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港镇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辖镇
海港镇,隶属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地处海港区中部,东至东港镇,南至河北大街,西至汤河,北至新102国道。行政区域总面积12.87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海港镇户籍人口为11982人。
1996年,合并马坊乡、铁庄乡建海港镇。截至2020年6月,海港镇辖15个社区、1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秦皇东大街271号。
2018年,海港镇有工业企业1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
历史沿革
1956年建马坊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6年,合并马坊乡、铁庄乡建海港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海港镇辖前马坊、邵岭、西盐务、东盐务、东王岭、南李庄、兴隆、百姓王庄、网匠庄、安子寺、张庄街道、邹吕庄、土台子、李姓安庄、范家店、东李庄、涂庄、韩庄、石山、小高庄、小李庄、小张庄22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海港镇辖15个社区、1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秦皇东大街27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海港镇地处海港区中部,东至东港镇,南至河北大街,西至汤河,北至新102国道。行政区域总面积12.8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海港镇地形主要为剥蚀平原和丘陵、山地。
水文
海港镇境内有汤河镇支流段、大马坊河段、新开河段、新开河东支流。汤河东支流河道,起源于石庄村地界与土台子村地界交界处,境内长约2千米;大马坊河源头水库,该河段有水库泄洪渠自北向南流过铁路,流过102国道至范家店村中到村南,全长1千米;新开河上游中段东李庄段从102国道开始至村中、至村南进入新开河,境内长2千米;新开河东支流,由崔庄铁大桥向南南、向西、向村南流进入河道,入村1.5千米。
自然灾害
海港镇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海港镇辖区总人口2259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8372人,城镇化率81.3%。另有流动人口4226人。总人口中,男性11096人,占49.1%;女性11502人,占50.9%。2011年,人口出生率9.18‰,人口死亡率4.6‰,人口自然增长率4.5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75人。
2017年,海港镇常住人口为11902人。
截至2018年末,海港镇户籍人口为11982人。
经济
综述
2018年,海港镇有工业企业1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
农业
2011年,海港镇实现农业总产值奇虎3606万元。耕地面积0.37万亩,全部为水浇地。以种植玉米、蔬菜、水果为主。其中玉米500亩,年产量945吨;果品(果树杂品)300亩,年产量2吨;蔬菜675亩;大地油菜年产量45吨;白菜年产量54吨;大葱年产量25万千克豆角、黄瓜、芹菜等产量共10吨。海港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年末存栏0.79万头,出栏0.63万头;年末鸡存栏0.3万羽;上市家禽0.3万羽;鸭207羽;鹅42羽;鸽子0.52万羽。
工业
2011年,海港镇完成工业生产总值3.5亿元;工业企业20家,职工967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2亿元。以农产品加工、机械加工、铸造为主。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海港镇有小学4所,在校生1463人,专任教师12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PERCENT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海港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室16个,文化演出、活动队伍4个,市级文化能人4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1人。市级艺术团体1个,被评为省级农村文化之星。
2011年末,海港镇有乒乓球、篮球、羽毛球、中国象棋、秧歌等协会和队伍10个。2000年和2004年分别举办了两届海港镇全民运动会,先后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先进单位”和“河北省老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海港镇有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7名,村卫生室11个,乡村医生36人。
2011年末,海港镇有城市低保296户,人数584人,农村低保142户,人数233人,集中供养五保户1人。临时救助14户,共计发放7000元。低保户40人日常医疗救助100074元;低保边缘户大病救助36人,104000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9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8.22万元,社会救助1.75万元。献爱心基金会1个,截至年底共发放8850元。参加城中村养老保险250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797人。
交通
海港镇境内有连通京唐城际铁路的205国道和通向东北的102国道;京沈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在境内有两个出口;京秦、京哈铁路、大秦三条铁路纵横交汇。
文化
地名由来
海港镇因镇大部分在海港区内而得名。
