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多托夫
俄罗斯画家
巴维尔·安德烈耶维奇·费多托夫(1815-1852年),俄罗斯19世纪上半期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维尔·安德烈耶维奇·费多托夫,出生于莫斯科九品文官的家庭,11岁时考入第一陆军学校,后在圣彼得堡芬兰团队的禁卫军中服役,由于酷爱绘画,在29岁时入美术学院夜校学习。38岁退伍之后进入美术学院接受正规训练,师从于布留洛夫,起初他想成为一位战争画家,后来却成了一位讽刺风俗画家。
作品风格
费多托夫是在革命民主主义思潮影响中成长起来的画家,他所画的讽刺性风俗画十分生动,令观者忍俊不禁而后陷入深思,他那微妙的幽默,针砭时弊。真实的描绘和深刻的讽刺内容,揭露了当时社会中的畸形人物和丑陋现象。俄罗斯残酷的反动政治使费多托夫不得不陷入沉默、孤独和绝望,最后竟导致画家精神失常。他的作品和艺术生涯与大作家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有很多相似之处。费多托夫的思想和艺术创作实践奠定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基础,美术批评家斯塔索夫说他是俄罗斯民主艺术繁荣的开端。费多托夫过早地离开人间,留下的风俗画作仅10幅,肖像画20余幅。
代表作
著名的有《初获勋章者》、《少校求婚》、《贵族的早餐》和《小寡妇》等。
《初获勋章者》
画家31岁时创作了这幅政治讽刺风俗画。画中描绘了作为尼古拉一世时期的一个自命不凡的小官吏形象。画家十分注意通过画面细节描绘,来揭示这个小官吏的卑劣庸俗的行径。画中所描绘的这个初获勋章的小官吏,在请客后的第二天早晨,他刚起床便迫不及待地来到客厅,赤着双脚,头上还卷着发卷,得意忘形地向女仆炫耀挂在旧睡衣胸前那枚勋章,真可谓小人得志。画家有意将这个得势的小吏置于狭小的空间里,四处杯盘狼藉,陈设零乱,从每一件细小的物品上,都可以联想到昨晚的得意情景。所有这些,意在揭露沙皇时代的官吏空虚、卑劣、丑陋的灵魂。费多托夫的绘画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幽默感,这是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一大特点。
《少校求婚》
19世纪的俄罗斯帝国处在一个社会变革的时代,反动的官僚权势在握,但手中没钱,而新兴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则相反,是有钱而没权,这两个阶级的相互勾结将形成一股势力,主宰着俄国的一切,这就是现实。费多托夫这一幅《少校求婚》即揭示了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有权的沙俄少校军官,在媒婆的引导下来到暴发户商人家求婚,很显然这是一门互相利用、互相勾结、狼狈为奸的联姻,是一幕表面是喜剧实为悲剧的场面。神气十足、装腔作势的少校正临门外,画家着意描绘室内发生的瞬间情景:作为新兴资产阶级代表--商人怀着难以明言的心态等着少校,佣人们交头接耳地议论这桩婚姻的是非,母亲拖着害羞的女儿,显得无可奈何。画面主体形象是女儿,一个情窦初开的姑娘,期盼着美满姻缘,在求婚者到来之际,内心充满紧张和幸福之感,少女的羞涩,本能地欲避又止,慌乱中将手帕掉落在地上,这些心理细节刻画,十分真切生动,是一幕舞台剧画面。画家很注意通过环境描绘表现人物,商人的客厅摆设显得富有而格调不高,佣人在桌上摆放的粗陋食品,表明商人的小气吝啬。画家创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费多托夫的人物造型极富表现力,他通过人物的姿势、面部表情、衣着和环境道具的描绘,深刻地揭示作品的社会意义,他的画具有丰富的文学性。由于他的作品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所以没人愿意购买,但它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缩影。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作品风格
代表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