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鼻真鲨(Carcharhinus altimus)是
真鲨科真鲨属的一种鲨鱼,该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8年 ver 3.1。
刚产仔鲨长70-90厘米,成年最大体长可达300厘米,重达167.8
千克。体纺锤形,躯干较细长。头宽扁,头长为全长的1/4弱。尾稍侧扁,短于头和躯干长,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洼。吻中长,背视三角形,吻端钝圆。眼较小,圆形,瞬膜发达,距吻端比距第一鳃孔近许多,眼径等于第一鳃孔的1/2。鼻孔宽,斜列,外侧位,距眼较距吻端稍近,鼻间隔宽比鼻孔约大3倍余,前鼻瓣后部具有1个三角形突出,后鼻瓣不分化。口弧形,口宽大于口前吻长,口长约等于口宽的1/2。唇褶不发达,只见于口隅。上颌齿宽扁三角形,边缘具细锯齿,齿头直立或倾斜 ;下颌齿窄尖,直立,边缘具细锯齿,基底宽。喷水孔消失。鳃孔5个,中大,中间3个较大,最后2个位于
胸鳍基底上方。背鳍2个,第一背鳍中大,距胸鳍比距腹鳍近许多,起点位于胸鳍基底后端稍后上方,鳍高稍大于基底长,前缘稍凸,后缘凹入,上角钝尖,下角尖突,里缘长为背鳍基底长的1/2;第二背鳍较小,起点位于臀鳍起点稍前方或几相对,上角钝圆,后缘微凹,下角延长尖突,里缘长为鳍高的1.1-1.4倍。
尾鳍颇宽长,比头约长1.2-1.3倍;尾椎轴上翘,上叶见于近尾端,下叶前部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后延,中部与后部间有一明显缺刻,后部近缺刻处有1个小三角形突出,后端与上叶相接,尾端钝尖,后缘斜直。臀鳍稍大于第二背鳍,外角圆凸,后缘深凹,里角延长尖突。腹鳍比臀鳍大,位于两背鳍间下方,近方形,边缘斜直,外角钝圆,里角钝尖。
胸鳍宽大,稍呈镰形,外角钝尖,里角钝圆,前缘长约等于头长,近端部稍圆凸,后缘凹入,里缘平直。体背淡灰色,有时青铜色,腹面白色;除腹鳍外鳍尖均黑色。
栖息于温、
热带近海和外海中、底层水域的大型鲨类。通常巡游于大陆棚或岛坡边缘的海域,除幼鲨活动于较浅水域外,一般皆活动于80-225公尺深处。主要掠食
硬骨鱼纲,其它鲨类、魟类及乌贼等。在西北
大西洋,大鼻真鲨进行着季节性迁徙,夏季在美国东海岸度过,冬季在
墨西哥湾和
加勒比海度过。已记录个体鲨鱼的迁徙距离为1,600至3,200公里。
雄性的长度为216-217厘米性成熟,
雌性的长度为226-282厘米性成熟。生殖方式为卵黄
胎盘胎生。出生在一年中的不同时间,具体取决于位置,在
地中海,这是从8-9月,而马达加斯加则在9-10月出生。产仔量为3-15只幼仔。
主要以底拖网、流刺网及延绳钓捕获,经济价值高。肉质佳,可加工成各种肉制品;鳍可做
鱼翅;皮厚可加工成皮革;肝可加工制成维他命及油;剩余物制成
鱼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