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女姑村位于
山东省城阳区流亭街道,据
李姓族谱记载:李氏祖籍
莱阳市,后迁居即墨城东大村。明末,一世族李中诚迁居南城阳村,繁衍三代。公元1650年—1675年间,李氏四世祖风明、风起等兄弟四人,率眷属迁居女姑。后因李姓门户大,称李家女姑村。村庄南接港东村,北毗邱家女姑,东靠胶济铁路线,西临胶州湾。双元元路贯村而过,域内公路纵横,四通八达。全村李姓最多,依次为
王姓、
牛姓、
杨姓、
蓝姓等。2002年全村1174户,3443人,耕地400亩。
历史沿革
1949年5月,
青岛市解放前,李家女姑村隶属即墨县里仁乡。6月,青岛解放,改属南海专区崂山行政办事处夏庄区。同年8月,隶属崂山行政办事处一区。1951年7月隶属崂山行政办事处流亭区。1953年6月属崂山郊区人民政府流亭区。1956年8月撤区并大乡,改属崂山郊区女姑乡。1958年9月隶属崂山郊区仙家寨人民公社。1962年隶属崂山县仙家寨人民公社。1984年,撤社建镇,隶属崂山县流亭镇。1988年隶属
崂山区流亭镇。1994年4月,
青岛市区划调整,改属
城阳区流亭镇。2001年6月隶属城阳区流亭街道办事处。
代表人物
李家女姑村人称蓝氏家族为“蓝乡绅”,这称谓有几分戏谑,更多含有几分敬佩。究其原因是门户较小的蓝式家族哺育了几位名誉四方的知名人物。
蓝恒立:字臣,顺天苑平籍生。即墨县蓝氏名门之十七世。学成后受聘于京城名门望族任家塾,后被
八国联军杀害。
蓝恒:蓝恒立之五弟。青年入,一生在家乡周边以塾师为业,对家乡教育卓有贡献。蓝恒瓒多才多艺,尤以画技精湛,闻名即墨县。画技中以画竹见长。据传蓝恒瓒曾在夏庄华阴西莲台(
洪门寺)的影壁上作“竹林”图,其画栩栩如生,逼真乱真,致使傍晚归林栖息之鸟误以为真,撞于影壁而亡者不计其数。此人此事在当地广为流传。
蓝志政其人
蓝氏家族还哺育了一位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邓恩铭长期共事的早期革命活动家蓝志政。原名蓝斌之,1901年生人,自幼天资聪慧。十五岁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十九岁考入
北京大学。曾为
青岛市、
即墨区地区学运、工运、农运的组织者之一。中共即墨党组织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蓝志政从中学时代就痛恨清政府的黑暗,腐败。反对封建礼教。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剪掉辫子;反对女人缠足,并亲自为其侄女扯掉裹脚布;提倡男女平等,不顾家人阻拦,坚持送侄女蓝仁博读书求学。
1917年蓝志政在济南省立第一中学读书时,与
邓恩铭为同班同学。并结为挚友,共同探讨救国救民的道路。与邓一起发起成立了“学生自治会”。举邓为学生自治会领导,蓝任出版部部长。蓝积极协助邓办报,经常在校报上撰文抨击黑暗统治。还同邓一起组织学生罢课、宣传、演讲、游行活动。
1919年,蓝志政考入
北京大学。时逢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蓝在运动中表现积极突出。成为“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被誉为“蓝大帅”。
大学毕业后,回到
青岛市的蓝志政,恰遇邓恩铭来青岛组织建党及工运活动,蓝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
邓恩铭的领导下,以教书办报作掩护,秘密进行地下活动。时任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分配科青岛分处主任。
1925年上半年,蓝志政在青岛组织发动了学生罢课,商人罢市斗争。有力支持配合了邓恩铭发动的四方机场和纱厂的三次工人罢工。后为避敌人通缉追捕,经组织安排离青。
1928年蓝志政受中共山东省委派遣,回到家乡,在
即墨区组织建党工作。和孙希朋先后在国民党即墨县党部、公安局、盐场等发展党员12名。同年10月20日建立了即墨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即墨支部。蓝任支部书记。支部成立后,他们分头工作,发展壮大党组织。但因考察失误,被一万姓叛徒告密国民党省党部。蓝志政等人察觉后,为防生变,遂撤离即墨。回到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工作,任中共山东省委秘书长。
1929年4月,由于叛徒
王复元、王永章的出卖,蓝在
济南市不幸被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种种酷刑,他大义凛然,威武不屈,视死如归。1929年4月19日晚,在
邓恩铭的组织下越狱失败。7月21日晚,在第二次越狱斗争中安全脱险。蓝志政越狱脱险后,在家乡隐匿了一段时间后,告别了家人,又踏上了充满艰难险阻的革命征途。临行前,蓝给在
青岛市的侄女留下一张纸条,写道“我们的买卖,很快就会成功”。激励亲人们坚持斗争勇气,表达了自己追求革命的坚定信念。蓝志政这次离家后再无音信。
自然资源
李家女姑村地处白沙河下游,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自然农耕条件良好。传统
种植业以玉米、小麦为主。1958年,被青岛市确定为“蔬菜专业生产队”后,菜田面积逐年扩大。该村培育种植的女姑大椒名扬岛城。大椒内四心室,果高约15厘米;肉厚、皮脆、色深绿。内装肉卤;蒸40分钟,仍保持原型;产量高,单果重约250克,单株结果70个左右。被誉为当地特色蔬菜品种。进入20世纪八十年代,坚持科技兴农,大力发展保护地种植。精细菜、返
时令菜品种增加,为丰富
青岛市人民的“菜蓝子”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经济
90年代初,落成通车的
双元路,穿村而过,南接
胶州湾高速,北接
济青高速公路。村庄较为封闭的区位环境实现了开放。1998年秋,流亭工业园在此启动建设,村庄处于工业园的中心地带,借助东风,村庄招商引资的软硬环境更加完善;磁力大增,至2002年共计引进外资企业9家,合同利用外资12144万元。实现利税509.8万元。
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涌入,促进了村庄商业、服务业的迅猛发展,繁荣兴旺。至2002年,全村从事餐饮等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等产业的个体商户350家,从业450人,实现了劳动力由一产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工、商、服务业收入成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2002年全村总产值达2亿元,人均收入4975元。
该村历来重视教育,有口皆碑。1982年,在集体经济实力较差的条件下投资16万元建成900平方米的教学楼。受到各级领导及当地周边村民的赞誉。小学少先队组织被共青团中央评为“全国红旗大队”。1987年,村幼儿园被
青岛市评为“一类幼儿园”。
随着集体可支配财力的增加,村庄的公共环境得到改善。文明道德建设得到加强。村民们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建设家园,奔向小康,享受幸福美满的生活。
地理环境
参考资料
关于青岛市城阳区李家女姑村.https://www.xuexi88.com/zhishi/83594.html.2021-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