩针编织书籍的出版,进而教导更多有兴趣的人们学习,创作出编织的花样更多、小块钩针织品颜色更多,再组成云肩长裙、桌布、窗帘等织品。20世纪60年代是钩针编织的一个高潮期,到70年代初期,钩针的花样已经发展到顶端,除了小块拼织外(被戏称为老祖母方块拼织granny squares),尚有圆形拼织与多色钩针编织等形式。
发展现状
在21世纪,钩针编织依旧流行,随着时代的发展,钩针编织所选用材料更加丰富,从形态来说有细的绣花线、蕾丝线,粗的毛绒线、绳带等,不同的粗细形态有不同的手钩效果;针法也更加多样,人们将基本针法进行灵活的排列组合,衍生变化出形形色色的复合针法,例如:分针、并针、枣形针、狗牙针、应用针法、引上钩针、交叉钩针和修饰针等等。图案风格也由写实转为抽象,出现很多几何图案。但是,由于手工钩编工时和成本限制,手工钩针工艺在纺织行业中主要是小范围使用,多以服饰品、家居饰品的形式星现,更多的是展现其艺术价值。手工钩针编织历经时代的演变发展,已经形成现在无国界发展状态,并被广泛运用。全球各国越来越多的钩针编织设计师将钩针编织这项传统工艺应用在更多的设计领域中,使得钩针编织不再是闲暇时间的编织品,而是具有时尚价值的产品。
2007年5月钩针编织被列为上海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1月,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认定“钩针编结技艺”为上海市传统工艺美术技艺。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颁奖的永不凋零的编织花束,便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绒线编结技艺手钩而成。采用融合中西技法的海派绒线编结技艺呈现颁奖花束,方便运动员携带、长久保存。鼓励人们重视传统文化与手工艺,这也成了手工钩针编织的发展契机。
技艺特点
针法特点
针法逻辑
钩针编织的基础针法有辫子针(即锁针)、短针、中长针、长针、长长针等。基于基础针法衍生出多种变化针法,如枣形针、圆锥针、交叉钩针等。单一针法或不同针法组合运用,赋予手工钩针编织独具特色的编织风格,塑造朴拙多样的造型肌理
钩针编织织物不同于手钩毛衫织物,就其工艺、组织、结构等方面分析,钩针编织只能靠手工精雕细琢。钩针所编织的织物充满了无数个小环,通过钩子将线打活结,充做一环,接着将钩子绕线从第一环带出,钩头勾线,勾出另外一环,就能逐渐组成一排线串,最后一排会仅有一个活动环串在钩针上,新的一排可再返回勾在旧的一排上,于是线串上的环钩出无数排,就形成了平面钩针编织。大多数钩针编织,通常钩一针锁一针,只有一个活套挂于针钩上,所以,即使漏针也很少会影响编织过程。
基本针法
手钩工艺中,最常用的针法为辫子针、引拔针、短针、中长针、长针等,钩织针法的主要类型与针法介绍如下
辫子针
首先将线绕在小手指和食指上,其次在中指上打好活结,将钩针插进活结系成的环中,最后在中指上绕环,起针是左手大拇指和中指捏住线圈,钩针是从线的下方绕线,将线勾出线环,即完成一个辫子针。
短针
短针直接将钩针插进辫子针上面的一个环内,或者将钩针插进两条线组成的“V”字形内,从下往上绕线,然后将线从“V”字形里带出,最后绕线,将线一次性退出两个线圈,即完成一个短针。
中长针
中长针是将钩针逆时针绕线,将钩针插进辫子针,或者将钩针插进两条线组成的“V”字形内,绕线后带出一个线圈,(此时有3个线圈),逆时针绕线后,将线一次性带出3个线圈,即完成一个中长针。
长针
长针是将钩针逆时针绕线,将钩针戳入前一排的辫子里,或者将钩针插进两条线组成的“V”字形内,逆时针绕线后带出一个线圈,此时钩针上有3个线圈,将钩针逆时针绕线,从左1、2的线圈中勾出,这时钩针上有2个线圈,然后逆时针绕线,将钩针从剩下的两个线圈中勾出,即完成一个长针。
引拔针
引拔针是将钩针插入辫子针,从下往上绕线后直接退出。
组织特点
钩针编织的组织结构具有镂空的艺术效果,可以与装饰对象融为一体,形成相互衬托的特殊效果。是任何其他形式的柔性纤维织品都无法相比。
组织致密性,可以通过相应的手钩针法,使其具有致密的风格,在产品中形成疏密相间的效果。
钩针编织的灵活性、可塑性强,线圈通过不同的串套方式会带来不一样的组织结构,不同的组织结构呈现出不一样的肌理形态。利用这些结构的变化,并合理地运用不同纱线的配合设计,可以创作出多种款式和规格的手工艺品,甚至达到各种各样的立体造型效果。
性能特点
钩针编织同所有针织物一样,同为线圈相互串套形成的织物,当线圈失去串套联系或者纱线发生断裂之后,编织品会出现脱散现象,也不便于缝补。这就使得钩针编织品无法通过裁剪的形式来进行造型,而需要用加针或减针的工艺手段来达到形态的变化。
