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水利是指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为重点,以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保障,致力于解决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保障、生存发展、人居环境、合法权益等方面问题的水利活动。民生水利的概念自2007年起由水利部党组提出,其宗旨在于使水利事业服务于民生,造福于民生,保障于民生,润泽于民生。
历史沿革
2007年以来,水利部党组正式提出了“民生水利”概念,陈雷部长在多次讲话和文章中,谈到了“民生”与“水利”,将其概括为“涉及民生的水利建设”。如2007年10月在水利部部务(扩大)会议的讲话中,陈雷部长指出要抓好涉及民生的水利建设,包括饮水安全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提高灌排能力、开展水土保持、加强农村水电建设和管理。同年10月,陈雷部长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努力谱写水利发展与改革新篇章》讲话中,首次正式使用了“民生水利”这一概念。此后,他在多个场合,如
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水利部党组中心组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扩大)学习班、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以及《
人民日报》上的署名文章中,逐步深入和细致地阐述了“民生水利”的主要领域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内涵
在2009年的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陈雷部长就民生水利的内涵进行了系统论述。他认为,民生水利至少包含以下五层涵义:①重点:民生水利是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为重点;②途径:民生水利是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为途径;③保障:民生水利以构建城乡统筹、区域协调、人水和谐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保障;④着力点:民生水利要着重解决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保障、生存发展、人居环境、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民生水利问题;⑤目标:民生水利的目标是努力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使人人共享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成果。
特征
民生水利的内涵与实质决定了其基本特征,其中包括阶段性、公共性、差别性、综合性四个方面。阶段性反映了随着时代变迁,民生水利的关注焦点也随之变化。公共性体现了民生水利作为基础公共设施的特点,其效益享用不具排他性,且需要政府的统筹规划和资源配置。差别性则表明民生水利的需求因地域、城乡、行业发展等因素而异。综合性则说明民生水利不仅具有多种功能和效益,而且解决民生水利问题通常需要多方面
水利工程的综合运用。
主要内容
防汛抗旱
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置于首位,坚持防汛抗旱并举,强化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大江大河大湖、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大中城市、主要交通干线、重要工矿企业的防洪安全,努力保证中小河流和一般中型、小型水库安全度汛,全力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千方百计满足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作为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增加投入,健全机制,强化监督,搞好管理,确保如期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目标。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饮水安全是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水利部门有责任让群众早日喝上干净水。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使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长受益,尽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坚持把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大事来抓,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继续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技术改造,切实加强粮食主产区、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水利建设,加快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提高农业抗御洪涝干旱灾害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重点江河治理
深入推进治淮工程建设,继续加强
长江、
黄河等大江大河治理及其他重点流域治理。适时开工建设一批水源工程和区域性调水工程,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全面实施
太湖水环境整治和
石羊河、
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认真落实水库移民政策,切实做好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移民安置工作。
水资源节约保护
以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为核心,抓住重点区域和生产消费的关键环节,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以水功能区划为基础,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和省界断面水质监测,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及时实施应急供水和生态补水,确保重点地区的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水土保持
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工作方针,继续推进
长江上游、
黄河上中游、西南石漠化区和
丹江口市库区及其上游等重点区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启动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以及坡耕地和侵蚀沟水土综合整治专项工程,加强封育保护,推动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整治城乡河道,建设亲水平台,切实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优质的生活环境。
农村水电
统筹农民利益、地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农村水能资源管理,加快农村水能资源开发步伐,加大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力度,扩大小水电代燃料试点规模和范围,切实解决无电、缺电人口用电问题,改善贫困山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发展趋势
陈雷部长指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应有之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与民生水利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为重点,以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为途径,以构建城乡统筹、区域协调、人水和谐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保障,着力解决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保障、生存发展、人居环境、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民生水利问题,努力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使人人共享水利发展与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