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地名系
满语“可畏”之瑷珲地名系满语“可畏”之意,一名艾浑、爱呼、艾浒。以境内的艾虎河(一名鼎河,今
苏联境内的藏嘎河)故名。
此地远在周以前为肃慎地;汉至三国时期为挹娄地;晋时入寇漫汗;
北魏、
北齐属豆莫娄国;隋时分属靺鞨黑水及北室韦地;唐同之;
五代十国至辽属五国部;金为扶余路的辖境;元时为
铁木哥斡赤斤分地,后属开元路;明时在此设置考郎兀、忽里吉山、巴忽鲁等卫。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为抗击
俄罗斯帝国的入侵,于
黑龙江省左岸(今苏联境内的维笑勒依村)设置镇守黑龙江等处的将军,筑城驻兵,任命抗俄名将
萨布素为第一任
黑龙江将军辖区。
康熙帝二十四年(1685年)黑龙江将军移驻江右岸的达呼尔族城堡一托尔加城(今爱珲公社)并称此地为新爱珲城,又名黑龙江城,将军及副都统均移驻新爱珲城。而江左岸的城堡称旧爱珲,设城守尉镇守,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根据将军萨布素关于
墨尔根“首尾易制”的奏请,黑龙江将军驻地移至墨尔根城,黑龙江城由城守尉驻守。庚子事变后,暧珲、
黑河市及
黑龙江省右岸的各都市均为俄军占领。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归还后,
清朝复设瑷珲副都统,同时又设置了
兴东道,二者以
逊河为界。同年在黑河设交涉局,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撤消交涉局,并于此地设置黑河副部统府,黑河副都统府设立后的第二年,即
宣统元年(1909年)撤消瑷珲副部统府。以兵备道代之,道台驻瑷珲,与此同时设置瑷珲厅。民国元年(1912年)黑河副都统府撤消,所管事务均移交瑷珲厅及兵备道管理,同年改兵备道为观察使,并移驻黑河。民国二年(1913年)改接泽厅为瑷珲县,此后观察使改为道尹,称之为黑河道尹,瑷珲县为黑河道所辖。民国十八年(1929年)
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辖,本县直隶
黑龙江省为一等县。伪满大同二年(1933年)县公署由
黑河市移驻
大黑河。
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一日,伪满洲国改行帝制,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成立黑河管公署,此地为
黑河省省会所在地。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东北光复,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将伪北安,黑河二省合并为黑龙江省,本县划归黑龙江省所辖。
1980年11月15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黑河市,以
爱辉县的
黑河镇、幸福公社和西岗子公社的西岗子煤矿、宋集屯煤矿、东方红煤矿为其行政区域。1983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爱辉县,将该县行政区域并入
黑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