风俗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海港镇小高庄村的乡亲们便会三五成群的聚集到村民中心,或在图书室内读书看报、下棋、上网或在文化广场上打球、扭秧歌。其中的一位张大爷边舞动手中的扇子边说:“现在我们生活富裕了,生活环境也好了,还有了这么好的活动场所,比城里生活的都幸福了。”在新农村建设中海港镇在积极改善农民群众生活条件,富裕农民的同时,注重群众的精神文化建设,不断夯实农村文化平台,以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文化新风荡漾整个农村。文化广场唱大戏。海港镇把深入开展农村广场文化活动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投入近60万元,建成了个占地均在2000平方米配套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7个。文化设施的完善为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保障,使该镇农村多年沉寂的农村文化艺术又活跃起来。村民利用业余时间经常开展活动,或自编自演节目、或扭秧歌打篮球锻炼身体。每逢重大节日、文艺汇演时,村里老老少少都要穿红挂绿、浓装艳抹、敲锣打鼓,展示农村发生的新变化和新时代农民的风采。以文化设施基础为阵地,农村广大文体爱好者组成一支支文体队伍,相继成立了秧歌队、民乐队、夕阳红合唱团等10余个文艺团体,利用现有文化设施,开展主题鲜明、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成为该镇农村广场文化的一大亮点。广场文化活动的蓬勃兴起,有效地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素质,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推动了精神
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读书新风遍乡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致富路。”海港镇农民这样自豪地评价科技图书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近年来,该镇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不仅加快了镇域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调动了农民学科技的热情。该镇因势利导把知识武装作为培育新型农民的一项重要的举措,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多渠道鼓励引导农民读书用书,发挥书刊促农增收的载体作用,让群众自己学技术、增本领,拓宽致富渠道。以加强乡村图书室建设为抓手,引导农民读好用好科技书籍。目前,全镇6个农业村已全部建起了图书室、文化室、阅报栏,图书种类包括科技类、法律类、棋艺类、卫生保健类等30多种,藏书共1.8万余册,全镇涌现出了大批靠读书用书致富的专业村、专业户,读书新风遍及海港镇乡村。
墙头文化倡新风。如今海港镇农村,除了干净整洁的环境会让你感受到新农村的变化外,取代以往被小广告涂成“大花脸”墙壁的文化墙更是为美丽的村庄添了一抹亮色。新农村建设中,该镇将书画艺术等文化“搬”上墙,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礼仪古训典故、荣辱观教育、环境保护、婚育新风、邻里和睦等。目前,该镇已粉刷、书画文化墙3500延长米,“墙头文化”在美化村庄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引领着农村新风尚。尊老爱幼的多,乱扔垃圾的少了,打架赌博的少了,到村民中心学习娱乐的多了,“墙头文化”在不知不觉中引领着海港镇农村新风尚。
政治
人才政策
近年来,海港镇围绕“人才兴镇、科技兴农”战略,创新工作机制,积极为乡土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领头雁”作用搭建平台。搭建组织平台。该镇以挖掘乡土人才为突破口,加快农村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农民提名、村居推荐等方式,把那些懂技术、有特长的人才挑选出来,实现乡土人才信息动态管理;围绕花卉种植、无公害蔬菜种植、特种养殖等重点产业,采取“支部主导型”、“支部引导型”、“支部服务型”模式,积极鼓励引导农村人才组建和参加各类农村产业协会;同时,注重把回村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乡土人才队伍之中,使其理论融合于实践,牢固掌握一门以上技术。目前,全镇共有种养殖型人才30余名,8名乡土能人被选拔为村干部,4名乡土人才为村级农民技术员,逐步实现乡土人才由松散型向相对紧密型群体转变,提升组织水平。
搭建培训平台。一是集中培训,着力辅导提高。充分发挥农民学校、电教网络等阵地的作用,定期组织乡土人才集中培训,通过“借脑育人”,进一步提高乡土人才的技术水平。全镇共举办培训班10期,参培人数400余人次;二是开阔视野,着力促进提高。积极组织优秀乡土人才和种养殖大户到大兴区等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共组织参观培训4次;三是基地示范,着力引导提高。利用示范基地开展各类现场培训活动、不定期邀请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活动,努力提高农村人才的实用技术。搭建扶持平台。一是政策上扶持。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创业者,给予政策倾斜、重点扶持,做到“生产信息、生产用地、生产资金、生产品种、生产技术”五优先;二是技术上扶持。实行科技人员入户跟踪服务制度,帮助乡土人才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实现优势互补;三是资金上扶持。对进行特色农业开发、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积极协调农村金融部门的资金支持,将农业产业做大做强,逐步形成规模。
通过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在“学一门技术、上一个项目、带一批群众、富一方经济”方面的主导、示范作用,带动了全镇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加快了我镇新农村建设步伐。年实现农业产值5068万元,同比增长5%。
旅游
著名景点
秦皇岛野生动物园
秦皇岛市港秦皇岛
板厂峪景区
汤河公园
板厂峪长城汽车
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
板厂峪窑址群遗址
参考资料
部门动态 -.秦皇岛市海港区政府.2021-08-1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人口民族
经济
社会
交通
文化
风俗
政治
人才政策
旅游
著名景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