由于线圈的组织结构,钩针编织产品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在成品的基础上进行拉伸可以达到一般机织产品无法达到的延展效果,这也弥补了针织物不能使用“省道”的缺憾。但也正是由于这一特性,导致手钩产品极易变形,以及不同的编织者由于编织时的力度不同,完成的编织产品大小存在明显差异。
由于钩针编织产品的线圈结构,导致其极易被勾扯牵引产生勾丝现象,在没有扯断纱线的前提下,钩编产品只是变形,仍然可以通过适当的拉扯回复原貌。然而一旦线圈拉扯断裂,则极易出现脱散现象,难以补救。因此,钩针编织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应小心避免尖锐突出的磨擦与碰撞,防止勾丝。
钩针编织产品通过不同的钩编针法,使产品形成弹性。该产品一般手感柔软,可以用来做衣物和饰品,贴身穿用。但其产品一般由于软糯而无垂感,也不挺阔,不易做出立体的造型并长期保持。
分类
按不同方法
钩针编织按照不同的编织方法可以分为突尼斯钩针编织法、方网钩针编织法、双头钩针编织、扫帚lace钩针等。
突尼斯钩针编织法
突尼斯钩针又被称之为阿富汗钩针,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细长钩针,它的长度比经典挂钩更长,长度在10-14英寸之间,此挂钩从轴到末端的旋钮都很光滑,可以有效的防止缝线脱落。突尼斯钩针编织法混合了钩针编织与棒针编织。突尼斯钩针在编织的过程与传统的钩针编织不同,传统的钩针编织一次只能编织一针,编织成一个链条,并且在下一行继续该模式;而突尼斯钩针编织则是在编织第一行的过程中要将编织的针迹加工到钩子上,然后在返回的过程中将钩子脱开。这也就意味着突尼斯钩针的每一行是不尽相同的。突尼斯钩针编织法因其每一行编织方法的不同,也造就了其致密性,此针非常适合编织阿富汗和其他寒冷天气的工艺品。
方网钩针编织法
方网钩针又被称之为菲力钩针,方网钩针是一种独特的钩针设计,仅需要链式针迹和双钩针针迹。这两种针迹可用于形成针迹块,以文字到图像的形式进行设计。完成的项目类似于描绘图像的lace针迹网格,编织者可以在方格纸上绘制草图,使用这种技术手钩它。
菲力技术最常用的是棉钩针线和小钢钩。双钩针和链式针迹排列在由块(用于设计)和空间(用于背景)组成的网格中,将方块和空间结合起来就是图案进行设计的方式。
双头钩针编织
双头钩针顾名思义,就是在轴的两侧都有钩针,两个挂钩尺寸不同,因此可以将两种挂钩尺寸合二为一。这种特殊的双头钩针用于制作双面钩针。钩子有两端,可以同时处理两种颜色的纱线并自由互换。
扫帚花边钩针
扫帚花边钩针又被称之为Jiffy花边、孔雀针或秘鲁针。相传,美国一位定居者曾用一个真正的扫帚柄来制作这种针法,因此得名扫帚花边钩针。
扫帚花边是通过在一个非常大的手钩针(也被一些制造商称为扫帚花边针)上画圈,钩编成一组一组的循环。然后用钩针钩到一组线圈的中心,这样就形成了扫帚花边簇,然后在整排或整排重复这个过程。用来钩针到这些循环可以是单钩针,半双钩针,双钩针,或高音钩针,最常见的是单钩针。
按照织物效果
钩针编织按照织物效果分为平面、立体等效果。
平面
手工钩针编织平面针法中,常由基本的辫子针和锁针作为起立针,通过短针、长针、中长针、长长针等基本针形结构的变换排列,由引拔针作为结尾针和连针,制作成相应的片状织物组织。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服装的蕾丝花边、领口袖口的装饰花边,在平面手钩中人们常常采用蕾丝花边钩编技法(包括爱尔兰钩针、菠萝花钩针、方网钩针等)用纱线将花片连接在一起制成窗帘、杯垫、沙发垫、床罩、桌布和手提袋手工织品。甚至有设计师把毛线编织当做绘画工具,创作出大型织品覆盖在房屋、街头、道路和树木上。
立体
手工钩针编织的立体针法是利用不同的纱线与编织密度不同的纱线存在着色彩、粗细、捻度及质感的差异,利用不同的纱线进行钩针编织可以丰富钩编产品的层次感,做出理想的立体造型效果。立体装饰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装饰、弥补和强调这三点上。人们结合生活和自然,创新出各种立体花样出来,比如动物、植物、食物、卡通人物,以吊坠、挂饰和摆件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类编织物往往尺寸较小,做工精细,因此会比较考验编织者的技艺和耐心。在服装上也常常会采用立体的设计,更能突出服装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应用
服装
