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子峪村隶属于
平谷区大华山镇,总面积1.69平方公里,由梯子峪、卧龙峪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户籍人口150人,常住人口120人。
2019年12月25日,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
村情简介
梯子峪村位于平谷北部山区,镇域西北部,群山环绕之中。东南距平谷区25公里,距镇政府驻地6.5公里,沿村南行与镇后(北宫)、西(峪)公路相通,交通方便。
梯子峪村域总面积1.69平方公里,由梯子峪、卧龙峪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40户,120人,有
壮族、
满族、余为
汉族。聚落沿山谷呈带状分布,地势北高南低,海拔220米。
自然资源
梯子峪村三面环山,土地多为沟谷台地和梯田,状似梯子而得名,二队卧龙峪因卧龙山而得名,两队之间有新修
水泥路穿山而过,山路陡峭异常,整条路恰似一条白龙一般。
梯子峪村林木茂盛,植被丰厚,生态环境良好。村内有200年至500年以上古老树
核桃树26棵,最大直径1米多,两人合抱而不能搭手。
梯子峪村北山上有两个自然形成的洞穴。一个是仙人洞,另一个是金蛤蟆洞。仙人洞深30米,宽25米,高30米,传说有仙人在此修炼而得名仙人洞。
金蛤蟆洞,传说有一人进洞挖土鳖虫(一种中药),翻开石板,突然跳出一对金蛤蟆,瞬间又消失了,因此得名金蛤蟆洞。
历史沿革
梯子峪村1952年建立党支部,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叫陶伯春,1998年至今王玉海担任梯子峪村党支部书记。
人口民族
全村户籍人口150人,常住人口120人。民族以汉为主,少数
壮族、
满族。姓氏
陶姓居多,另有王、高、张、乔、姚、刘等。
经济发展
梯子峪明代成村,至今已有500年历史,因村三面环山,土地多为沟谷台地和梯田,状似梯子而得名。1946年,由
怀柔区划归
平谷区。土地多为沟谷台地和梯田,状似梯子而得名,二队卧龙峪因卧龙山而得名,
上世纪80年代,梯子峪村改变传统种植方式,将全村所有粮食田建成果园,大面积栽植桃树,同时发展李子、
柿子、核桃等,成为果品专业村。2013年,全村果品总产量260万公斤,村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梯子峪村没有任何污染源,又有较丰富的山场资源,十分有利于绿色食品生产,
1998年村民开始养殖,自2003年,建立起支部加协会式的“
大华山镇柴蛋鸡养殖协会”,制定了协会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引导村民利用山场发展散养柴蛋鸡,为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在2004年又投资29万元建起冷藏库,方便养殖协会成员储藏
土鸡蛋。柴蛋鸡产业的发展,为该村村民增加新的收入来源。
为更好地促进村民的收入来源,该村党支部制定实施了一系列补贴政策,还有专门为残疾人制定的优惠补贴政策,为其家庭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为了缓解村民经济压力和鼓励村民们养殖业的发展,村党支部自2010年起施行“255”奖励补贴政策(即:
柴鸡补贴2元/只,柴猪补贴200元/头,柴驴补贴500元/头),此项补贴政策至今未曾间断。
经过几年的发展,“
大华山镇柴蛋鸡养殖协会”升级为“北京满山找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年产蛋总量50万公斤,利润150万元,该村的
土鸡蛋注册了“满山找”商标,取得了有机食品认证,成为远近闻名的柴鸡蛋品牌,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梯子峪村“满山找”品牌和让游客上山自捡鸡蛋的旅游模式也被
北京电视台“京郊行行有状元”宣传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京郊新农村建设十大创意”。
为了进一步增加村民们的收入来源,2010年北京满山找养殖专业合作社扩大了养殖规模,把柴猪和柴驴的养殖加入了合作社的经营品种,与经营单一的
柴鸡产品一起创造了“满山找”野三味(柴鸡肉、柴猪肉、柴
驴肉)礼盒装,一盒三种野味儿,受到了消费者们的一致好评,高峰期时柴猪存栏达300余头,柴驴存栏200余头。