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课
以社会常识为目的的小学学科
社会课是中国小学的一门学科,旨在教授学生基本的社会知识。这门科目最早于1923年由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发布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中提出,在初级小学阶段设立。其内容涵盖了卫生、公民、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历史沿革
社会课在中国的小学教育体系中经历了多次变化。1929年的《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和1932年的《小学课程标准》都继续设置了这一科目。然而,到了1936年,随着修订标准的公布,初级小学将社会课与自然科学合并成为“常识”科目,而仅在高年级继续单独开设社会课。新中国成立后,小学教育进行了改革,取消了社会课,转而设立了历史和地理等科目。直到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法小学教学计划再次恢复了社会课的教学。
教学内容
社会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卫生保健、公民意识、历史事件以及地理知识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小学生能够建立起对社会的基本认知,了解自己所处的世界,并培养出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资料
社会课是什么.知了爱学.2024-11-04
小学社会课本内容.百度文库.2024-11-0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教学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