由于手钩产品的柔软性、舒适性与透气性,适用于做为服装产品投入到生产中。不同的组织结构形成的花纹图案和肌理造型相较于机织面料和印染图案也多了一份手工的温度。
钩编lace纹样以二方连续的边缘纹样为主要装饰形式,在服装中起到装饰边缘、分割块面等作用,使服装看上去更雅致柔和。线状图案常装饰于服装的外轮廓线上,如领口线、袖口线、门襟线、下摆线等,加强边缘的界定,是服装的款式结构更加突出,增加装饰意味。
局部部件是由线变面的装饰构成。这种构成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将花边图案加宽到可以被视为面的宽度,将足够宽的线状图案作“面”。另一种模式是和清代的十八镶滚类似,使现状工程图重复叠加成“面”,应用于服装之上。手钩局部及部件装饰,通常表现在毛衫局部如领口、前胸、下摆、贴袋等处,采用同色同质毛线钩编装饰。钩针编织毛衫局部的花样种类繁多,其装饰方法可分为局部的贴服或镂空。
配饰
比起服装上的应用,钩织在配饰上面的运用更为广泛,如帽子,围巾,手套和云肩等。以钩针编织出的立体花型、叶片等,与针织毛衫组织结合,形成不同组织肌理的绒线针织服饰品。也可以将钩花制成的花型中心缀上珠片、爆珠作为亮点,同一钩编装饰图案上巧妙应用了手工绒线钩花与珠片绣工艺结合,增添了钩编花饰点缀效果。手钩花样织物搭配针织毛衫织物除要突出重点之外,还要与面料的色彩、图案、肌理形成对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家居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居设计中手工钩织元素的运用成为了一种时尚,家居装修中辅以手工钩编软装产品的点缀,如沙发垫、抱枕、地毯、床上用品、桌垫、杯垫等用钩编来设计制作完成。手工家居织品的设计不仅体现在视觉审美上,还体现在实用性和舒适性等方面。
工艺品
手工钩编在工艺品中的运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用钩针编织技艺来制作装饰生活中的小物件,比如手钩的玩偶、壁画、壁挂、及一些特殊小配件,这些物件为人们增添了生活情趣;二是以钩编作为纯艺术创作手段,比如现代纤维艺术就是源于传统手工纺织的技艺。现代纤维艺术则侧重于立体表现方式,充分体现了纤维艺术的无限开放性与多样性,它以观赏性的艺术品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更加注重钩针技艺与材料之间关系的表达。
意义
文化
21世纪,社会已进人第四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人工智慧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相比之下,传统手工艺术面临者表退和萎缩。在经历了紧张忙绿的快节奏之余,人们也逐渐转变自己的生活观念,人们开始注重生活的细节和品质,渴望回归本心、返璞归真,追求慢节奏的生活理念。手工手钩技术是集设计、创新、个性、时尚为一体的一项综合技能。钩编产品不能简单理解为一件物品,一个摆件或一件衣服,她承载着一个时代的文化脉络。设计者和传承者将它以新的文化观念,流行趋势和元素,通过产品这一载体传达给使用者。
实用
经过长期的演变,编结与钩针等手工艺术又回到了潮流的顶端,形成一种新的时尚浪潮。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把这些技艺运用到各个领域中,主要包括服装、饰品、室内装饰、公共设施等。从西方到东方,世界著名时尚之都以及各大时装中心的T台上也在不断展示着手工编结和钩针类的服装,很多品牌的新品开发中开始加入传统手工元素,这类特殊的肌理也被人们广泛接受。除此之外,编结和钩针在室内陈设和家居用品、饰品方面运用也很广泛。
传承与保护
传承
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手工手钩与传统手工钩织在传承方式、制作目的以及材料、风格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表现出很明显的时代特征。
当代嬗变
传统社会中,手工钩织是为了生活的需要,或自给自足,或贴补家用,作为女红的一种技能,也是女子体现心灵手巧的重要方面,社会科技的发展、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使很多传统手工艺逐渐被人们忽略。手工钩织也在顺应着时代发生变化,从原来的生活需要到精神需求的发展。
