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杂记》主要收录了石家湾观桃林、游
兰州西湖公园和金山寺的感想、甘青道中、
西宁市观感、佛教圣地
塔尔寺、乘架窝赴
临夏回族自治州夏河县途中、游回教和回教徒的发源地——临夏、访夏河的
罗马教廷——拉卜楞等内容。
内容简介
《西行杂记》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图书目录
第一章黑夜飞航
第四章南山之游
第五章再游重庆南岸
第七章兰州初旅
第八章五泉山之游
第九章初试皮筏
第十章节园吊古
第十一章石家湾观桃林
第十二章游小西湖和金山寺的感想
第十三章甘青道中
第十六章乘架窝赴临夏夏河途中
第十九章兰肃道中
第二十章河西巡礼
第二十一章兴隆山之游
第二十四章参观灌县都江堰
第二十七章川陕道上
第二十八章西京的史迹和生活
第三十章从陪都到战都
第三十一章归途纪程
序言
20世纪,是人类社会进展最快的世纪。20世纪的通行话语是“变革”。
就中国而言,自进入20世纪,1911年“
辛亥革命”为延续数千年的中国封建王朝的谱系画上了句号,1919年“五四”运动,新文化普及,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现代中国奠定了基础。20世纪前50年间,
袁世凯“称帝”、溥仪重返
故宫,
明成祖北伐、
长征、
中国抗日战争……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受到举世关注。此后,特别是从“文化大革命”到
改革开放,这些历史事件亲历者的感受,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20世纪是中国进入现代时期的关键的、不容忽视的转型期,以20世纪前半期为例,1900年,“
八国联军”践踏中华文明,举国在抗议中反思;1901年,原来拒绝改良的清廷宣布执行新政;1906年,预备立宪……以世界背景而言,“
十月革命”,两次“世界大战”,成立
联合国……1911年到1949年,仅仅历时30多年,中国结束了封建社会,经历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到
社会主义的巨大跨越。反思20世纪,政治取向曾被视为文明演进的门槛,“不是革命就是反革命”,不是红,就是黑,一度成为舆论导向,影响了大众思维。
无可否认,在现代社会,伴随社会的进步、发展,中华民族的民主、科学精神逐步深入人心的过程,是中国历史最具影响力的事件,是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中国现代时期的鲜明特点。
《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则为这一影响深远的历史过程,提供了真实生动的佐证。
20世纪的丰富出版物中,一定程度上因为政治意图与具体事件脱节,人文地理著作长期以来未能受到充分关注,然而文学、历史、政治、文化、语言、民族、宗教、地理学、边疆学、地缘政治……等学科,普遍受到了人文地理读物的影响,它们是解读20世纪民主、科学思维成为社会主流意识的通用“教材”。
人文地理纪实无异于在社会急剧变革过程进行的“国情调研”,进入20世纪的里程碑。没有这部分内容,20世纪前期——现代时期,会因缺失了细节,受到误解,直接导致对今天所取得的成就认识不足。
就学科进展而言,现代文学研究是最早进入社会科学研究前沿位置的学科之一,《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则为现代文学家铺设了通向文学殿堂的台阶:论证了他们的代表性,以及他们引领时代风气的意义。
与中华文明史、中国文学史的漫长历程相比,从“
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30多年短如一瞬间,终结封建王朝世系,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现代时期定位的标志。
“人文地理”,是以人的活动为关注对象。风光物态、环境变迁、文物古迹、地缘政治……作为文明进步的背景,构建了“人文地理”的学术负载与阅读空间。
关于这个新课题,第一步是搜集并选择作品,经过校订整理重新出版。民国年间,中国的出版业从传统的木刻、手抄,进入石印、铅印出版流程,出版物远比目前认为的(已知的)宽泛,《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的编辑出版,为现代时期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参照,树立了传之久远的丰碑。否则,经过时间的淘汰,难免流散失传,甚至面目全非。
《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与旅游文学、乡土志书、散文笔记、家谱实录等读物的区别在于:
人文地理纪实穿越了历史发展脉络,记录出人的思维活动,人的得失成败。比如边疆,从东北到
西北,没有在人文地理纪实之中读不到的盲区。21世纪,开发西部是中国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开发西部并非始于今天,进入了现代时期便成为学术精英肩负的使命:从文化相对发达的中原前往相对落后的中西部,使中西部与政治文化中心共同享有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共同面对美好前景。通过《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我们与开拓者一路同行,走进中西部,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分担他们的艰难困苦。感受文明、传承文明。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与中华民族的文化,不会因岁月流逝、天灾人祸,而零落泯灭。
《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是20世纪结束后,重返这一历史时期的高速路、立交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