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蓝色过背往往过背不见得十分早,20CM的个体第五排100%亮,小珠鳞50%以上亮是基本合适的。若在此尺寸第六排鳞片表现已达完美的鱼,反而成长后金色容易散掉,成为金蓝相溶的个体,锁框将会十分困难。
长期饲养在浅色环境下,对过背的显色与最终色彩定型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我曾有一条幼鱼时呈白金色的过背(开始饲养时16CM,亮度上满5排,珠鳞表现中下),饲养在近乎于白色的环境下8个月。金色发色如同所言,多而浅,几乎丧失了其他的色彩,只剩下淡淡的金和浅得几乎看不见的蓝。但过背的速度也未见比与它一同购入的另一只过背(同窝鱼)为快(这两只鱼的血统不纯,但从另一只鱼后来的表现来看,
色彩饱和度方面还是可以入眼的)。后来将其放入深色环境,其体色总体来说只见有很微小的加深,色质没有任何改变,直到最后(放入深色水槽后半年)我将其处理掉时也没能有改善,金质依然钝而淡,总体色彩像被漂过的感觉。后来我又尝试用一只24K金底(开始饲养时22CM,五排亮满,六排亮2片,珠鳞表现中上)做了对比,明显放在
蓝色环境中的效果比在浅色环境好。所以,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认为将过背幼鱼(20CM以下)饲养在浅色环境的做法虽可能使鳞片看起来更干净,也可能提早过背,但大多是为了争取良好卖相的权益之计,到中鱼之后反而容易起到负面作用。是不够牢靠的。我认为还是保守一点,将鱼养在兰色环境下较为稳妥,而且适应性广泛,不论什么鳞底颜色的鱼,都不容易出现大的问题。
在挑选过背时不能不注意的一环就是眼圈的颜色。虽然许多专著都认为眼圈的颜色不是鉴赏和挑选鱼只的评判标准,但我个人认为眼圈颜色传达的信息的重要性远比一直以来通说认定的要大,在评价一只过背时,眼圈的颜色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注释过背的血统。
纯种的野生过背来看,眼圈的颜色100%都是深色的。基本可以分为红色类、
褐色类和绿色类。其中红色眼圈的个体群相对较受欢迎,褐色类的较为多见,绿色类的比较稀少。应该说,在纯血的前提下,深色的眼圈不论为红、褐或绿色,对鱼只的优劣判定是等效的;深色眼圈传达最核心的信息是:该鱼是否色素浓厚。因为纯血的或者部分改良的过背在色彩和亮度等方面最具有价值的,就是高
色彩饱和度与高亮度,而色素是否浓厚直接决定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