现代手工钩织的工具材料更加丰富,从形态来说有细的绣花线、蕾丝线,粗的毛绒线、绳带等,不同的粗细形态有不同的钩织效果,加上丰富的色彩变化,材料的丰富可见一斑。在不同地区,其手钩的方法也有不同的,比如阿富汗钩织、爱尔兰钩织等。不同的钩织工艺运用的钩针的形态以及针法也有不同,不同钩织工艺之间的交流也带来了针法、花型的不断创新,并使其成为现代手工钩织的重要特征。一位钩织艺术家Caitlin McCormack,她将钩织工艺与软雕塑相结合,用白色的线钩织出动物骨骼,然后用胶塑造物体的形态,这样的形态表达类似于真实的骨组织。Caitlin McCormack利用棉线与胶水,通过手钩的方法将动物骷髅的形态表现出来,创作出大量系列化的作品。
传承方式
在传统社会中,手工钩织的传承一般是采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后来有了图书和视频等,再到之后的线上教学。多元化的传承方式为手工钩织的普及提供了便利。此外,一些博物馆、图书馆、工作坊等机构与编结、钩编艺术家合作,推出一系列的体验活动,给手工爱好者们提供与传统手工艺近距离接触和学习的机会,进而更好地进行编结与钩针艺术的推广和传承。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在不断深化此类课题的研究,文化理念的引导,让社会更加重视传统元素的运用。
比赛
2016年,第九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在法国波尔多举行,其中钩针编织项目的冠军是中国选手沙红英。
2021年,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原地区山东省)省工艺美术博览会中《落花游鱼》作品获得了钩针编织项目的银奖。
2023年3月,举办的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其中钩针编织项目的冠军及亚军分别是中国选手胡春芳与沙红英。
活动
2016年第一个暴风雨项目基于从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惠德比岛海军航空站获取的数据。项目创始人Emily McNeil、Justin Connelly和Marissa Connelly受到科学家和黑客的启发,他们在美国华盛顿州阿纳科特斯创立了该项目。暴风雨项目(Tempestry)”是一项针对编织者和手钩者的全国性艺术活动运动,他们制作彩色横幅,这些横幅是显示当地随时间变化的气温的条形图。
从2019年开始,Altuzarra、Carolina Herrera、Ulla Johnson等品牌就开始频频使用钩针编织工艺。到了2020年,Salvatore Ferragamo、Marni、Kate Spade、Jil Sander等品牌把钩针编织制作成单品。在2021年,芬迪和CHANEL等品牌也将钩针编织元素放到了各个单品上。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着陆,三名航天员圆满完成任务,平安返回地球。来自姑苏区大儒巷社区的卫振英通过手工编织,耗时11天制作完成一组名为“飞天英雄”的编织作品,其中最大的18厘米高,最小的有12厘米高。
保护
1994年8月,由格温·布莱克利·金斯勒(Gwen Blakley Kinsler)创立了美国钩针协会,这是一个致力于保护和促进钩针艺术的非营利组织。截止到2009年,美国钩针协会已拥有2674名成员和71个地方分会;它继续坚持其主要目的,这是教育公众有关钩针,提供教育和网络机会,并通过创造力的努力,为质量、艺术和钩针技能的国家标准。
2007年5月,上海莘庄钩针编结项目被列为上海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5月又被列为上海市传统工艺美术技艺。
2021年12月15日,钩针编织入选吉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属于“传统美术”类项目。
2021年8月,手工编织钩针技艺被列入赣州市章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际钩针术语及符号
目录
概述
基本概括
发展起源
起源
早期发展
现代转变
发展现状
技艺特点
针法特点
针法逻辑
基本针法
辫子针
短针
中长针
长针
引拔针
组织特点
性能特点
分类
按不同方法
突尼斯钩针编织法
方网钩针编织法
双头钩针编织
扫帚花边钩针
按照织物效果
平面
立体
应用
服装
配饰
家居
工艺品
意义
文化
实用
传承与保护
传承
当代嬗变
传承方式
比赛
活动
保护
国际钩针术语及符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